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溝通的最佳入口

心理老師在臺上講課, 拿出一個吹好的氣球。 她說, 誰能把一根牙籤戳進氣球, 而氣球卻安然無恙?騷動之後, 有人踴躍上臺。 隨著氣球的爆裂聲此起彼伏, 上臺的人敗興而歸。 老師但笑不語。

在眾人的質疑與期待中, 只見老師拿起一根牙籤, 緩緩插進綁好的氣球底端, 那裡是氣球最柔軟的部位, 牙籤居然穩穩地插入其中, 而氣球卻依然完好無損。 在嘖嘖稱奇中, 大家依法效仿, 奇跡真的出現在每個人的手上。

這是一堂有關父母與孩子溝通技巧的心理講座, 老師之後的話讓大家在嘗試成功後, 陷入思索。

Advertisiment

氣球好比某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緊張局促, 一觸即發。 牙籤好似父母對待孩子的愛心, 因為愛之深, 情之切, 所以一旦出招, 卻往往功虧一匱。 尋找妥貼恰當的溝通技巧在這類父母身上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在容易產生敵對情緒的關係中, 找到最柔軟、最佳的切入點, 而不致於讓緊繃的狀態產生爆裂, 是每位父母值得深思的課題。

曾經遇到這樣一位家長。 她在校門口接孩子放學, 孩子鼻青臉腫地出來。 她第一反應不是像大多數家長一樣大呼小叫頻頻質詢, 以期得到最詳盡的解釋。 她只是半開玩笑地說:“啊, 沒關係, 只是一點點皮而已, 很快就會好。 ”話一出口, 孩子立刻松了下來。 在回家的路上, 孩子主動說:“別人都怕得要死,

Advertisiment
我沒敢照鏡子, 原來不太嚴重。 ”

這時她才開始詢問事情的始末, 孩子自然事無巨細, 一一彙報。 試想, 如果她在孩子緊繃的時刻, 迎難而上, 事情會是怎樣的局面?孩子已經很緊張了, 她的刨根問底無疑如同用尖銳的極具殺傷力的“牙籤”強硬地直接刺入氣球, 使彼此的愛無處投放, 無法傳遞, 全盤崩潰便是在所難免的。

當許多父母在抱怨和子女溝通不暢時, 有幾人會真正設身處地想著找到最佳的切入點?那個點不是針鋒相對的衝突激化, 而是最柔軟最可心的愛的關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