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溝通中有效地說服的方法

父母分享如何更加有效地說服孩子、改變孩子的行為, 是和孩子談話的時候, 不是使用直接問句或者反問句引導, 而要多使用選擇題提問。 比如說, 如果孩子在看電視, 而父母希望他去寫作業, 可以說:“你選擇先寫作業還是先吃飯?”因為無論是孩子選擇了寫作業還是吃飯, 都會離開電視, 從而達到父母的期望結果。

這讓我想起了一些在我家裡發生在我和女兒身上的事情, 實在忍俊不禁, 想和大家分享。 同時, 也借此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於關係中“說服”他人的一些想法。

案例

女兒在看電視。

我用書上建議的話問她:“你是選擇走著去臥室睡覺,

Advertisiment
還是跑著去臥室睡覺?”

按照書上的說法, 如果孩子面對我們的問題有所回應, 應該是走著或者跑著去睡覺了。

而我的女兒———童童, 抬頭看了一下我, 安靜地說:“我選擇過一會兒走著去!”

然而, 繼續把臉轉向電視。

天哪, 這個“過一會兒”一下子就把我的選擇性提問設計的陷阱給掀翻了。

當時我忍不住大笑, 然後和女兒分享了我的試驗過程:“我想用這種方法讓你去睡覺, 你怎麼不上當啊?”女兒聽了也哈哈大笑, 然後對我說:“媽媽, 謝謝你的關心。 這個動畫片太好看了, 大概十分鐘會演完, 然後我就去睡覺, 你放心。 ”於是, 我還是使用了我原來的協商雙贏的辦法, 接受了孩子的想法。

這個故事以孩子不到十分鐘後自己關電視上床結束。

Advertisiment

選擇試提問的引導方式, 其實在以前非常多地被運用於職業行銷的銷售話術中。 然而, 在孩子這裡卻沒有達到效果。 孩子大不同于我們, 這麼簡單地跳出了我們的設限範圍, 我想更多的原因是我們成人的思維受限了卻不自知, 因此少了很多的選擇性。

這種選擇性問題的說服術, 遵循了一些催眠原理在裡面, 並且在全世界各地都被分享, 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 但關鍵是, 他們可能更多適合於成人世界, 尤其是那些正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對於選擇有困難、或者對於自己的想法瞭解不夠;而對於一些在家庭教育中比較被允許自由選擇的孩子似乎不太有用。 比如說我的女兒,

Advertisiment
這種技巧大部分時候, 尤其在關鍵時候都不太好用。

技巧是為心準備的。 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在面對孩子和他人的時候, 心的狀態是怎樣的?是想要控制、還是想要雙贏?

想控制的想法, 往往來自於在這個事件下藏著更深的一個問題, 比如, 我自己想讓孩子趕快睡覺、自己好去做點什麼;比如, 我不能讓旁人感覺我管不了自己的孩子、被人看做是無能的;比如, 我無法接受別人對我的異議等等;還是我們真的僅僅是出於對孩子利益的考慮?如果我們無意把一個不屬於、或者不完全屬於這個事件的情緒和認知加在對方的當事人身上, 就可能對於解決結果有影響。 要麼是對方行為的改變效果減弱, 要麼彼此的關係受損。

Advertisiment

因此, 我想說的是, 所有的技巧都有它的效果, 只是要用在不同的時候。

這個故事, 讓我非常讚歎孩子的自由天性帶來的不同的思維方式, 也因由會產生更多于成年人的創造力和選擇的可能;同時, 對於成人來說, 如果不瞭解孩子的思維模式, 就去加以引導, 可能使用技術的效果大大減弱。

對於一些緊急事件, 是可以用這樣的引導技巧的, 然而如果想要讓孩子不形成依賴思想、更長久地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長期使用這個方法是不合適的。

對於孩子來說, 他為小, 我為大。 建議大家在借鑒各種技巧方法的同時, 還是要多用心去瞭解孩子、讓孩子呈現他的自我成長的力量狀態下, 儘量協商共贏。

否則, 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控住了什麼,

Advertisiment
真相卻可能是我們失去了更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很重要的, 要注意方法, 合適的方法才能對孩子進行很好的教育, 讓好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