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活動中家長的榜樣意識

幼稚教育是家庭和幼稚園兩方面的事情, 只有家庭和幼稚園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家園互動形成合力, 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為此, 家園雙方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幼稚園不斷探索出各種家園共育活動, 家長則積極支持、參與幼稚園的各項活動, 為班級工作獻計獻策。 但是從家園共育活動的細節來看, 家長在親子活動中的榜樣意識需要進一步提升。

案例1

在家長和孩子共同推大皮球的活動中, 一位爸爸右手使勁地推著皮球跑, 左手拽著自己的孩子跑, 幼兒因為速度跟不上, 所以兩隻小手沒有機會去推皮球。

Advertisiment

解讀

在熱鬧的活動中,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是一個成人主宰活動過程的親子運動會。 案例一本來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推球的活動, 變成了父親為主孩子為輔, 我想在爸爸這樣的幫助下, 孩子一定無法體會活動的樂趣, 甚至會非常沮喪。 雖然我們一直提倡要讓兒童體驗活動的過程和樂趣, 但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 成人仍然會根據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去“幫助”孩子, 這種“幫助”, 使孩子失去了體驗的機會和活動的樂趣。

案例2

在騎小車的親子遊戲中, 按規則要將小車騎到對面交給下一位隊員, 只見一位小朋友的爸爸直接拎起小車, 快速地跑了過去。 啦啦隊中的一位大班幼兒看到這個情景,

Advertisiment
一邊哭一邊說:“叔叔犯規了, 我很難過。 ”

解讀

幼兒期孩子逐步建立對規則的認識和理解。 在競賽類親子活動中, 幼兒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規則的重要性, 同時學習公平競爭和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但案例二中, 我們看到這位爸爸求勝心切, 完全忽視要求騎小車的規則, 直接將車舉起來跑到對面, 折射出成人面對競爭的態度和手段。 案例中小姑娘的情緒狀態清楚地告訴我們:成人的行為踐踏了孩子剛剛建立起的規則意識。 更令人擔憂的是, 成人的這種行為往往會讓正在建立規則意識的孩子無所適從。

家園共育建議:提升家長的榜樣意識

開展親子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家長和幼兒之間的共同參與, 讓幼兒有一個模仿學習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從而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的建立。 活動中, 家長若過度重視比賽結果, 忘記了活動目的, 則會導致幼兒的主體位置、家長的榜樣作用被忽視。 所以, 親子活動中, 家長應和教師一樣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看待活動, 思考用什麼方式參加活動, 才能將正確的行為示範傳遞給孩子, 助推孩子成長。

1. 活動前, 家長應先瞭解本次活動的內容及目標, 不僅要思考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途徑和策略, 也要思考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及適宜的參與方式。

2. 活動中, 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 以輕鬆、寬容的心態, 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心理氛圍;第二, 給孩子留出活動空間, 放手讓孩子去體驗、操作;第三,

Advertisiment
父母要站在孩子身後, 做孩子活動過程中必要的支持者;第四, 遵守遊戲規則, 給孩子做好榜樣, 避免被現場氣氛帶動而偏離或忘記教育目的;第五, 用欣賞的眼光去感受孩子活動中的表現, 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第六, 觀察孩子的表現, 瞭解孩子在園情況, 分析孩子的特點, 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的教育指導。

3. 活動後, 及時關注班級關於活動情況的總結與回饋, 積極利用家園共育平臺與教師和其他家長交流活動體會, 並帶孩子一起流覽活動圖片等, 幫孩子重新梳理活動規則及啟發, 對孩子活動中表現出色的地方表示鼓勵, 對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 表達會與孩子共同努力的願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