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閱讀是家庭育兒的一部分

孩子上幼稚園了, 慢慢地會看圖識字了, 同時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在一點點增長。 學齡期是孩子閱讀興趣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 面對書店裡琳琅滿目的兒童讀物、網上時常更新的童書推薦和書評, 你會有選購焦慮嗎?和孩子一起閱讀時, 孩子表現出的種種“狀況”, 你會不會有點兒頭疼呢?

3~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閱讀方面有哪些主要的特點?

3~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屬於幼兒閱讀或早期閱讀, 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快, 一年一個樣, 有時一個月都會有不小的變化, 所以並不容易概括這個群體的閱讀特點。

Advertisiment
選取一些比較典型的來看:

1. 從圖畫來說, 過去對早期閱讀的一些研究, 現在看來, 有些經驗式的觀念已不完全可靠。 例如, 認為孩子不能去觀察圖畫的細部, 只能表面上看一下, 事實上孩子反而對圖畫的細節看得比大人還要多、還要准。 又如, 過去認為孩子喜歡色彩鮮豔亮麗的東西, 不喜歡單調的、黑白的東西, 但事實上也不是這樣的。 很多藝術品是黑白的圖畫, 且顯得有些單調, 但一樣可以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從文字來說, 很多家長容易走兩個極端。 一是巴不得在幼兒階段就讓孩子讀四大名著等。 其實選的兒童讀物不應超過孩子的心理接受範圍。 二是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這麼小,

Advertisiment
可能讀不懂吧。 家長同樣不要輕視孩子的閱讀能力。

怎樣為3~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挑選合適的書呢?

目前國內的童書市場正處於增長期, 什麼是增長期呢?舉例來說, 過去十年大眾對圖畫書不太瞭解, 現在已有相當多的家長瞭解、喜歡, 甚至成為圖畫書方面的“發燒友”, 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家長面對童書市場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怎樣甄別好書。 關於3~7歲這個年齡段的童書品質的評判目前還比較欠缺, 對於父母來說, 在解決什麼樣的書最適合孩子這個問題時, 首先考慮的是選擇好書。 好書的問題如果不解決, 就談不上適合不適合。 買的好書即使內容深了一些, 也沒關係, 等孩子長大一些就適合看了。 所以, 父母首先還是要解決如何給孩子買好書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怎樣選擇好書呢?目前來看, 第一, 選好的出版社出的童書, 這些書的品味、品質相對好一些, 例如信誼、和英、啟發、蒲公英等出的圖畫書。 第二, 網上等也提供了一些基礎的書目, 可以參考, 但不能照單全用, 家長需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作一些相應調整。

親子閱讀為孩子成長帶來哪些幫助?

我不太願用功利化的方式來講閱讀對孩子的幫助。 確實, 閱讀可以拓展孩子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改善人際關係等等, 可以說出很多來。 其實, 好書就跟優質的奶粉一樣, 孩子在斷奶後不喝一段時間的奶粉行嗎?不行啊。 閱讀也一樣, 閱讀是精神上的奶粉, 是孩子心靈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讓孩子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其實陪孩子閱讀就是親子溝通的一種方式。 且不說為了孩子成長、學習這麼“高大上”的目的, 閱讀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 是家長和孩子親近的一種管道。 當然這種管道很多, 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看電視、電影、話劇等, 但這些不能日常化, 相對來說, 親子共讀童書是一種比較便捷、最低成本的親子溝通管道。 現在也有很多關於親子閱讀方法的提法, 或許有些小技巧, 但我平時一般拿著好書, 和孩子一起讀, 有時候是我讀, 有時候是孩子讀, 有時候是共讀, 中途也沒有穿插表演等。

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不是一個完全自由的過程, 但也不能在孩子不想看書時非得要求他看書,

Advertisiment
這需要父母拿捏這個分寸。 孩子一開始興趣的培養需要家長的引導, 但不是強迫, 可以慢慢地, 在家裡制定一個每天相對固定的時間, 例如做完作業後、睡覺前等, 若當天有閒置時間就陪孩子多讀點, 如半個小時;若很忙就少讀點, 如10分鐘、15分鐘也未嘗不可。 又如, 孩子出去玩累了, 回來實在不想聽了, 都快睡著了, 那麼今天不講故事也沒關係。 但這並不等於“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一周就讀一次, 或想起來就讀一次。 家長不用刻意, 但也要重視孩子的閱讀。 童書, 也是玩具的一種, 但比其他玩具相對複雜一些。 像玩具、電視、遊戲等, 家長不陪同, 孩子可能玩得更高興。 書比較特殊, 因為孩子不識字或識字不多, 更需要家長在一旁陪同、引導。

家長怎樣引導孩子從親子閱讀向獨立閱讀過渡?

親子閱讀和獨立閱讀並不是矛盾的、截然分開的,像我們家小朋友,現在既有獨立閱讀的時間,比如她放學了,但是我們還沒有下班,這段時間裡,她會獨立閱讀。她在學校,有時老師會給學生安排閱讀的時間,這也是獨立閱讀。但並不表示孩子一上小學後,家長就把所有閱讀的事情交給孩子、交給老師,而取消了親子閱讀。

我前面強調的是,親子閱讀並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閱讀、獨立閱讀、學會識字,這更是一種親子溝通的管道,一種生活方式。也有人曾問我,給孩子讀到什麼時候可以結束了,但有關的研究報告表明到孩子13歲左右才可結束。親子閱讀是融入生活的,例如家長平時和孩子聊天時順帶提一下,問問孩子最近讀了什麼書,表明家長是很重視閱讀這件事情的。

乖乖網小提示

1. 親子閱讀應比學校閱讀更柔和、更輕鬆、更自由。

撕書、啃書等都是孩子閱讀過程中發生的正常情況,過了這個階段後,都會好起來,都不是問題。大人眼中的問題,都是孩子成長到一個年齡階段的正常現象,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溫和的方式代替責備,慢慢引導孩子。同時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儘量營造一種和學校不太一樣的、寬鬆的、自由的氛圍。試想如果把家庭變成課堂,會讓孩子感到乏味。親子閱讀應比學校閱讀更柔和、更輕鬆、更自由。這才是好的親子閱讀方式。

2. 親子閱讀,父親參與很重要。

父母都應參與,但這不是單純閱讀的問題,在整個育兒過程中,母親一般都要比父親付出得更多、關注得更多,但若過多地依賴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這就跟幼稚園中全是阿姨一樣。所以父親在這個問題上也需要重視,多花時間陪陪孩子,這種呼籲,坦率地講有時候也是很無力的,但還是要呼籲。我也看到很多父親會花不少時間陪朋友,甚至出去打麻將,卻沒有時間陪孩子。國外有資料顯示,由爸爸帶大的孩子,平均智商比由媽媽帶大的孩子平均智商高很多,而親子閱讀也是帶孩子的一部分。

更需要家長在一旁陪同、引導。

家長怎樣引導孩子從親子閱讀向獨立閱讀過渡?

親子閱讀和獨立閱讀並不是矛盾的、截然分開的,像我們家小朋友,現在既有獨立閱讀的時間,比如她放學了,但是我們還沒有下班,這段時間裡,她會獨立閱讀。她在學校,有時老師會給學生安排閱讀的時間,這也是獨立閱讀。但並不表示孩子一上小學後,家長就把所有閱讀的事情交給孩子、交給老師,而取消了親子閱讀。

我前面強調的是,親子閱讀並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閱讀、獨立閱讀、學會識字,這更是一種親子溝通的管道,一種生活方式。也有人曾問我,給孩子讀到什麼時候可以結束了,但有關的研究報告表明到孩子13歲左右才可結束。親子閱讀是融入生活的,例如家長平時和孩子聊天時順帶提一下,問問孩子最近讀了什麼書,表明家長是很重視閱讀這件事情的。

乖乖網小提示

1. 親子閱讀應比學校閱讀更柔和、更輕鬆、更自由。

撕書、啃書等都是孩子閱讀過程中發生的正常情況,過了這個階段後,都會好起來,都不是問題。大人眼中的問題,都是孩子成長到一個年齡階段的正常現象,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溫和的方式代替責備,慢慢引導孩子。同時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儘量營造一種和學校不太一樣的、寬鬆的、自由的氛圍。試想如果把家庭變成課堂,會讓孩子感到乏味。親子閱讀應比學校閱讀更柔和、更輕鬆、更自由。這才是好的親子閱讀方式。

2. 親子閱讀,父親參與很重要。

父母都應參與,但這不是單純閱讀的問題,在整個育兒過程中,母親一般都要比父親付出得更多、關注得更多,但若過多地依賴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這就跟幼稚園中全是阿姨一樣。所以父親在這個問題上也需要重視,多花時間陪陪孩子,這種呼籲,坦率地講有時候也是很無力的,但還是要呼籲。我也看到很多父親會花不少時間陪朋友,甚至出去打麻將,卻沒有時間陪孩子。國外有資料顯示,由爸爸帶大的孩子,平均智商比由媽媽帶大的孩子平均智商高很多,而親子閱讀也是帶孩子的一部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