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閱讀不只是讓孩子愛上讀書

目前國人在逐漸改善升學主義, 採取各種推甄、保送等方式, 進行所謂的教改工作之時, 正是推動及提倡家庭親子閱讀的好時機。

本文就個人的觀點, 針對主題, 提出意見作為討論與建議, 讓有興趣的人士及學者專家能加以重視, 進而去推動活動, 提升閱讀風氣。

一、親子閱讀的方式

書, 對孩子而言, 是認識外在世界的重要管道,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閱讀, 也期望孩子把這種愉快的經驗, 延伸到未來的成長階段, 親子共用閱讀的樂趣, 是引發“愛書”極為重要的種子。

兒童在不同的年齡和發展階段,

Advertisiment
需要各種不同的書籍伴著他們成長, 因此, 父母為孩子挑選適合其認知程度與興趣的書籍, 將是吸引子女喜歡閱讀的關鍵。

材料選定之後, 親子間可以開始閱讀, 共讀只是一種形式, 如果孩子太小無法閱讀時, 可以由大人用說的、用念的替代, 例如:三歲以前的小孩由於手眼協調還沒有完全成熟、穩定, 因此這一階段的引導, 可讓孩子看大圖片, 大人一面用手指著圖片, 告訴他圖片的名稱, 一面讓孩子看你的嘴型, 同時速度放慢, 咬字要清晰, 並且多重複幾次, 這樣等於同時教孩子閱讀和發音。 幼兒因年紀小, 注意力、興趣等無法集中, 又還不認識字, 這時父母應選一些情節單純、故事短的故事書或是圖畫書給他,

Advertisiment
並且在旁陪他一起看書, 講解書裡的內容給他聽, 使孩子在無形中潛移默化。

孩子到了四、五歲時不再完全依賴圖畫, 文字、情節、人物均可增多, 故事要更活潑、有趣, 而一些他不完全熟悉的事物也會給他帶來新鮮感, 父母在陪讀時不必照本宣科

講述, 而未講之前可以讓他自己“看圖說故事”, 或講完讓他重述一次, 或問幾個相關的問題, 訓練他們說話的能力;另外, 也可以鼓勵孩子將他熟悉的故事大意講給大人聽, 這樣做, 一則能看出孩子的吸收力, 再則亦可培養其表達能力。

根據有關“兒童閱讀”的研究發現:六歲到十二歲是閱讀的豐沛期, 他們就像一塊海綿, 遇水即吸;不限題材, 不拘類別, 凡是新鮮的、有趣的, 他們都喜歡,

Advertisiment
特別是能夠表現人生種種考驗的故事, 更能夠滿足他們。 當他們碰到感動人的文字, 決不吝惜付出他們的熱情, 他們希望書能讓他們看得又哭又笑。 對於六、七歲的孩子, 父母不要終止每天的朗讀活動。 相反地, 更需要選擇一些文字較深奧, 句子多變化, 情節較複雜和篇幅較長的故事朗讀給孩子聽。 八至十歲的孩子, 喜歡看有關學校和家庭生活的故事, 透過這些故事, 可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因此, 父母應為孩子選擇他愛看的書, 情節和人物較複雜, 不同種類的書。 對於十一、十二歲的孩子, 父母應該替他們準備一些能幫助他們探討道德感與價值觀的書籍, 另外, 非小說及小說的書, 也很重要, 父母與子女可以共同討論。
Advertisiment

目前國人在逐漸改善升學主義, 採取各種推甄、保送等方式, 進行所謂的教改工作之時, 正是推動及提倡家庭親子閱讀的好時機。

二、家庭親子閱讀的好處

現今父母都非常忙碌, 與子女在家庭中接觸的時間減少, 但是無論時間再怎麼緊縮, 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 絕對要空出來, 因為親子共讀的魅力是非常大的, 並且有很多好處:

1、增進感情

孩子自從懂事以來, 最先接觸的人, 就是父母, 雙方經由書籍的閱讀, 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動, 在無形中增進了感情。

2、增強語言能力

喜愛閱讀的孩子的語言能力特強, 在聽、說、讀、寫方面, 遠較不愛閱讀的孩子高, 孩子從書中領悟複雜的意念, 欣賞語言的美妙。

3、學習協調溝通能力

Advertisiment

自小培養與同儕或親長間的協調溝通能力, 對於孩子而言, 是一項極為重要的事情,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點滴學習外, 透過書本的閱覽, 從其中獲得啟示, 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4、增加知識

閱讀可以使孩子涉獵多方面的知識, 例如:文學、歷史、地理、科學、政治等, 增廣見聞, 對學習大有裨益。

5、提升寫作能力

喜歡閱讀的中小學生掌握了語言文字的能力, 往往超越同級同學, 不必背誦、強記課文而能取得好成績, 在校外考試也能取得佳積, 因為閱讀提升了寫作的能力。

6、經驗傳承交流

親子間共讀以彼此的生活經驗做分享、交流及共同討論, 從中獲得想法與心得, 同時相互解決問題與困惑。

7、獨立思考

閱讀可培養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書中複雜的論證及情節,孩子都能邊讀邊吸收,邊分析邊理解,閱讀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8、休閒娛樂

經由閱讀培育出親子間的正常的休閒娛樂能力,因而避免花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在不當的活動之上,達到健全身心之目的。

目前國人在逐漸改善升學主義,採取各種推甄、保送等方式,進行所謂的教改工作之時,正是推動及提倡家庭親子閱讀的好時機。

三、家庭親子閱讀的阻礙

經由各種方法去培育讀書風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師長的誘導和社會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是,家庭的合作與父母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否則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功虧一簣。父母對於子女讀書興趣的培養,責任既然如此重大,那麼,我們在推動家庭親子閱讀活動時,即使遭遇到一些障礙,也不應該退卻。現在,先闡述可能出現的障礙如下:

1、父母缺乏“以身作則”的觀念

兒童喜歡模仿,且模仿的物件往往是大人,培養子女的閱讀興趣,可從樹立良好的榜樣開始。父母本身喜愛閱讀,暇時一卷在手,陶醉其中,子女便在耳濡目染中,油然對書本產生一種喜愛的心情。假如父母自己對閱讀毫無興趣,一年之內難得摸上幾回書本,則會造成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如何產生親子共讀的想法呢?

2、父母未能多讀給子女聽

學前兒童,自己還未有閱讀能力,培養其閱讀興趣之道,在於多讀給他們聽。兒童富於想像,敏於感受,所讀的範圍應該廣泛。上自書本如童話故事,下至說明書如新玩具的指示,都是現成材料。然而,許多家庭的父母常常藉口忙著賺錢,以為只要替孩子購置書籍,就算已經盡到責任了,卻疏忽了應該做好多讀書給子女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缺乏各式各樣的閱讀材料

閱讀興趣不能在書本的“真空”狀態中養成,國內一般家庭通常無法購置各式各樣的書刊,又不知道可向圖書館借閱或和鄰居朋友們交換傳閱,以彌補家裡書刊之不足。

4、強迫孩子閱讀

興趣源自愉快的經驗,強迫兒童去閱讀,閱讀本身即成為一種痛苦的經驗,是懲罰而不是享受,與興趣成長的過程背道而馳,致使兒童產生反抗的心理,最後對閱讀非但不感興趣,且恨之入骨,看了書本就怕。

5、貶低閱讀的價值

父母或家人如果嘲諷孩子的閱讀活動,把他的錯誤當作笑柄來取笑,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更不可去貶低讀書的價值,父母若抱著“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態度,子女很快就會受到感染,認為與“書生”不可分離的書本賤如糞土,而視閱讀為無聊的玩意。

6、喜愛看電視及迷上電動玩具

電視會在無形中控制了個人的說話、動作、行為,甚至思想;它還使人頭腦簡化,想像力遲鈍,生活乏味,孩子的頭腦變的只能接受變化快速的影像,缺乏思考和創造力。此外,緊張刺激的電動玩具,讓小孩及大人著迷,其所以吸引人,在於它利用人們“不服輸”的心理,過關斬將,欲罷不能,不知不覺中,大好的時光消耗掉了。由此可知:電視、電動玩具對於親子間進行閱讀興趣的建立,危害甚大。

7、欠缺溫馨寧靜的閱讀環境

現今的家庭,經常願意花費大筆的金錢去裝璜亮麗的客廳、舒適豪華的臥房,卻捨不得用少許的費用佈置實用的書房,致使孩子無法擁有溫馨寧靜的閱讀環境。“孟母三遷”就是在於孟母要為孟子找到適合讀書的環境,終於讓孟子得以成為飽讀詩書、名揚後世的聖哲。因此,倘若一個家庭無法提供溫馨寧靜的讀書環境,卻要求做好完善的家庭親子閱讀活動,這是一件“緣木求魚”的事情。

書中複雜的論證及情節,孩子都能邊讀邊吸收,邊分析邊理解,閱讀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8、休閒娛樂

經由閱讀培育出親子間的正常的休閒娛樂能力,因而避免花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在不當的活動之上,達到健全身心之目的。

目前國人在逐漸改善升學主義,採取各種推甄、保送等方式,進行所謂的教改工作之時,正是推動及提倡家庭親子閱讀的好時機。

三、家庭親子閱讀的阻礙

經由各種方法去培育讀書風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師長的誘導和社會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是,家庭的合作與父母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否則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功虧一簣。父母對於子女讀書興趣的培養,責任既然如此重大,那麼,我們在推動家庭親子閱讀活動時,即使遭遇到一些障礙,也不應該退卻。現在,先闡述可能出現的障礙如下:

1、父母缺乏“以身作則”的觀念

兒童喜歡模仿,且模仿的物件往往是大人,培養子女的閱讀興趣,可從樹立良好的榜樣開始。父母本身喜愛閱讀,暇時一卷在手,陶醉其中,子女便在耳濡目染中,油然對書本產生一種喜愛的心情。假如父母自己對閱讀毫無興趣,一年之內難得摸上幾回書本,則會造成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如何產生親子共讀的想法呢?

2、父母未能多讀給子女聽

學前兒童,自己還未有閱讀能力,培養其閱讀興趣之道,在於多讀給他們聽。兒童富於想像,敏於感受,所讀的範圍應該廣泛。上自書本如童話故事,下至說明書如新玩具的指示,都是現成材料。然而,許多家庭的父母常常藉口忙著賺錢,以為只要替孩子購置書籍,就算已經盡到責任了,卻疏忽了應該做好多讀書給子女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缺乏各式各樣的閱讀材料

閱讀興趣不能在書本的“真空”狀態中養成,國內一般家庭通常無法購置各式各樣的書刊,又不知道可向圖書館借閱或和鄰居朋友們交換傳閱,以彌補家裡書刊之不足。

4、強迫孩子閱讀

興趣源自愉快的經驗,強迫兒童去閱讀,閱讀本身即成為一種痛苦的經驗,是懲罰而不是享受,與興趣成長的過程背道而馳,致使兒童產生反抗的心理,最後對閱讀非但不感興趣,且恨之入骨,看了書本就怕。

5、貶低閱讀的價值

父母或家人如果嘲諷孩子的閱讀活動,把他的錯誤當作笑柄來取笑,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更不可去貶低讀書的價值,父母若抱著“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態度,子女很快就會受到感染,認為與“書生”不可分離的書本賤如糞土,而視閱讀為無聊的玩意。

6、喜愛看電視及迷上電動玩具

電視會在無形中控制了個人的說話、動作、行為,甚至思想;它還使人頭腦簡化,想像力遲鈍,生活乏味,孩子的頭腦變的只能接受變化快速的影像,缺乏思考和創造力。此外,緊張刺激的電動玩具,讓小孩及大人著迷,其所以吸引人,在於它利用人們“不服輸”的心理,過關斬將,欲罷不能,不知不覺中,大好的時光消耗掉了。由此可知:電視、電動玩具對於親子間進行閱讀興趣的建立,危害甚大。

7、欠缺溫馨寧靜的閱讀環境

現今的家庭,經常願意花費大筆的金錢去裝璜亮麗的客廳、舒適豪華的臥房,卻捨不得用少許的費用佈置實用的書房,致使孩子無法擁有溫馨寧靜的閱讀環境。“孟母三遷”就是在於孟母要為孟子找到適合讀書的環境,終於讓孟子得以成為飽讀詩書、名揚後世的聖哲。因此,倘若一個家庭無法提供溫馨寧靜的讀書環境,卻要求做好完善的家庭親子閱讀活動,這是一件“緣木求魚”的事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