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能有段固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 相信是許多父母的心願, 在忙碌的生活中, 這樣的期待似乎很難達到而常令人感到挫折。 其實家長如果能在一周七天的時間中, 抽出兩天的時間、每天各一小時(即二一原則), 心無旁騖的與孩子做互動, 不論是遊戲或閱讀都可以, 就能有良好的效果。 陳玉馨說明, 有些爸比媽咪會利用睡前15分鐘的時間念床邊故事給孩子聽, 這對於忙碌的現代父母來說, 不失為一個善用時間的方法, 但這15分鐘的共讀時間是不是做到很有品質?是不是能持之以恆了?這值得我們深思。
Advertisiment
父母父需認知孩子的教養是不能吝嗇的就是時間, 而父母價值觀的傳達與生活模式的示範, 不是只有這短短的15分鐘就能建立的。 曾有家長疑惑自己每天都念一個15分鐘故事, 持續念了一個月, 但孩子仍是桀驁不馴、作風叛逆, 難道這個新作法沒用嗎?當父母的我們得常常停下來思考我們陪孩子閱讀時, 我們期待的是什麼?我們陪伴孩子的方式與時間是否能完成我們的期待?我們的生活中有其它的事務對比期待的達成也有幫助嗎?
在進行親子共讀時, 家長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重複閱讀
同樣的故事其實可以視情況重複閱讀, 則開始家長可先扮演說故事的人, 待孩子熟悉故事內容與脈絡後,
Advertisiment
2.詢問想法
詢問故事內角色的想法與感受, 是更深一層次的問題焦點, 若能將故事延伸到生活情境中、跟生活事件與經驗作連結, 那麼才是真正的、好好的應用了教材的力量。 假如孩子回答不出來也無需緊張, 孩子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3.講孩子說故事
等孩子都能回應後, 還可試著讓孩子去講同樣的故事, 甚至進一步去改編或開創新的故事。 很多時候孩子會把心中的幻想、感受與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編到故事裡, 透過閱讀與後續的共讀活動, 家長將更有機會瞭解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