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經常帶孩子看山海之外的世界

孩子對父母的職業常常表現出他們的好奇和仰慕, 他們常會問:“爸爸, 你每天上班做些什麼?”因此, 如果可能的話, 不妨帶著孩子去參觀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 讓他多瞭解爸爸(或是媽媽)所從事的工作。 同時, 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什麼職業, 從工作中培養一份自尊與自重的工作態度是絕對必要的。 有機會的話, 我們還應把自己在完成一份工作後, 所感受到的是怎樣的一份喜悅和滿足, 傳達給孩子, 讓他也體會出你對工作及對自己的尊重。 這樣, 孩子對父母所從事的工作, 自然會因瞭解而感到驕傲;因瞭解而學習到“只要我們自食其力,

Advertisiment
負責敬業, 任何一種職業都應該被尊敬”的態度。

有人認為, 職業輔導(生涯輔道)並非只是協助步出校門的青年怎樣去選擇職業, 而應是從幼兒期開始, 就持續地、點點滴滴地説明孩子認識自己和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 直到他們能夠獨立謀生為止。 在幼兒階段中, 我們可以做、也應做的的事是。

一、讓孩子知道並認識, 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職業。 我們可從日常生活中, 隨機地為孩子介紹各種不同的職業和工作性質, 增加孩子對職業的認識, 進而説明他體會“我們舒適的生活是許多人聯合服務的結果”, 而滋生一份懂得感謝的心。

二、教孩子尊重每一種職業的工作者。 孩子對外界事物的好惡是學習而來的,

Advertisiment
他們第一個學習對象通常是父母。 一般而言, 父母所喜歡的人或事, 孩子多半不會認為不好。 因此, 只有我們平常對各行各業有一份尊重的心, 不對別人露出輕視的態度, 才能使孩子對各行各業的工作者, 也存有一份尊敬的心。

曾有一位好友告訴我, 在她小時候, 經過收垃圾的工人身邊時, 她的母親不許她掩鼻而過, 以免使工人心中難過。 她說:“直到成年, 每回經過垃圾車旁, 我就會想到父母的教誨:‘對每個人都要有禮’。 ”

還有一位教授, 自掏腰包, 委託一家水電工程行利用署期“聘請”他正在念大專的兒子去打工, 讓孩子實際體驗一下勞力工作的甘苦。 他的作法也頗發人深省。

我們教訓孩子時, 常常說:“你再不用功讀書,

Advertisiment
將來只能去當小工。 ”言下之意, 已經隱含了“小工是不好的, 沒出息的。 ,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有力爭上游的志氣是可貴的, 理所當然的, 我們鼓勵孩子上進更是沒錯, 但是, 我們對那些和我們一樣地在付出, 甚至更辛苦地為生存, 為社會努力的人, 是不是也能用關懷的方式來替代現實的評價, 用感謝和尊敬來取代輕視和嗤鼻呢?如果這種價值觀能透過父母的言行, 普遍植根於下一代的心中, 對社會是有很多好處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