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監督學校對孩子的影響

有些學校可能會對孩子的情感健康構成威脅。 父母必須仔細地為孩子選擇學校(如果可以選擇的話)。 如果孩子牢固地在感情上依附於他的照料者, 而且已經具備了強烈的自我形象, 那麼他就很可能不受在新的社交群體中發現的各種不同行為的干擾。 他會愉快地堅持自己的遊戲方式;或許他會因為看到各種不符合他心理期待的現象而感到沮喪, 給自己日漸鮮明的個性添加壓力。 如果孩子的自信心在動搖, 他會把對別人的侵害和欺負看作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行為慢慢會成為他自己的習性。

Advertisiment

去掉消極角色的標籤

當我問7歲的葛列格為什麼到我的辦公室來時, 他大方地對我說:“我有氣喘病。 ”的確, 葛列格是有氣喘病。 但是與這個標籤給他的心理帶來的副作用相比, 身體上的病症治療起來要容易得多。 只要噴上一點支氣管擴張劑, 他的哮喘聲就會完全消失, 但他患有氣喘病的標籤卻一直留在那兒。 我曾私下提醒葛列格的母親, 對於患有慢性病的孩子來說, 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疾病本身, 另一個問題是孩子以及家庭對待疾病的態度。

每一個孩子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定位, 一旦找到了, 就會把它當作注冊商標一樣緊緊地粘在身上, 直到有一天它漸漸地變舊了, 被另外一個更能吸引注意力的自身定位所代替。

Advertisiment
“哮喘病人”已經成了葛列格的標籤, 他經常把這個標籤掛在自己的身上。 他整天都在圍著這個病轉圈子, 而且他的家人關注的也是他這個病, 而不是葛列格這個完整的人。 葛列格的兄弟姐妹們開始對生活中凡事都要遷就葛列格的氣喘病感到厭倦了, 他們不再憐憫他。 有些旅行他們根本沒辦法去進行, 因為可能會累著了葛列格。 他的氣喘病成了全家的疾病, 家裡所有的人(葛列格除外)都不得不扮演著自己並不喜歡的角色。

去掉了葛列格的標籤, 可能就會去掉他的自尊。 所以, 我們達成了一個協議。 我負責治療葛列格的氣喘病, 而他的家庭應該去喜歡葛列格, 我們大家都努力給這個“氣喘病人”掛上一個更好的標籤。

Advertisiment

到了6歲左右, 當孩子開始讀小學的時候, 其他的成年人在她的生活中就漸漸有了影響力。 這些人相當密切地環繞在孩子的周圍, 影響著她的行為, 向她展示著各種各樣的價值觀。 過去,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重要意義的人主要來自同一個家族, 而在當今這個流動性很大的社會, 孩子很可能有著範圍相當廣泛的同伴。 這就意味著現在的父母必須防範、警惕, 時時要留心是誰在影響他們的孩子, 這些人展現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行為。 父母作為孩子的管教者, 在管教的程度上是有差異的, 但人們對此往往有錯誤的認識, 存在著兩種極端。 持一種極端的父母認為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是無害的,

Advertisiment
能使孩子在長大成人後心胸寬廣、沒有偏見。 而另一個極端的父母則要把他們的孩子保護起來, 使孩子們免受外界的影響, 避免那些與大人的信念不同的觀念, 這樣的孩子成長在一個不切實際的環境當中。

採取介於上述兩種極端做法之間的養育辦法, 你就能使孩子受到正確的教養。 如果在孩子還十分幼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拋進各種各樣價值觀的大熔爐, 這時孩子還沒有她自己的價值體系, 那麼就會造就一個十分困惑的孩子, 在她的內心建立不起道德觀念和永久的價值體系。 而如果父母過分地保護孩子, 那就會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使她容易受到各種挑戰的傷害,

Advertisiment
或者是十分地主觀武斷, 對任何具有不同信念的人都橫加指責。 有些父母處在這兩種極端的中間, 他們為孩子打下了價值體系的牢固基礎, 並在她遭遇其他價值體系時對她進行引導。 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由於擁有一個牢固的價值體系作為開端, 就會比較好地將自己父母的價值體系和別人的價值體系加以權衡、比較, 並形成她自己牢固的價值觀。 她自己的價值觀可能與父母的有所不同, 可能包括了父母的許多價值觀念, 另外還星星點點地撒布著一些從同伴或老師那兒學到的不同的價值觀念。 有一點很重要, 那就是這個孩子擁有了作為她行為處事出發點的價值體系。 她不會像小河中一片隨波逐流的樹葉, 哪兒阻力小就飄向哪兒,流過它應有的邊界,最終消失在變幻莫測的浩瀚大海之中。許多孩子在生活中掙扎著,有的甚至在他們此後的餘生中一直都會這樣,苦苦地尋找著本該在嬰幼兒時期就形成的價值觀念。

到了童年的中期,如果孩子被認為“有潛力”,父母們可千萬不要被這個會讓人自滿的詞所誤導。這個階段可不是你可以蒙頭大睡、對孩子漫不經心的時候。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建立道德觀念、學習你的價值體系的時期。事實上,在孩子的一生當中,這個階段,至少是這個階段的初期,是孩子毫不懷疑地接受父母的價值體系的唯一時機。慢慢地,通過與同伴、與其他家庭、與老師的交流,通過鄰里間的關係以及在教堂裡建立起來的友誼,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價值標準。他們會發現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觀念和行為。他們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與人(無休無止地)交談,觀察環境,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怎樣去對待別人。如果耽擱到了孩子10多歲時才來試圖把你的價值觀強加給他,那麼你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主要任務是確立他自己的價值觀。向孩子灌輸你的價值觀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全面地示範你的價值觀念。

哪兒阻力小就飄向哪兒,流過它應有的邊界,最終消失在變幻莫測的浩瀚大海之中。許多孩子在生活中掙扎著,有的甚至在他們此後的餘生中一直都會這樣,苦苦地尋找著本該在嬰幼兒時期就形成的價值觀念。

到了童年的中期,如果孩子被認為“有潛力”,父母們可千萬不要被這個會讓人自滿的詞所誤導。這個階段可不是你可以蒙頭大睡、對孩子漫不經心的時候。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建立道德觀念、學習你的價值體系的時期。事實上,在孩子的一生當中,這個階段,至少是這個階段的初期,是孩子毫不懷疑地接受父母的價值體系的唯一時機。慢慢地,通過與同伴、與其他家庭、與老師的交流,通過鄰里間的關係以及在教堂裡建立起來的友誼,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價值標準。他們會發現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觀念和行為。他們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與人(無休無止地)交談,觀察環境,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怎樣去對待別人。如果耽擱到了孩子10多歲時才來試圖把你的價值觀強加給他,那麼你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主要任務是確立他自己的價值觀。向孩子灌輸你的價值觀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全面地示範你的價值觀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