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表現異常的行為, 例如, 孩子咬人、打人、推人等, 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看看下面的內容, 看看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當孩子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行為,時常把“你是大壞蛋”這樣的語言掛在嘴邊時,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辦?《捕捉兒童敏感期》或許能解答這些疑惑。
《捕捉兒童敏感期》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歲到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 孫瑞雪是國內第一所蒙特梭利幼稚園的創辦者,在國內外幼稚教育界頗具聲望,《捕捉兒童敏感期》是她其中一本著作。
Advertisiment
這樣一本羅列現象、類似於詞典的書,我覺得它更適合在遇到困難時翻閱,或者時不時拿出來從頭至尾快快地掃一遍,於是發現身邊孩子新出現的行徑原來早就記錄於此。
我是一名幼師,當我再一次翻閱“2歲-3歲”年齡段孩子敏感期的表現時,我的確在書中找到了與孩子們相似的行為。
例如,“3歲的棒棒工作起來非常專注,但他在情感上很依附周洲,幾乎成了周洲的‘尾巴’”。 這情形,在我的孩子們身上也出現了。 軒軒是女孩,洲洲是男孩,她在幼稚園極度依賴洲洲。 我有些擔心,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突然地依附他人,不知道這和她這些天再次出現的來園大哭現象是否相關,不知道她的依附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Advertisiment
棒棒的老師認為,“一年前的棒棒想小便都不知道上廁所,那時他正走向身體的獨立。 現在,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已達到了這個年齡孩子的正常水準,而不受干擾的工作又使棒棒開始構建意志的獨立。 他目前在情感上依附周洲,是在具備了以上兩種獨立以後,通往人格獨立的又一過程”。 根據她的觀察,一個月後棒棒不再尾隨周洲了。
這幾天我一直將軒軒來園的大哭、對周洲的依附單純地解釋為對環境感到不安,書上的這段記錄與解釋給了我一個新的思考點:一直生活在外婆和媽媽的安排下,軒軒進了幼稚園才第一次有機會決定自己要幹什麼,面對這種突然到來的自由,她一定非常不適應,不知所措,會想要賴在外婆和媽媽的身邊。
Advertisiment
還有小老外Luky,老是重複著這兩句話“你是大笨蛋”、“你是搗蛋鬼”,看誰不順眼就沖他喊兩聲。 不過,我同時看到了他主動分享棉花糖的情形。 沒有人要求他,他只是看到了別的孩子期待的眼神,聽到了我教那些孩子說“可以給我一個嗎”,然後他就把口袋裡的棉花糖慢慢地、一個個地分給別人,直到最後一個,還是放進了別人的手裡。
其實嚴格來說,棒棒的依附並不能算作是敏感期,“敏感期”這個詞被孫氏蒙特梭利“泛化”了。
Advertisiment
孩子成長的無措也會帶給家長和老師許多困惑,面對這些困惑不斷探究,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毅力,而且也需要榜樣的支援。
Advertisiment
通過對各個孩子的觀察, 我們就能瞭解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表現行為, 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 兒童敏感期行為, 也是本能的一種表現, 孩子就需要我們的耐心及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