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聽話, 有些孩子不聽話?如果我們簡單地用聽話與否來對孩子的品行優劣下定義, 顯然有點過於簡單。 這就像一個公司, 一個缺少領導藝術的上司, 見下屬犯錯就是一頓臭訓, 下屬雖然不敢頂嘴, 但也會為自己的錯誤進行辯解, 將錯誤的緣由推向其他人, 從而導致員工之間出現矛盾, 直接影響公司的運轉效率。
有領導藝術的上級是不會拿下級出氣的。 即使員工犯了錯, 作為上司, 也會很藝術地與員工談心, 待雙方彼此放下心裡的戒備後, 才開始言歸正傳, 向員工提出自己的看法,
Advertisiment
家庭談話藝術與公司的上下級談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親子關係就像上下級關係一樣, 處理得好, 孩子就很聽話, 很容易與父母溝通;處理不好, 孩子就會抵觸, 你說東, 他偏向西。 一旦出現這樣的親子關係, 肯定是親子交流出現了問題。
親子溝通並非“我說你聽”
除了正常的生活交流外, 親子之間並非是出現問題時才進行溝通與交流, 親子溝通也遠非“我說你聽”那麼簡單。 說與聽之間有許多奧秘等著父母去學習與體會, 如果孩子不願意接納父母的“說”, 甚至拒絕交流, 這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排斥情緒。
Advertisiment
親子溝通的步驟
許多家長總認為親子溝通不就是“說”嗎?至於“說些什麼”, “怎麼說”, 那只是說話技巧問題。 其實親子溝通並非“說”字當頭, 其交流的第一步是情緒交流, 也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第二步是動作交流, 即父母通過肢體語言(抱抱或親親孩子)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最後才是語言交流, 因此, “說”是最後一步。
孩子為什麼不聽父母“說”?
孩子不聽話的真正原因是情緒上已經與父母對立。 這時候, 父母的發脾氣、指責、抱怨、甚至漫駡只能強化孩子的對立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 即使父母說得再有道理, 孩子都聽不進去。
Advertisiment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對立情緒
孩子畢竟小, 他們的情緒和訴求難以琢磨。 在不斷變化的訴求當中, 有些訴求合理, 有些訴求不合理。 孩子無法辨別, 又不會與父母溝通。 當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時, 對立情緒就會出現。
孩子的哭表達了怎樣的訴求?
在嬰兒期, 由於孩子不會說話, 往往以哭聲來表達訴求。 孩子一哭, 父母就要積極查找原因, 尋找“哭”的根源。 嬰兒哭可能是因為餓了, 或者是不舒服, 否則嬰兒是不會哭的。
孩子會說話以後, 如果不是極差的情緒, 一般是不會哭的。 如果孩子經常哭, 說明親子關係已經出現了問題。 當孩子無法用正常的語言與家長溝通時,
Advertisiment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哭聲很有“免疫力”, 認為只要不去理孩子, 哭一會就沒事了。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無論是嬰兒還是幼兒, 孩子哭肯定是有緣由的。 即使是一些喜歡任性耍橫、無理取鬧的孩子, 也不能總是採取“冷處理”的辦法來解決, 溝通是必須的。 至於溝通後孩子是否能理解, 就看父母的溝通藝術了。
如何化解對立情緒?
要想讓孩子信服, 首先要化解孩子的對立情緒, 然後再講道理, 孩子就會漸漸明白:“父母並不是和自己過不去, 只是自己的訴求不合理而已。
Advertisiment
孩子雖小, 但也是人。 他有人的智慧, 有人的判斷能力。 雖然孩子的判斷很簡單, 但只要父母說得不合理, 孩子還是能判斷出來的。 父母希望被尊重, 不被欺騙, 孩子同樣希望如此。 當父母解決了尊重與被尊重的問題時, 親子溝通自然會順暢許多。 只要父母能在堅持原則、堅持底線的基礎上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還怕親子交流不順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