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規矩太死 孩子逆翻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一定會建立各種規矩來規範孩子行為。 剛開始還管用, 到後來孩子就不管你那麼多規矩了, 所以你又重新建立規矩, 長期下來, 孩子就完全脫離規矩, 直接逆翻天。 父母肯定不知道怎麼辦了。 不要急, 下面這個故事將會教會你怎樣建立規矩。  

媽媽講述:

一次我和我姐姐帶著各自的孩子去餐廳吃飯。 那時, 我的孩子2歲3個月, 我姐的孩子3歲。 餐桌上, 我姐的孩子很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著媽媽喂她, 而我的孩子卻弄得亂七八糟的, 一會兒拿冰糖, 一會兒倒茶, 一會自己舀飯,

Advertisiment
一點也不安份, 食物灑得到處都是。 後來, 我的孩子還在餐廳的地上爬著玩。

我姐指責我說:“你的孩子完全沒有一點規矩。 2歲多還在地上到處爬。 你都完全不管。 ”她認為, 孩子必須要有規矩, 這麼大了就不能到處爬了。

可是, 我覺得孩子還太小, 即便講給孩子聽, 他沒有辦法理解, 也就沒有辦法遵守, 這樣建立太多的規則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時我們為要不要讓孩子在地上爬爭論得不可開交……

現場討論:

在餐廳裡吃飯, 孩子坐不住, 在地上爬著玩。 媽媽要不要建立規則去規範限制孩子“爬”的行為呢?

媽媽1:“爬”是孩子的生理階段的表現, 不需要刻意建立規則去規

我覺得, 吃飯的時候不要亂動、不要說話, 這是成人社會的規矩。 孩子2、3歲是受不了的。

Advertisiment
他一會兒就會跑了。 我覺得這個年齡沒有必要建立這樣的規則。 不必去嚴厲禁止, 也不必去懲罰。 孩子長大了自然不會吃一會兒, 玩一會兒了。

什麼樣的年齡段給孩子什麼樣的規則, 這個不是由我們來決定的, 而是由孩子不同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階段來決定的。 如果, 我們的規則適應這個成長的階段, 規則就容易落實。 如果不適應, 提前了, 就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壓抑。

媽媽2:沒有必要建立規則去限制孩子自由地爬, 但要注意建立清潔衛生的規則。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奶奶特別鼓勵孩子爬, 考慮到地上比較髒, 便給孩子做了一個護膝, 護肘, 讓孩子自由地在地上爬。 孩子爬的時候, 旁邊也會有很多不理解、驚訝的目光,

Advertisiment
可是奶奶卻樂此不疲, 覺得這樣很好。 我也非常喜歡這位奶奶的做法。

我會讓孩子在社區的花園裡自由地去爬。 我的規則一是安全, 二是爬起來之後, 小手一定要擦乾淨。 孩子太小, 會不自覺地把手往嘴巴裡面放。 所以, 一定要注意他的清潔衛生。

媽媽3:“爬”是對平衡感的訓練, 不要去限制規範, 但要遵守在公共場合不要影響到他人的規則。

我覺得孩子“爬”的行為本身沒有問題。 比如說, 他在餐廳裡大喊大叫影響別人了, 可能就需要干涉一下了。 如果孩子沒有影響別人, 而是自己去爬, 自己去吃飯, 就算是自己吃得亂七八糟, 也是在給他探索的機會, 媽媽在無須去控制。

爬對這個年齡非常適合, 只要安全沒有問題,

Advertisiment
不干涉別人, 就可以讓孩子去爬。 讓孩子在“爬”的過程中慢慢體會感覺統合的平衡。 爬就是訓練孩子的低位元平衡, 到高位之後, 孩子的視覺、大腦在爬的過程中都得到了鍛煉和協調。

媽媽4:爬不必去限制, 但一定要建立不同環境做不同事情的規則。

在戶外和家裡, 我都允許孩子爬。 比如我常帶孩子去公園玩, 因為他喜歡在公園的草地上爬, 玩玩泥巴, 很多媽媽覺得那樣會弄髒孩子的衣服, 但我覺得這是讓她接觸自然的好機會, 只是我會讓她穿上褲子。

對小孩子在餐廳裡爬, 我有不同的看法。 小孩子在餐廳這樣的公共場所, 還是要適當的引導。 我會告訴孩子, 這是公共場所, 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規則。 有些場所可以自由的玩,

Advertisiment
有些場所不可以, 要稍微守規矩一些。 這裡是很多人來吃飯的地方, 就不能像在公園裡一樣, 可以自由地爬了。 在餐廳, 要坐著, 好好吃飯。 不要擔心孩子不懂, 媽媽可以經常跟他這樣要求。 雖然孩子很小, 媽媽也必須要告訴孩子, 正因為孩子不懂, 所以, 媽媽更要有耐心。

如果餐廳人少, 孩子爬爬, 也許不妨礙別人;但是如果餐廳人特別多, 在餐廳地上爬, 就會很危險。 所以, 如果在餐廳吃飯的時候, 孩子實在想玩, 我就會抱著他或者牽著他, 去餐廳外面看看走走。

專家點評:建立規則要適當 不能阻礙孩子做他該做的事

在建立規則之前, 要認真思考, 我們建立規則的目的是什麼?

規則是為了保證給孩子自由但又要保護孩子不受到傷害。 如果媽媽覺得孩子做的事情不存在危險的時候,就可以給他自由,讓他去做。只要遵循不干涉別人,不損害物品,不破壞環境,保證自己的安全的原則就可以了。

比如,我們設立“斑馬線”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大家的自由,而是為了保證大家安全地過馬路。所以,媽媽制定規則的目的應該是在有可能出現危險的情況下去保護孩子的安全。

需要強調的是,媽媽們在建立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制定規則不要阻礙孩子做他該做的事。有一次,一個小孩到我家來,他在客廳看到聖誕樹上掛著很多玩具,便逐個拿下來看個仔細。他進到房間裡,看到滿架子的玩具,便把架子上的所有玩具又都摸了個遍。後來,他發現了沙盤裡的沙,就拿來小桶和小碗,用碗往桶裡裝沙子。

我家裡的那些玩具、沙子對他來說,都是未知的,都是他想要去瞭解、去探索的。所以,他要去看,去抓,去摸,去咬。也許這種探索在大人眼中沒有意義。但對於孩子來說,卻阻礙了他的探索。同樣,很多1到3歲的孩子,都會去觀察自己的大便,會去抓一抓,這是為什麼呢?這實際上就是孩子在探索:這東西跟我是什麼關係啊?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時候,很多媽媽一看孩子有這樣的舉動,會覺得這個髒、臭,阻止孩子去抓、去看。這樣做阻斷了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孩子本來在這個階段可以完成的事情,一旦被阻斷了,就會積存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相反,如果順其自然,孩子再大一點,就不會有這樣的舉動了。

孩子有著他自己的規律,媽媽如果把這些現象看作是孩子該做的事情,就會很放心地讓孩子自由地做他每個階段註定要完成的事情。對於孩子這樣一個幼小的生命來說,探索是他最重要的需求。所有東西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有意義的。孩子要去探索,要去學習的,這也是生存的需要。我們建立規則的意義就是要説明孩子去完成他對世界探索的任務,而不是去限制他,去阻止他。 

事實上,建立規矩的目的就是能規範孩子的錯誤行為。但規矩太多,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孩子就會搭配規矩,不在聽從父母所謂的規矩。同時,如果父母建立的規矩連自己都無法做到,那你有什麼要求要孩子做到呢? 

如果媽媽覺得孩子做的事情不存在危險的時候,就可以給他自由,讓他去做。只要遵循不干涉別人,不損害物品,不破壞環境,保證自己的安全的原則就可以了。

比如,我們設立“斑馬線”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大家的自由,而是為了保證大家安全地過馬路。所以,媽媽制定規則的目的應該是在有可能出現危險的情況下去保護孩子的安全。

需要強調的是,媽媽們在建立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制定規則不要阻礙孩子做他該做的事。有一次,一個小孩到我家來,他在客廳看到聖誕樹上掛著很多玩具,便逐個拿下來看個仔細。他進到房間裡,看到滿架子的玩具,便把架子上的所有玩具又都摸了個遍。後來,他發現了沙盤裡的沙,就拿來小桶和小碗,用碗往桶裡裝沙子。

我家裡的那些玩具、沙子對他來說,都是未知的,都是他想要去瞭解、去探索的。所以,他要去看,去抓,去摸,去咬。也許這種探索在大人眼中沒有意義。但對於孩子來說,卻阻礙了他的探索。同樣,很多1到3歲的孩子,都會去觀察自己的大便,會去抓一抓,這是為什麼呢?這實際上就是孩子在探索:這東西跟我是什麼關係啊?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時候,很多媽媽一看孩子有這樣的舉動,會覺得這個髒、臭,阻止孩子去抓、去看。這樣做阻斷了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孩子本來在這個階段可以完成的事情,一旦被阻斷了,就會積存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相反,如果順其自然,孩子再大一點,就不會有這樣的舉動了。

孩子有著他自己的規律,媽媽如果把這些現象看作是孩子該做的事情,就會很放心地讓孩子自由地做他每個階段註定要完成的事情。對於孩子這樣一個幼小的生命來說,探索是他最重要的需求。所有東西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有意義的。孩子要去探索,要去學習的,這也是生存的需要。我們建立規則的意義就是要説明孩子去完成他對世界探索的任務,而不是去限制他,去阻止他。 

事實上,建立規矩的目的就是能規範孩子的錯誤行為。但規矩太多,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孩子就會搭配規矩,不在聽從父母所謂的規矩。同時,如果父母建立的規矩連自己都無法做到,那你有什麼要求要孩子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