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求服從,不如傳輸價值觀

要求服從, 不如傳輸價值觀

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在尋找教孩子有責任感的方法。 在許多家庭裡, 父母希望通過日常瑣事來找到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倒垃圾, 做飯, 給草坪割草, 洗盤子等等, 父母相信這些行為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有效的。 而事實上, 這些日常瑣事儘管對持家很重要, 但是可能對培養責任感並沒有積極的影響。 相反, 在有的家庭, 這些日常差事還會導致每天的爭吵, 給孩子和父母都帶來苦惱和憤怒。 如果強制堅持讓孩子做這些日常家務, 結果可能會是孩子的順從, 廚房、院子更乾淨了,

Advertisiment
但是, 這樣做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可能有不良的影響。

很明顯的事實是責任不可以強加。 責任感只能從內心產生,

由從家庭中和社區中吸取的價值觀中慢慢培養和指導。 沒有積極的價值觀來支撐的責任感可能會危害社會, 具有破壞性。 幫會成員經常顯示出對其他成員以及對幫會的無比忠誠和強烈的責任感。 恐怖分子極其鄭重地履行他們的責任, 即使命令需要犧牲自己的性命, 他們也會執行。

責任感的源泉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同時希望他們的責任感來源於最高的價值觀, 包括尊重生命, 關注人類的幸福, 用常見的詞彙來說就是:同情、責任和人道。 我們通常不會把責任感放到一個較大的框架中去考慮。

Advertisiment
我們考慮是不是有責任感, 常常是就更具體的方面而言的:孩子亂糟糟的房間、上學遲到、馬虎的家庭作業、不情願的鋼琴練習、繃著臉不服從命令, 或者態度惡劣, 等等。

儘管孩子可能很禮貌, 把自己和房間都收拾得很整潔, 家庭作業也做對了, 但是他們還是會作出不負責任的決定, 特別是那些整天被告訴該幹什麼、幹什麼的孩子, 他們很少有機會去實踐自己的判斷能力, 很少有機會自己作出選擇、培養自己內心的標準, 因此更容易作出不負責任的決定。

而另一方面, 那些有機會自己作決定的孩子, 在成長中, 精神上會變得自立, 他們能夠像成年人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伴侶和工作。

孩子究竟能學到多少我們希望他們知道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取決於他們內心對我們教導的情感的反應。 價值觀不可以直接傳授。 孩子只會被那些他們愛戴、尊敬的人同化, 通過模仿他們, 孩子們吸收了他們的價值觀, 並且成為孩子自己價值觀的一部分。

這樣一來, 孩子責任感的問題再次回到了父母身上, 或者更精確地說, 回到了父母的價值觀問題上,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表達出來的價值觀能夠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有沒有什麼明確的觀點和方法, 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我們預期的責任感?這一章剩下的內容就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