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溝通必備法寶 巧妙化解節日尷尬場面

春節到來, 家中人來人往都是客人, 而走親訪友也是春節必備的節目之一, 年輕的父母們不免憂愁, 孩子還小, 平時寵溺慣了, 如果孩子當著客人的面或者去到別人家裡大吵大鬧的, 父母們要如何化解這種尷尬的場面, 又要如何與孩子們高效溝通呢?掌握以下3大方法、3大禁忌與5大溝通原則, 讓你巧妙處理尷尬場面, 與孩子有效溝通。

一、巧用3大溝通方法, 化解節日尷尬場面

巧用溝通方法

場景一:春節來臨, 家裡面來了很多客人, 也來了很多小朋友。 媽媽把家裡的糖果和玩具分給家裡來的小客人,

Advertisiment
平時霸道慣的欣欣看了開始大吵大鬧起來, 不肯把糖果和玩具給別的小朋友們, 媽媽大聲訓斥了幾句, 欣欣便哭起來了, 讓媽媽很是尷尬, 而客人也感到難堪。

場景二:媽媽帶著妞妞去別人家裡做客, 媽媽和朋友剛聊了一會, 妞妞就鬧著要回家, 無論媽媽怎麼哄, 軟硬兼施的, 妞妞就是吵個不停, 最後, 媽媽也沒辦法和朋友好好聊天, 只能尷尬收場。

溝通方法:

暗示法——家長可用嚴厲、不滿的目光注視孩子, 讓他感到你是在責備他的行為;也可用輕柔的語言對他說:“客人來了, 你這樣大哭大叫多不好呀!這樣做是對客人不禮貌的表現, 客人也不會喜歡的。 有什麼不高興的事, 等客人走了以後再處理, 是好孩子一定會聽話的。 ”

冷處理——有些任性的孩子光靠父母的勸說是沒用的,

Advertisiment
有時甚至會愈鬧愈烈。 這時我們不妨請其他人將孩子帶走, 或者讓孩子到另一個房間去, 讓他安靜地想一想, 父母暫時可以不去理會他。 如果是帶著孩子一起去做客的, 可以讓一方家長帶著出去轉轉, 孩子可能是呆不住了。

事後教育——等客人走了, 或回到家的時候, 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了, 家長切莫忘了教育孩子,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哭鬧的原因, 幫他解開心裡的疙瘩, 教育他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並指出當著客人或去到人家家裡大哭大叫是極不禮貌的。

二、節日親子溝通禁忌, 千萬不能犯

親子溝通禁忌

禁忌一:切忌當眾打罵

孩子當著客人的面大哭大叫時, 家長的責任是疏導而不是壓制,

Advertisiment
不能見孩子發火了, 自己反而比孩子的火氣還大。 動輒打罵孩子, 不僅會使客人難堪, 也顯出了自己教育無能。

禁忌二:不要當眾揭傷疤

節假日聚在一起的時候, 很多家長們都喜歡把孩子的一些糗事作為笑料來談, 要知道, 孩子雖然小, 但是已經有了自尊心和面子, 你在外人面前揭孩子傷疤, 孩子自然感到羞愧沒面子, 難怪要大吵大鬧了。

禁忌三:不要當眾喝止

有些家長在家中來客時便讓孩子停止他正在進行的非常喜愛的活動, 其實, 孩子有時候是出於愛表現, 想要在外人面前炫耀一下, 特別是有其他小朋友們在場的時候, 家長們千萬不能當眾喝止, 讓孩子沒面子, 並且, 孩子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

Advertisiment
易出現哭鬧現象。 家長應儘量避免阻止孩子的遊戲, 可以讓他和小朋友到另外的房間去玩。

三、高效親子溝通謹記5大原則

高效親子溝通原則

原則一:尊重孩子

孩子的年紀雖然小, 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說話的時候, 大人們要學會尊重孩子,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 尊重孩子的意見。 只有充分的尊重孩子, 瞭解孩子的想法, 才能夠打開親子溝通的大門。

原則二:不能當眾反駁

當我們與孩子發生衝突, 不要當場反駁, 要先認真聽, 順著他的角度去理解, 先讓他說, 最後把孩子給引導回來, 如果我們發生衝突, 溝通將馬上停止。 與孩子溝通要學會拐慢灣。

原則三:不能輕視孩子人格

孩子無論和我們談了什麼, 不要看輕孩子的人格。

Advertisiment
比如孩子告訴我們她偷了同學的修正帶, 或者青春期的孩子告訴我們她非常非常喜歡男老師或者女老師。 不要看輕孩子, 認為孩子人格有問題, 孩子是成長中人, 犯錯誤在所難免。 我們一定要接納孩子信任孩子是好孩子。 孩子相信我們, 才能夠聽引導。 這時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原則四:遵守與孩子的諾言

答應為孩子保守秘密就一定要做到, 否則孩子感受不到為人父母的我們的真誠, 從此孩子不在於我們誠心誠意溝通。 我們經常扮演者兩面人, 孩子告訴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讓我們不要告訴”其他人“我們當面答應, 可是我們轉身回到臥室就告訴另一半。 做人要守信用, 這是我們的一種大修養。

原則五:給孩子留下私人空間

心靈需要一個獨自休息的地方,孩子不想說的事,不要逼著孩子說,學會迂回學會滲透,逼著孩子說話,我們聽到的也是假話。我們急功近利就想知道孩子的事情,美名其曰是關心時,已經背道而馳。

心靈需要一個獨自休息的地方,孩子不想說的事,不要逼著孩子說,學會迂回學會滲透,逼著孩子說話,我們聽到的也是假話。我們急功近利就想知道孩子的事情,美名其曰是關心時,已經背道而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