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親子互動可培養語言能力

正確親子互動 有助口語訓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要促進家中寶貝語言溝通能力發展, 正確的親子互動方式十分重要。 魏貽汶表示, 不管是口語能力, 還是行為認知的養成, 教育小朋友最有效的方式, 就是在玩樂中學習。 除了營造有趣的生活情境, 透過固定式的居家小活動與遊戲, 也都是很好的語言溝通教學內容和教學場所。

魏貽汶指出, 現代父母工作忙碌, 常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其實語言能力培養沒有秘訣, 陪孩子玩就對啦!”而除了陪伴, 身為孩子的“專業照顧者”, 父母還須適度的引導孩子學習。

Advertisiment
她舉例:“像是陪孩子玩紙黏土, 就能訓練孩子的觸覺;透過與孩子討論要捏出什麼圖形, 也能激發想像力;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法, 有助於培養小朋友口語表達能力。 ”

而對語言表達遲緩的小朋友來說, 魏貽汶提到, 除了接受專業的治療, 在日常生活的照護上, 父母仍是可以透過一些遊戲策略, 像是形塑愉悅的語言學習情境, 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 創造具互動性的溝通情境, 都有助於協助語言遲緩兒正確口語表達。

語言能力啟蒙小遊戲

0~6個月玩法

動動嘴, 吹吹氣

這階段的遊戲重點在於模仿, 及訓練口腔肌肉活動的遊戲。 媽媽可以利用臉部, 做幾個簡單的口腔動作, 讓

寶寶模仿:親一下、張大嘴、伸一伸舌頭,

Advertisiment
或是輕輕的吹氣等, 訓練孩子口腔閉合的力量。

6個月~1歲 辨認圖片

利用簡單的童書、繪本, 教導小孩認識常用的物品名稱與身體部位。 而與小孩對話時, 說話速度儘量放慢, 語調起伏豐富一點, 並可搭配誇張的表情與肢體動作, 吸引孩子目光, 加深印象及理解。

1~2歲

動感之旅

藉由動作與觸摸來誘發孩子的興趣, 促進他對身體部位的認識:摸鼻子、拍拍手, 引導孩子跟著做。

尋尋覓覓

擺出娃娃、車子、杯子等物品, 以口令方式, 指揮孩子指認物品並拿起。 待孩子熟悉物品名稱後, 可改讓他自己選出物品, 並鼓勵他做出對該物品的認知動作:如飛機會飛高高, 茶杯可以裝水喝。

語句接龍

這是訓練小孩說句子的能力。 媽媽可以幫小孩延長句子,

Advertisiment
例如小孩說:媽媽, 鞋鞋;媽媽可回應:媽媽幫你穿鞋。

2~3歲

傳令兵遊戲

在空曠房間內, 父母各站一邊, 讓孩子在中間傳話。 當媽媽附在孩子耳朵悄悄說:“我想吃糖果”, 讓孩子傳話給爸爸;而爸爸接收到訊息後, 大聲說出答案。 如果答案正確, 這時可給一些貼紙當做獎勵。 待孩子上手後, 可適時變化句子長度與豐富性, 增加遊戲複雜度。

開車遊戲

將動作和語言結合, 是這個階段幼童的語言發展行為。 可找一個大紙箱當車子, 讓小孩當司機, 父母當乘客。 父母親可以塑造不同搭車情境, 並適時加入“紅燈停, 綠燈行”的概念, 增加遊戲趣味性。

代名詞遊戲

代名詞出現, 是兩歲半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特徵;此遊戲不但能訓練孩子使用代名詞,

Advertisiment
還能訓練小孩的聽辨能力。

由父母示範站中間蒙住眼睛, 由環繞周圍的遊戲參與者, 指定其中一人發出聲音。 發聲完後, 大家互換位置, 讓蒙眼者憑聲音猜測發聲者為何?遊戲中可用問答的方式, 猜的人問:“是你說的?”被指定的人可答:“是我說的”, 或“不是我, 是他說的”

語言發展遲緩重要指標

雖然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進度, 會因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 但魏貽汶表示, 目前仍有一些具指標性的參考標準, 來判定孩子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她說:“如果孩子在兩歲前, 還不會說出具有意義性的單字, 如媽媽、爸爸、再見等;或是到了三歲仍不會說出完整的句子, 父母都必須要開始尋求專家協助診斷, 以及訂定遲緩兒專屬的語言教育計畫。

Advertisiment

魏貽汶指出, 兒童的語言發展遲緩涉及成因相當複雜, 在醫學診斷上, 除了透過複健科的診療, 還會結合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心智科等科別, 針對每位病童在神經、大腦、聽力、情緒等障礙或問題, 進行全方位的症狀評估。 魏貽汶表示,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 都有應該出現的聽力反應及語言發展徵兆。 以下是聽語異常發展參考指標, 家中寶貝只要有一項符合, 父母最好考慮帶孩子就醫檢查。

語言發展遲緩的判斷指標

0~3個月

聽力發展判斷

● 對於巨大聲響沒有驚嚇反應

語言發展判斷

● 不會發出咕咕、咯咯的聲音

不會發出哭聲或愉悅聲

4~6個月

聽力發展判斷

● 對於音調變化沒有反應。

● 不會注視、尋找聲音來源。

語言發展判斷

● 兒語中沒有包含不同的音種,如:ㄅ、ㄆ、ㄇ等音。

● 不會透過聲音,表達興奮或憤怒。

7~12個月

聽力發展判斷

● 沒有轉向並注視聲源的反應能力。

● 對於如:過來、要不要等指令沒有反應。

語言發展判斷

● 兒語中沒有包含重複的音節,例如ㄅㄚㄅㄚ、ㄊㄚㄊㄚ。

● 不會使用言語或非哭泣的聲音,來得到或維持注意力。

1~2歲

聽力發展判斷

● 無法指認身體部位或書中圖片。

● 對於簡單的指令如: 丟球、拿鞋子,無法遵從實行或理解。

語言發展判斷

● 詞彙量沒有每個月顯著增加。

● 不會利用兩個單字組成語句。如:把媽媽、水,組成“媽媽喝水”。

● 不會使用如:什麼?哪裡?等疑問句。

2~3歲

聽力發展判斷

● 不會區別如:上下、大小的意義。

● 無法順利完成二步驟的指令動作。例如:拿起書,再放在桌上。

語言發展判斷

● 無法使用二到三字詞的語句來表達想法和要求。

● 家中的熟悉聽者,無法順利瞭解小孩的言語表達。

想培養自己的孩子當個小小演說家,光靠語言能力的養成是不夠的。魏貽汶認為,父母除了依照孩子的年齡,為他安排語言學習時程,塑造具安全感且高度豐富性的生活情境,也是小小演說家養成的重要關鍵。

但是話說回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與我們好好的進行語言溝通,有一些小寶貝因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嚴重不足或疾病因素,甚至是不知名的原因,無法正常使用語言與外界溝通,這時父母除了需要更多耐心,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利用輔助性的手勢或道具達成溝通目的,就成了另一項選擇。其實語言的存在目的即是溝通,掌握正確語言教養方法,給予孩子愛與勇氣,一樣能終結寶貝在成長階段的各種語言學習問題,順利打開“話匣子”,當個能言善道的小小意見領袖。

語言發展判斷

● 兒語中沒有包含不同的音種,如:ㄅ、ㄆ、ㄇ等音。

● 不會透過聲音,表達興奮或憤怒。

7~12個月

聽力發展判斷

● 沒有轉向並注視聲源的反應能力。

● 對於如:過來、要不要等指令沒有反應。

語言發展判斷

● 兒語中沒有包含重複的音節,例如ㄅㄚㄅㄚ、ㄊㄚㄊㄚ。

● 不會使用言語或非哭泣的聲音,來得到或維持注意力。

1~2歲

聽力發展判斷

● 無法指認身體部位或書中圖片。

● 對於簡單的指令如: 丟球、拿鞋子,無法遵從實行或理解。

語言發展判斷

● 詞彙量沒有每個月顯著增加。

● 不會利用兩個單字組成語句。如:把媽媽、水,組成“媽媽喝水”。

● 不會使用如:什麼?哪裡?等疑問句。

2~3歲

聽力發展判斷

● 不會區別如:上下、大小的意義。

● 無法順利完成二步驟的指令動作。例如:拿起書,再放在桌上。

語言發展判斷

● 無法使用二到三字詞的語句來表達想法和要求。

● 家中的熟悉聽者,無法順利瞭解小孩的言語表達。

想培養自己的孩子當個小小演說家,光靠語言能力的養成是不夠的。魏貽汶認為,父母除了依照孩子的年齡,為他安排語言學習時程,塑造具安全感且高度豐富性的生活情境,也是小小演說家養成的重要關鍵。

但是話說回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與我們好好的進行語言溝通,有一些小寶貝因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嚴重不足或疾病因素,甚至是不知名的原因,無法正常使用語言與外界溝通,這時父母除了需要更多耐心,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利用輔助性的手勢或道具達成溝通目的,就成了另一項選擇。其實語言的存在目的即是溝通,掌握正確語言教養方法,給予孩子愛與勇氣,一樣能終結寶貝在成長階段的各種語言學習問題,順利打開“話匣子”,當個能言善道的小小意見領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