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溝通三境界 說到娃的心坎裡!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問題, 一直令父母們大為頭疼。 很多父母之所以難以和孩子之間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往往都是因為家長用大人的身份去跟孩子交流。 那麼, 父母們該怎麼做才能讀懂孩子的心呢?

Advertisiment

溝通第一重境界:“蹲下來”

“蹲下來”只是一個肢體上的動作, 但它卻需要父母把自己高高再上的姿態從心裡放下來, 這才是最難做到的重點。 “蹲下來”是瞭解孩子的好途徑, 只有“蹲下來”, 父母才能聽到孩子從嘴裡說出來的每一句話, 才能更好地看到他臉上的表情, 而且在“平等”的狀態下, 父母才可能真正地瞭解孩子內心的感受。 成年人之間溝通, 看著對方的眼睛就能看出他的一切, 對孩子也是這個道理。 瞭解是溝通的前提, “蹲下來”是瞭解孩子, 進行良性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溝通第二重境界:“勿施於人”

在社會中, 我們總會碰到煩心的、不開心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因為工作問題而被批評、碰見一些不公平的遭遇等等。 這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許會令我們感到心煩氣躁而心態失衡。 在這種狀態下, 我們是否會在無意中就把怒火或情緒轉移給了孩子呢?當孩子像往常一樣做不好一件事情時, 我們沒有了平時的耐心教導, 而是破口大駡, 罵他笨呢?因此, 當父母情緒化時, 最好的方法便是不要把情緒帶回家。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都非常的強, 方法不當反而會激發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甚至爆發“親子衝突”。

溝通第三重境界:“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處理人際關係上最有效的方法, 簡單來說換位思考就是兩個字:理解。 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腳印, 都需要他自己去走。 有些時候, 他並不是不想把事情做好,

Advertisiment
可能是能力還有點欠缺, 或者是由於不夠熟練而沒做好。 父母對待孩子的成長, 要有一顆寬容理解的心, 成長過程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換位思考以後, 對待孩子的行為你自然就會更容易理解了!

不管是蹲下來, 還是勿施於人, 或者是換位思考。 其實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瞭, 然而在進行親子溝通的過程中, 我們卻往往會忽略了這些常用的溝通方式。 我們往往會把親子關係看得過於特殊, 如果父母能把親子關係看做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來平等對待孩子, 那麼親子溝通也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