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揍死你
很不幸, 如今仍有相當多的父母用打罵的手段來管教孩子。 打罵孩子的時候, 氣憤至極的父母還常說這樣一句話:“揍死你!”“揍死你”這一類空洞的話, 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 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 因為當他說這句話時, 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了。 由於這說的僅僅是一句”大話”, 根本無法兌現(父母也不準備去兌現), 孩子並不會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動。
有時我們發現孩子使我們越來越氣,
Advertisiment
2、你真笨
什麼叫笨?學東西慢就叫笨。 一學就會那叫聰明, 不聰明的就是笨。 在動作上, 不靈巧的叫做笨, 遲緩的叫做笨?如此說來, 新生兒是最笨的, 他什麼都不會, 連吃都不會, 也不會說話,
Advertisiment
懂事的孩子最怕別人說他笨, 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出錯, 學東西這麼費勁。 也許, 多年之後他能證明自己不笨, 可當時心裡就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你真笨!”這三個字從自己父母口中說出來, 孩子心裡有多麼難受!他想說:“實在對不起, 我怎麼這麼笨呢?”
為人父母者, 不知是否聽人說過這三個字, 或者在心裡對自己說過這三個字, 如果你知道這三個字的份量, 怎麼忍心對自己的孩子說呢?
3、打了你,
Advertisiment
如今社會進入了競爭時代, 孩子的父母也與時俱進, 不再講究“溫良恭儉讓”了。 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 回家後不免向家長訴說一番, 有的家長就問:”他打你沒有?”“打了。 ”“他打了你, 你怎麼不去打他?”家長把敢不敢與人對打看作孩子有沒有競爭意識了。 現實教育人們, 太老實了容易受人欺負, 就得以血還血, 以牙還牙, 反正不能吃虧!照這樣的邏輯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別人打你, 你就打別人;別人不講理, 你敢不講理;別人偷你自行車, 你就偷別人自行車;別人腐敗, 你就腐敗……
這是什麼樣的社會?這是什麼樣的未來?你就準備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你準備讓孩子變成一個“佔便宜沒夠、吃虧難愛”的人?
4、媽媽求求你了
教育學家克勞蒂婭認為:從小到大,
Advertisiment
先說懲, 傳統教育中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已被現代文明和公眾輿論所拋棄, 國家法律也不允許父母再打罵孩子;再說獎, 現在家長一般用獎勵的辦法來教育孩子, 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兒, 媽媽常說:“別說話, 一會兒給你買霜淇淋。 ”這種方法也許當時有效, 用多了就會失靈。
其實孩子不需要賄賂, 不需要用交換的方式使自己變成一個好孩子。 從本性上講他們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
Advertisiment
最怕出現這樣一種局面:獎勵不管用, 懲罰不能使。 孩子識破了大人的一切動機, 軟硬不吃。 家長恐怕就只好說:“媽媽求你了!”但是就連這句話也不能說, 因為說了這話就意味著家長繳械投降, 孩子會從內心裡更加蔑視你, 紀律約束的基礎就土崩瓦解了。
5、你滾吧, 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父母教育失敗, 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屢有發生。 許多情況下, 孩子是被家長的話逼出家門的。 衝突爆發時, 家長與子女雙方都擺出唇槍舌劍, 互不相讓。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賴性強的特點,動輒就用拋開不管一類話來恐嚇孩子,發洩自己對孩子的不滿。不少任性要強的孩子,因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離家出走。
“你滾吧,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父母說出這句最後通牒式的話來,想逼迫孩子就範。當然這話並不是當真的,只不過想以它來結束這場口舌之爭。但是孩子沒法應對。他當然不想離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頭,便會顯出自己的軟弱,難道就這樣屈辱地留在家裡?那還有什麼自尊可言?他當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這樣真的離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用這句話來要脅子女,迫其改過。孩子有錯,應該明確指出,即使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和深情的關切,從而產生自強、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則,即使孩子一時屈服了,也於事無補。
6、再哭,讓狼把你叼走
大約是“狼來了”的故事廣為人知的緣故吧,有些父母至今還拿“狼”這張王牌來恐嚇孩子。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再不聽話,把你送給要飯的”、“讓公安局來抓你”、“讓大夫來給你打針”等等。如此去恐嚇孩子,會給他的身心健康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嬰幼兒正處在身體機能迅速發展的時期,恐嚇會給孩子的精神帶來壓力,加劇內心衝突,使其興奮和抑制失去平衡。長此以往,大腦皮質對皮下中樞的調節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經和內分泌失調,內臟功能紊亂,容易誘發消化系統的疾病。
恐嚇還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嚇孩子,可能會使他建立一條條件反射,對同類事物產生懼怕感,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有的孩子常常夜裡哭鬧,也與此有關。恐嚇使孩子產生錯誤概念而不容忽視。在他眼中,狼、要飯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與恐懼相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糾正過來。因此父母不能為圖省事而胡亂嚇唬孩子。
7、我沒本事
“我沒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頭禪。他們在和孩子交談時把自卑感表露無遺,這樣做是不妥當的。被自卑感“傳染”的孩子,會認為“爸爸沒本事,我又能怎樣?”
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長誘發的。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麼,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孩子的眼光常常會追逐社會現象,比如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些人有特權,而自己的父母沒有;有些人神通廣大,而自己的父母卻安守本分,便會對父母提出許多疑問。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用”我沒本事”來開始你們之間的談話。你應該用辯證的觀點去貶惡揚善,指引孩子踏上堅實的成才之路。
8、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這句話多屬於玩笑話,卻也是不能隨便亂說的。除了父母親,孩子的姨媽、姑媽之類的親戚最愛開這種玩笑了。“我好還是你媽媽好?”她們常用這話逗孩子。孩子不懂,如實回答了。招來一頓奚落,“我都給你買吃的了,還是你媽媽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給我買吃的了,這是事實;媽媽好,這也是事實。怎麼回答?還是不會。不久,孩子就會答了:誰問他這個就說誰好。漸漸地,孩子還學會說奉承話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知道大人愛聽什麼話,反正哄著他們玩唄,不必講真話。
(實習編輯:朱清銀) 互不相讓。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賴性強的特點,動輒就用拋開不管一類話來恐嚇孩子,發洩自己對孩子的不滿。不少任性要強的孩子,因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離家出走。
“你滾吧,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父母說出這句最後通牒式的話來,想逼迫孩子就範。當然這話並不是當真的,只不過想以它來結束這場口舌之爭。但是孩子沒法應對。他當然不想離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頭,便會顯出自己的軟弱,難道就這樣屈辱地留在家裡?那還有什麼自尊可言?他當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這樣真的離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用這句話來要脅子女,迫其改過。孩子有錯,應該明確指出,即使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和深情的關切,從而產生自強、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則,即使孩子一時屈服了,也於事無補。
6、再哭,讓狼把你叼走
大約是“狼來了”的故事廣為人知的緣故吧,有些父母至今還拿“狼”這張王牌來恐嚇孩子。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再不聽話,把你送給要飯的”、“讓公安局來抓你”、“讓大夫來給你打針”等等。如此去恐嚇孩子,會給他的身心健康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嬰幼兒正處在身體機能迅速發展的時期,恐嚇會給孩子的精神帶來壓力,加劇內心衝突,使其興奮和抑制失去平衡。長此以往,大腦皮質對皮下中樞的調節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經和內分泌失調,內臟功能紊亂,容易誘發消化系統的疾病。
恐嚇還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嚇孩子,可能會使他建立一條條件反射,對同類事物產生懼怕感,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有的孩子常常夜裡哭鬧,也與此有關。恐嚇使孩子產生錯誤概念而不容忽視。在他眼中,狼、要飯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與恐懼相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糾正過來。因此父母不能為圖省事而胡亂嚇唬孩子。
7、我沒本事
“我沒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頭禪。他們在和孩子交談時把自卑感表露無遺,這樣做是不妥當的。被自卑感“傳染”的孩子,會認為“爸爸沒本事,我又能怎樣?”
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長誘發的。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麼,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孩子的眼光常常會追逐社會現象,比如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些人有特權,而自己的父母沒有;有些人神通廣大,而自己的父母卻安守本分,便會對父母提出許多疑問。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用”我沒本事”來開始你們之間的談話。你應該用辯證的觀點去貶惡揚善,指引孩子踏上堅實的成才之路。
8、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這句話多屬於玩笑話,卻也是不能隨便亂說的。除了父母親,孩子的姨媽、姑媽之類的親戚最愛開這種玩笑了。“我好還是你媽媽好?”她們常用這話逗孩子。孩子不懂,如實回答了。招來一頓奚落,“我都給你買吃的了,還是你媽媽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給我買吃的了,這是事實;媽媽好,這也是事實。怎麼回答?還是不會。不久,孩子就會答了:誰問他這個就說誰好。漸漸地,孩子還學會說奉承話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知道大人愛聽什麼話,反正哄著他們玩唄,不必講真話。
(實習編輯:朱清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