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溝通先理解孩子的情緒

理解孩子的情緒

媽媽:你今天看上去很生氣。

羅南:我是很生氣!

媽媽:你心裡感覺有點不舒服。

羅南:你說對了!

媽媽:你生某人的氣。

羅南:是的, 我生你的氣。

媽媽: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呢?

羅南:你沒有帶我去參加小小聯盟比賽, 但是你帶史蒂文去了。

媽媽:是這個讓你生氣啊, 我打賭你一定在心裡說:“她愛他超過愛我。 ”

羅南:是的。

媽媽:有時你真的那麼想。

羅南:我確實會這麼想。

媽媽:你要知道, 親愛的, 當你這麼想的時候, 應該過來告訴我。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 告訴他們, “你感覺很生氣。 ”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情感如何用詞語表達出來,

Advertisiment
他們會覺得你能體會他們真實的想法, 關心他們真實的想法。 有時, 理解孩子的情緒可能就已經足夠解決問題了。

有些時候必須要有限制。 當四歲的瑪格麗特想割掉貓的尾巴“看看裡面有什麼”時, 他的父親接受了她的科學好奇心, 但是毫不遲疑地阻止了她的行為, “我知道你想看看它裡面什麼樣子, 但是貓兒的尾巴是不能割掉的, 讓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張圖來告訴你它裡面什麼樣子。 ”

當媽媽看到五歲的特德在起居室的牆上亂畫時, 她的第一反應是想揍他, 但是他看上去那麼害怕, 她不忍心過去打他, 於是她說:“不, 特德, 牆不是用來畫畫的, 紙才是用來畫畫的, 給你三張紙。 ”媽媽開始擦牆, 特德非常感激,

Advertisiment
說道:“媽媽, 我愛你。 ”

有用和無用的訓誡方法

在訓誡孩子的時候, 父母有時會制止不良行為, 但是卻忽視導致該行為的驅動力。 限制如果是在憤怒的爭吵中作出的, 往往沒有條理, 不連貫, 並且無禮。 甚至訓誡有時是在孩子幾乎不可能聽得進去的情況下進行的, 而說出的話也最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 那樣經常會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覺得不僅他們的行為遭到批評, 連他們自己也不是好人了。

當我們用有用的方法訓誡孩子時, 我們幫助他們, 不僅關注他們的行為, 也關注他們的情緒。 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說出他們的想法, 但是要限制、指導他們的不良行為。 在作出限制時, 態度既要保持父母的自尊, 也要保持孩子的自尊。

Advertisiment
限制既不能專斷, 也不能反復無常, 而是要有教育意義, 能塑造人品。 在實施限制時, 不能使用暴力或者過度的憤怒。 孩子對限制的反感應該能夠預料到, 並且要理解他們的這種反感, 不能因為孩子怨恨禁令而額外懲罰他們。

這樣的紀律可能會使孩子自願接受限制和改變某種行為。 從這個意義來說, 父母的訓誡可能最終帶來孩子的自律。 通過認同父母和父母體現出來的價值, 孩子內心會獲得自我調整的標準。 (王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