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注意培養自己理財的原則性

家庭理財要講究兩大特性, 即計劃性和流動性。 計劃性就是人生的不同階段要有一定的理財目標, 流動性就是資金使用要靈活, 投資期限不要太長。


我是學金融出身的人, 投資的品種相對還算比較豐富, 從股票到基金、外匯、房產等。 從個人的經歷中我得出的最大結論就是, 家庭理財要講究兩大特性, 就是計劃性和流動性。


個人理財要講階段性


1991年剛剛開始工作時我的收入並不高, 雖然一早就有理財的概念, 但是卻無財可理。


為了實現有財可理的目標, 和當時一些消費至上的年輕人不一樣, 我儘量克制著自己的消費“衝動”,

Advertisiment
每月除了留下基本的生活費外, 把剩下的錢都存了定期存款, 當時利息還算高, 半年下來存款大概有3000多元。 那個時候股票市場的投資十分熱鬧, 於是我就把理財的“第一桶金”都投了進去, 當年投資的熱情是因為沒有太多顧慮, 心想反正年輕, 就算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時股市大市好收益還不錯。


到了二十四五歲, 對於我來說這是理財的又一個階段, 很快面臨結婚生子, 家庭的責任讓我知道控制風險的重要性。 考慮到股市的風險, 我把在股票投資上的部分收益, 大概是40%左右的資金投在了基金上, 而且為了控制風險, 時間儘量控制在兩年之內。


有人說, 你的投資看來一路都是很順的,

Advertisiment
其實中間也有波折。 2001年股市大跌, 半年之內我買的股票一直在縮水, 心中自然是很不好受。


藏品投資先理論後實踐


那一次失利後, 我四處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很多投資者看好房產投資, 不過我認為這種投資流動性相對較差, 收益投資也不是很穩定, 雖然自己有一套低價買入準備做投資的房產, 但一直苦於沒有一個適當的賣出時機。 在這段時間裡, 對未來投資開始有些迷茫的我一度專心于理財的理論研究, 發現收藏可能會是一個新的投資機會。


先有理論後有實踐, 第二次個人理財的起步應該說是意外中的驚喜。 對股市有些“絕望”的我把資金從股市裡完全撤了出來, 投資到了藝術品上。 或許正應了那句“塞翁失馬,

Advertisiment
焉知非福”。 5個月後一些藏品出手後, 我就把股票上的虧損重新補了回來, 不過我也明白高收益同時就會伴隨著高風險。 為了穩妥, 如今我把目光轉移到了自己比較熟悉的外匯市場上, 把風險型的投資比例儘量控制在40%以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