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交流,媽媽該注意什麼

首先, 我們先來做一個測試, 平時媽媽會用哪種語言形式和寶寶說話呢?

測試題:當你剛進浴室, 忘記拿拖鞋, 這時你想要寶寶幫你拿拖鞋, 於是你會說:

A、“寶寶, 幫媽媽拿雙拖鞋。 ”
B、“寶寶, 能不能幫媽媽拿一雙拖鞋?”
C、“寶寶, 媽媽要洗澡, 你能到那裡(用手指向鞋櫃)幫媽媽拿一雙拖鞋嗎?”
D、“寶寶, 媽媽要洗澡, 你幫媽媽到鞋櫃裡拿那雙綠色的拖鞋過來, 好嗎?”
E、“寶寶, 媽媽要洗澡了, 你能幫媽媽一個忙嗎?在得到寶寶的回應後繼續說:“到鞋櫃裡幫媽媽拿那雙小草顏色的拖鞋, 好嗎?”

最佳選擇:E。

專家認為:這種方式不但能使寶寶樂意接受爸爸媽媽“指派”任務,

Advertisiment
而且還會完成得非常好。 因為在媽媽的話語中, 媽媽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願, 然後還用寶寶經常感觀到的小草顏色做形象比喻, 而不是用綠色這種對寶寶來說比較“深奧”的詞語, 讓寶寶在鞋櫃裡一眼就能發現媽媽需要的鞋子。 同時因為媽媽經常使用長句, 寶寶自然慢慢學會用長句表達他的意思,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會漸漸發現, 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

分析以上五種語言,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 E的說話方式對正進入口頭語言發展敏感期的2歲寶寶最為適合。 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寶寶順利地理解媽媽要表達的意思, 同時在不知不覺中, 寶寶能夠慢慢學會媽媽的表達,

Advertisiment
逐漸從一個簡單的短句過度到比較標準的長句。

平時與寶寶交流時, 媽媽應注意:

·使用規範完整的語句

不要把完整語句拆散成詞彙方式來表達, 比如“香蕉, 蘋果, 寶寶, 吃這個, 那個。 ”應直接使用規範的、完整的語句, 比如:“寶寶想吃香蕉還是蘋果?”如果你考慮到孩子太小可能聽不懂長句, 那也沒關係, 最好的一招是把這句話多重複幾遍, 或使用的句式長度或難度略高於寶寶的理解能力, 但宗旨是不要拆句子。

·千萬別模仿寶寶說話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確有限, 比如:他表達開燈的時候, 可能會說“亮亮燈燈”, 打電話會說成“叮叮話話”……。 這些不規範的語言形式是孩子語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 如果媽媽在表達這些意思的時候也採用同樣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則會起到不良的影響, 從而讓孩子以為他的表達是正確的。

·減少肢體語言表達形式

和寶寶進行交流的時候, 父母應儘量使用口頭言語來表達。 在孩子難以理解的時候再適當地配合以肢體動作。

·表達要清晰、連貫、易懂

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 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語句表達要清晰、連貫、易懂, 不要使用複雜、抽象和深奧的詞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