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襪子,情願不要玩具

女兒一歲的時候, 我們把她送回了老家, 半年之後把她接回家時, 我就發現她手上多了一樣東西襪子。 婆婆說她在老家時就成天襪不離手, 連晚上睡覺時也非要拿著不可。 當時我很呐悶:寶寶怎麼會喜歡玩襪子呢?我就笑著對女兒說:寶寶乖, 把襪子給媽媽好不好?女兒看著我張開的手掌, 頭搖得像撥浪鼓, 同時把襪子攥得更緊了。 我笑了笑, 心想:等會兒我把玩具拿出來, 你還不乖乖地和我交換?

要襪子, 情願不要玩具

事情卻出乎我的意料!當我把各式各樣的玩具堆放在她面前時, 女兒高興極了,

Advertisiment
我暗自得意。 正當她拿起一隻汪汪叫的小狗時, 我提出把她手上的襪子給我, 她吐出兩個字:不行!我說玩具和襪子之中只能選擇一樣, 女兒看著五顏六色的玩具, 看看襪子, 又看了看我, 當時我一臉的嚴肅。 我蹲下來, 再次對她說:把襪子給媽媽好不好?不料, 女兒竟一轉身, 拿著襪子跑開了。

以後, 我發現女兒果然是襪不離手, 無論白天黑夜, 無論吃飯睡覺, 襪子一直和她形影不離。 即使玩玩具時, 也不會放下, 不得已要騰出兩隻手時, 她才會把襪子放下, 可一旦空出了手, 她就會馬上拾起襪子。 在她眼裡, 襪子就是她最心愛的寶貝。

對襪子, 女兒還很挑剔

女兒玩襪子也有講究, 不是所有的襪她都要, 首要條件是絲光的幼兒襪, 其次是她經常玩的那幾隻。

Advertisiment
剛開始我們沒注意, 要襪子時就拿一隻給她, 可小傢伙不要, 嚷嚷著不是這只, 讓我們百思不解, 後來我們總算明白了, 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襪子。 小傢伙已私下把襪子分成了三種:舊襪子、新襪子、舊的新襪子。 前兩者她都不要, 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襪子, 也就是她所說的舊的新襪子。 在她眼裡, 舊襪子是指以前玩膩了的襪子, 新襪子是一次都沒玩的襪子, 這兩者都不是她想要的襪子, 只有不久前玩得半新不舊的襪子才叫襪子。 我們都被這該死的襪子弄得頭昏腦脹, 不, 應該說為她的這種怪僻弄得心煩意亂, 真不知為何她會對襪子情有獨鍾, 也為她這種隨心所欲把襪子分成三等感到可笑又無奈。
Advertisiment

襪子情結, 愈演愈烈

在家裡, 我們聽到女兒叫得頻率最高的詞不是爸爸媽媽, 而是襪子。

有時她玩得高興時, 就會把襪子隨處亂放, 等到醒悟過來, 自己也想不起襪子放哪兒了, 於是就襪子呢, 襪子呢地亂叫, 她還會東跑西跑到處亂摸亂翻地急切尋找。 有時出去玩正在下樓時, 她會猛然發現手上沒有襪子, 於是又叫道:要襪子。 晚上睡覺前就更少不了襪子了, 小傢伙邊躺在床上邊玩, 時不時在臉上滑過, 在手臂上滑過, 偶爾把腳抬起來在腳上滑過。 玩著玩著, 襪子從手上溜了出來, 她馬上就叫襪子, 然後一骨碌爬起來重拾起它。 好不容易等到女兒進入准睡眠狀態, 可是忽然她又一聲要襪子, 我就知道襪子又從她手裡溜出去了。

Advertisiment
只有看到襪子被晾在一邊, 她才真正算是睡著了。 可是半夜迷迷糊糊醒來後的第一句話還是要襪子, 那時我就得趕緊在床上亂摸一陣後把襪子塞在她手裡, 她又呼呼大睡。

為防止找不到襪子影響她的睡意, 每晚我都會準備好幾雙放在床頭, 以便她一叫就趕緊放在她手上, 否則她不會停止叫喚。 但就這樣也夠折磨人的, 我和她爸每天晚上都要被她一聲聲襪子吵醒。 小傢伙倒好, 襪子一塞在她手上, 她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我和她爸就慘了, 好好的美夢總是被她打斷。

另我們頭疼的是女兒怎麼會喜歡上襪子的?她的這種情節越來越濃, 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她親近我們多過親近襪子呢?

一句話解讀

在成長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對某種物品產生一定的依戀, 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選擇了襪子。

這位可愛小女孩的怪癖, 使得查理斯183;舒爾茨的漫畫《史

努比》中的奈勒斯形象立時浮現在我的腦海。 小男孩奈勒斯擁有獨特的標誌一條永不離身的毛毯。 奈勒斯帶著這條毛毯上學、遊戲、睡覺、甚至上臺演講, 一旦毛毯離身, 馬上渾身不自在, 沒了自信也沒了風采。

在成長的過程中, 每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對某種物品產生一定的依戀。 有的孩子是紐扣, 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條小毛巾。 他們撚熟這些物品, 經常會對這些物品有成人難以理解的關注和依賴。 但是, 發展到《史努比》中奈勒斯那樣依戀毛毯、或者這位鍾情襪子的小女孩這般癡迷的著實不多。 這種特定的依戀物品的習性的形成,如果追溯其成因的話,往往和孩子幼年經歷中安全感的缺失相關連。

解讀媽咪第一問:女兒為何會癡迷襪子?

用襪子重新獲取安全感

在生物界有個非常著名的依戀實驗。剛剛出生的小雞,如果把它放到鴨媽媽的身邊,它會一直跟著鴨媽媽,並且視鴨媽媽作母親。當依戀形成,再把它送回雞媽媽的身邊,它和雞媽媽也還是會疏離。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生命體在成長的最初階段,對母親有著特殊的親近和期待,這種期待也是對安全感的一種本能渴求。而一旦基於這種本能渴求所建立起來的依戀形成以後,很難改變。

我們這位鍾情襪子的可愛女孩,在一歲的時候,離開了媽媽到奶奶家生活了半年。一年的養育,她對母親的聲音、語態、動作甚至身體的氣息都有了最初的感知後,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刹那間,原來形成的安全感會消失,她本能地從其他的人或物品中,建立新的安全感。在對她來說紛繁而混沌的環境裡,她遇到了襪子。選擇襪子是偶然,而選擇是必然。

解讀媽咪第二問:這種情節是否影響健康,它能消失嗎?

重新建立親子依戀,戀物就會改善

當孩子遇上襪子,什麼時候可以消除這種戀物?戀物產生以後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健康的成長?解鈴還需系鈴人,安全感的缺失必定需要安全感的補償。回到媽媽身邊,重新建立母女之間的依戀關係,是補償安全感的最好辦法;另外,進入幼稚園以後,尤其是真正融入到多彩的集體生活之中,戀物會有積極的轉移,小姑娘不是對襪子的興趣也越來越減弱了麼!

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是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須時刻關注的。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甚至須臾不可分離,這個時候父母應注意兩個方面:

1、要把對孩子戀物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並以此為親近瞭解孩子習性的契機,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

2、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尋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這種特定的依戀物品的習性的形成,如果追溯其成因的話,往往和孩子幼年經歷中安全感的缺失相關連。

解讀媽咪第一問:女兒為何會癡迷襪子?

用襪子重新獲取安全感

在生物界有個非常著名的依戀實驗。剛剛出生的小雞,如果把它放到鴨媽媽的身邊,它會一直跟著鴨媽媽,並且視鴨媽媽作母親。當依戀形成,再把它送回雞媽媽的身邊,它和雞媽媽也還是會疏離。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生命體在成長的最初階段,對母親有著特殊的親近和期待,這種期待也是對安全感的一種本能渴求。而一旦基於這種本能渴求所建立起來的依戀形成以後,很難改變。

我們這位鍾情襪子的可愛女孩,在一歲的時候,離開了媽媽到奶奶家生活了半年。一年的養育,她對母親的聲音、語態、動作甚至身體的氣息都有了最初的感知後,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刹那間,原來形成的安全感會消失,她本能地從其他的人或物品中,建立新的安全感。在對她來說紛繁而混沌的環境裡,她遇到了襪子。選擇襪子是偶然,而選擇是必然。

解讀媽咪第二問:這種情節是否影響健康,它能消失嗎?

重新建立親子依戀,戀物就會改善

當孩子遇上襪子,什麼時候可以消除這種戀物?戀物產生以後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健康的成長?解鈴還需系鈴人,安全感的缺失必定需要安全感的補償。回到媽媽身邊,重新建立母女之間的依戀關係,是補償安全感的最好辦法;另外,進入幼稚園以後,尤其是真正融入到多彩的集體生活之中,戀物會有積極的轉移,小姑娘不是對襪子的興趣也越來越減弱了麼!

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是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須時刻關注的。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甚至須臾不可分離,這個時候父母應注意兩個方面:

1、要把對孩子戀物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並以此為親近瞭解孩子習性的契機,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

2、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尋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