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按照自己的偏好選擇旅遊目的地, 而不是為了孩子而特意去某個地方。 但在旅行途中, 我卻會嘗試和孩子一起, 順著他的視角去打量世界。
前者是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最自然。 迎合是很累的, 哪怕迎合的是孩子的偏好。 更何況孩子的偏好多數是大人猜測出來的:卡通人物、氣球、爆米花、旋轉木馬……太局限了!事實上, 當我把孩子帶入我喜愛的場景, 去經歷和見識更多新鮮事物, 他對每一個地方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透過旅行我想要帶給孩子的, 就是更廣闊的世界、更豐富的可能性。
後者則是因為,
Advertisiment
而且, 小孩子自有他們的獨特眼光。
有一次, 我們去巴厘島(起因是我想去那裡潛水, 並且把孩子帶上了潛水船, 在海上漂了一整天), 在烏布閒逛時, 孩子就提議我們一起玩“誰能找到更多石像”的遊戲——於是, 我們每天都玩, 每天都能找到新的, 跟尋寶活動似的樂此不疲。 有些石像幾乎被灌木叢全體掩蔽了, 他也能發現。 後來我才意識到, 這是由於他的身高:他的視角是很低的,
Advertisiment
我們去馬爾地夫船宿旅行兩次, 第一次孩子3歲, 他最感興趣的是船的構造, 每天都要上上下下地跑(那船有三層, 很大, 結構複雜), 船對他這個小不點兒來說, 簡直就像一個迷宮。 第二次他4歲, 興趣點轉向夜晚的星空, 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飯後爬上頂層甲板, 躺下來, 面向一個無限廣闊、深邃的宇宙。
所以在旅行時, 我也會給孩子講與目的地相關的內容, 自然環境也好、歷史人文也罷, 全當故事來講, 他都愛聽。 但我很少引導他去特別關注什麼東西或參與什麼活動, 而是讓他以更自然的方式去打量那個新的世界, 去接近它、與它交流。 當我轉換到他的視角去看, 我就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