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教育的誤區

1 誤區一:保姆式教育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 所以父母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有的家長從小就怕孩子受任何委屈和意外, 於是家長就成了保姆的角色了, 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活動, 家長無一不為孩子安排妥當的, 這樣保姆式的家庭教育最終對孩子成長帶來的影響就是導致孩子獨立生活能力較差, 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一旦需要自己去面對生活, 往往就會顯得有些困難。 有一些從小被父母“保姆式教育”成長起來的孩子在進入高中或者大學以後甚至有可能因為無法適應獨立生活而最終輟學,

Advertisiment
所以, 家長在親子教育當中不要任何事情都為孩子做, 而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2 誤區二:攀比式教育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好”, 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是最出眾的, 總覺得孩子優秀家長也有面子, 這就讓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產生嚴重的攀比心理, 與同事、朋友的孩子比學習、比才藝, 這樣無形中就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更大的負擔, 其實雖然後天教育對於孩子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先天因素也很重要, 任何能力都因人而異, 所以家長在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時候不要刻意去與別人攀比。

3 誤區三:完美性教育

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一件“作品”, 於是在各個方面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

Advertisiment
所以對孩子的各個方面都進行嚴格要求, 不管是性格培養還是學習成績都要孩子是最完美的, 甚至有很多父母把自己的一些成長中的遺憾強加給孩子, 比如家長小時候渴望成為一個歌唱家的夢想沒有實現, 就不考慮孩子的先天條件和興趣愛好, 就強迫孩子去學習音樂;家長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名列前茅。 這樣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並不是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完美的, 如果家長刻意將孩子人為塑造成完美角色, 不僅起不到好作用, 有時候還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4 親子教育方法

1、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

Advertisiment
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 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 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 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 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 即使在很小的年齡, 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 獲得快樂。 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2、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 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 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 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 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3、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 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 說出細節, 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

Advertisiment
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 例如, “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 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 讚美時也要注意, 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 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 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 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 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4、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分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特效應”, 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 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 當孩子隨音樂舞動, 或是拿著畫筆, 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

Advertisiment
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5、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 當孩子對你說話時, 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 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 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 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 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6、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 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 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 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 帶著他去逛街, 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 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 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 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成長的過程。

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成長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