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讀過程中, 我們不僅可以適時提問, 進行互動, 而且還可以把書中的內容延伸到生活裡, 讓書裡的內容變得立體而豐富。
閱讀中適時提問適時提問不同于在原文朗讀中孩子因為要問問題而自然地停頓。 這裡的適時提問, 是父母作為講讀者主動提問, 在帶領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 和孩子一邊讀一邊互動提問。 用一本繪本來舉例, 比如我們在讀《螞蟻和西瓜》時, 讀到內文這一頁的內容是, 螞蟻到洞穴來喊它的家人朋友們, 螞蟻說:“喂——在草地上發現好東西啦!”故事內容雖然就這一句話, 但是畫面卻異常豐富,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問題提出後, 小朋友們會去觀察畫面, 然後把自己的觀察再表達出來。 在一問一答的互動過程中, 不僅讓小朋友們提升了觀察圖畫能力, 而且還提高了思考能力、表達能力。 如果因為小朋友年齡小而無法發現太多內容, 這個時侯, 家長也可以這樣提問:“我看到了有好多隻螞蟻在呼呼地睡大覺,
Advertisiment
在這本書中還可以進行對比式的提問。 在畫面中, 螞蟻的洞穴裡裝滿了他們喜歡的物品, 在本書還有一頁畫面, 與此頁的佈局基本上一模一樣, 只是螞蟻的家裡被裝滿了搬回來的西瓜。 父母可以把這兩頁前後對比, 進行提問, 比如:“之前螞蟻們是怎樣取水的啊?現在取的水變成什麼樣子了?”還可以問:“在這裝滿西瓜的房間, 你能猜到之前裝的是什麼嗎?”在這樣的提問中, 孩子們開始進行思考去比較, 發現異同。
適時提問需要注意的對於適時提問,
Advertisiment
1.不要為了單純地提問而去提問, 問題與書裡的故事內容沒有關聯性。 比如每看到一次西瓜就馬上問孩子:“西瓜是什麼顏色的?”看到螞蟻就問:“孩子, 快數數, 到底有多少只螞蟻。 ”(若是主題為認知顏色和數位類的繪本除外)
2.提問以不打斷文章的節奏為准。 經常讀繪本你就會發現, 每一本繪本都有其故事的節奏感, 不要在不該停頓時停下來提問, 以免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
3.提問不一定有正確的答案, 比如我們讀《母雞蘿絲去散步》時, 如果問題是:“為什麼母雞總也發現了不了狐狸, 卻又總能不經意間讓狐狸遇到麻煩而捉不到母雞呢?”這個時候,
Advertisiment
4.我們的提問是為了讓孩子在閱讀中學會思考, 當然, 我們更希望孩子好奇地發自內心去發問。 就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 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 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 我們要鼓勵孩子多思考多問。
5.整個講讀故事過程中, 不要過度提問, 不停地問, 以免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
用生活實踐去閱讀有很多繪本可以延伸到閱讀之外的生活中, 比如《媽媽買綠豆》, 這是一本我特別喜歡的繪本, 我曾經專門寫過這本書的精讀分享。
Advertisiment
書中講述小男孩阿寶和媽媽在盛夏裡一起買菜買綠豆, 一起回家, 煮綠豆湯喝, 然後媽媽把剩餘的綠豆湯做成綠豆冰棒;更加奇妙的是, 阿寶發現了遺漏的一顆綠豆, 媽媽帶著阿寶把綠豆種在瓶子裡, 一天天看著綠豆發芽長葉。 讀完這本書後,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很多事情, 比如像書中一樣, 去買綠豆, 甚至可以把錢給孩子, 讓孩子來計畫, 除了綠豆, 還要不要買紅豆、黑豆等。 而且可以學繪本中的樣子, 讓孩子洗綠豆泡綠豆,等待綠豆一點點變大,和孩子一起動手煮綠豆湯,在濃濃的生活氣息中,讓孩子感受生活所賦予的力量。還可以一起做綠豆冰棒,當然還可以種綠豆。生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精彩。
對於生活氣息很濃的繪本,都可以在讀完之後,帶孩子去實踐。比如讀完《樹真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種植小樹。讀完《遇見春天》和孩子一起到戶外去找春天。讀完《小船的旅行》和孩子一起折一隻小船,放在溪流裡,看著小船漂向遠方。閱讀繪本,便可以變得豐富而有趣。
讓孩子洗綠豆泡綠豆,等待綠豆一點點變大,和孩子一起動手煮綠豆湯,在濃濃的生活氣息中,讓孩子感受生活所賦予的力量。還可以一起做綠豆冰棒,當然還可以種綠豆。生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精彩。對於生活氣息很濃的繪本,都可以在讀完之後,帶孩子去實踐。比如讀完《樹真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種植小樹。讀完《遇見春天》和孩子一起到戶外去找春天。讀完《小船的旅行》和孩子一起折一隻小船,放在溪流裡,看著小船漂向遠方。閱讀繪本,便可以變得豐富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