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左右的孩子開始變得愛恨分明, 只玩自己喜歡的玩具, 只接觸自己經常見面的親人, 而遇到不喜歡的東西就會哭或發脾氣。 這證明孩子的大腦在逐漸發育成熟。
然而, 問題出現了, 孩子會因為極度害怕而討厭與媽媽分離。 孩子剛出生時, 認為媽媽是自己的一部分, 到6個月左右, 逐漸認識到媽媽和自己是不同的個體, 並意識到媽媽有可能與自己分離, 焦慮感由此產生。 這種焦慮感會越來越嚴重, 以至於即使只是片刻獨處, 孩子也會嚎啕大哭。 這種在與媽媽分離時感到恐懼和焦慮的症狀被成為分離焦慮。
Advertisiment
孩子剛出現分離焦慮的時候, 一刻都不讓媽媽離開, 媽媽因此感到疲憊和苦惱。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分離焦慮的產生恰恰證明媽媽和孩子之間已形成牢固的依戀關係, 孩子的發育已經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相反, 如果孩子沒有分離焦慮, 則說明母子之間沒有形成很好的依戀關係,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一些後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情緒性障礙。
分離焦慮是孩子出生後要經歷的第一個難關, 如果順利渡過這一難關, 下一階段的發育任務就會水到渠成地完成。 雖然不同的孩子會有所差異, 但分離焦慮會在孩子3歲左右慢慢消失。 3歲的女孩已經能夠適應離開媽媽, 與其他人一起生活;男孩則要晚一些,
Advertisiment
孩子忍受不了分離焦慮?
8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能區分親疏關係了。 如果看不見媽媽, 就會用大聲啼哭等方法來表現自己的焦慮。
當媽媽生了第二個孩子、與爸爸產生爭執、搬家後環境改變等情況發生時, 孩子的分離焦慮會愈發明顯。 分離焦慮超過正常水準的根本原因是氣質性焦慮和不穩定的父母依戀關係。 出生後24~36個月期間, 孩子的焦慮感會逐漸減輕。 但在不同情況下, 因為情緒發育遲緩或疾病影響,
Advertisiment
很多經常與父母分離, 或因為父母過度溺愛幾乎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孩子, 即使上了小學也無法適應新環境。 他們與同齡人的交往能力很有限, 只能和一兩個人交上朋友, 玩耍的場所也只能是家裡或熟悉的地方。 有的孩子甚至會以身體不舒服為由, 逃避去幼稚園或上學。
故意置之不理, 問題會更加嚴重
有的媽媽擔心孩子變得過於依賴, 或是覺得和孩子突然分開後孩子的反應很有趣, 故意對孩子要和媽媽在一起的要求置之不理, 或藏到孩子看不見的地方。
Advertisiment
最早從2歲起, 健康的孩子會逐漸體會到外部世界比媽媽更有趣, 開始主動離開媽媽的懷抱。 但在這之前, 媽媽要用溫暖的懷抱和愛☆禁☆撫來對待焦慮的孩子, 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 讓孩子確信無論何時媽媽都在他身邊。 這一點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萬一媽媽有事, 迫不得已要離開孩子, 也必須明確地告訴他:“媽媽永遠愛你, 一會兒就回來。 ”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 孩子1周歲左右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