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視覺的保護

眼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人們稱它為“心靈的窗戶”。 有85%的外界信息都是通過視覺反應到大腦的。 孩子之所以能看見物體, 是由于外界物體借助于光線射入眼球, 通過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等折光系統的折射, 并通過瞳孔、睫狀體的調節, 使物像聚集成焦點, 投入視網膜上, 刺激感光細胞, 產生神經沖動, 最終沿著視神經傳入大腦后產生視覺。
嬰幼兒時期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 嬰兒出生后視覺發育尚未完善, 眼球較小, 眼軸相對短些, 屈光系統調節能力差。 這時期孩子絕大部分是遠視。 隨著年齡的增長,
Advertisiment
眼軸逐漸變長, 眼的屈光狀態由遠視變為正視。
根據眼的結構和嬰幼兒視覺的特點, 加強對孩子的視覺保護, 促使其正常健康地發育,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觀察:從出生起,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視力是否正常, 在觀察時可對照3歲前各期視力發展情況:
初生:視力極低, 對強光有瞬目反射, 數天后看燈光。
2周:用手電筒光自半米處移近嬰兒, 發現嬰兒雙眼向內轉動。
3~6周:能注視較大物體, 雙眼隨手電筒光單方向轉動。
2個月:雙眼追隨物體從左到右、從上到下轉動。
3個月:雙眼隨物按弧形作180°轉動。 較長時間注視。
4個月:眼隨活動玩具移動, 見物伸手去接觸。
5個月:能看近物, 眼手開始協調, 見物伸手能抓到。
6個月:產生色覺, 分辨顏色,
Advertisiment
注視較遠的物體, 如天上鳥飛、飛機等。
9個月:注視畫面上單一線條, 對感興趣的事能集中注意30~60秒鐘。 視力大約0.1。
1歲:按指令能指出娃娃的眼、鼻、耳、頭發等, 會玩弄玩具, 集中注意3 ~5分鐘, 失落玩具時會尋找。
2~3歲:能識別不同的顏色約4種, 不同形狀約2~3種, 注意力集中5~15 分鐘, 視力約0.5。
二、加強護理
1.避免強烈刺激:帶孩子外出、戶外活動或曬太陽時應戴帽, 避免強光直接照射眼睛。 還要避免強烈的風、塵煙等刺激。
2.室內注意采光:不讓孩子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看圖畫書或做其他用眼的活動, 以免視力減低。
3.看圖書保持距離:眼與圖書之間保持一定距離, 坐的姿勢要端正, 以免距離太近易患近視。
4.用眼時間宜短:不論看近距離或遠距離物體都不宜時間過長,
Advertisiment
以免視力減弱。
5.注意眼的衛生:從出生起就要給孩子專用的毛巾、面盆、手帕, 并教育孩子不用手揉眼睛。
6.適當增加營養:在孩子每日飲食中增加含維生素a的食品, 如動物肝、蛋類、胡蘿卜泥和魚肝油, 以保持視網膜桿狀細胞獲得充分營養, 增強眼的適應能力。
三、注意安全:
孩子年幼無知, 沒有危險感, 又無生活經驗, 給孩子玩的東西要考慮安全。 如尖銳玩具、針、剪刀等, 玩弄時易刺傷眼睛。 外用藥水藥膏要妥善放置, 以免誤傷。 放鞭炮時不宜讓孩子接近, 以免被擊傷。
四、定期檢查:
影響視力的疾病是多種多樣的, 有先天遺傳的眼病, 如先天性小眼球, 先天性視網膜脫離, 先天性夜盲和先天性白內障等。 這些眼病都是在受精卵細胞分化發育為胎兒眼睛時,
Advertisiment
眼球發育異常而引起的。 這些眼病在新生兒出生后醫生進行篩查時可及時發現, 有的在定期檢查時發現。 還有些眼病是后天護理不當而引起的, 如斜眼、對眼、爛眼、沙眼、紅眼晴等, 要及時發現早期治療。 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視力定期檢查, 及早發現遠視、近視、弱視, 以便進行早期矯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