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家長忙於工作, 將自己的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帶大, 因此很少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 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要改變這種親子關係差的情況, 父母必須請老人幫忙引導孩子。 那麼具體怎樣做, 老人才能引導孩子和父母重拾親密關係?家長與孩子溝通時怎樣巧妙運用一些教育方法呢?
典型個案洋洋今年5歲, 在幼稚園是老師眼中的文靜乖孩子。 然而這一年洋洋的爸爸媽媽經常出差, 洋洋都是由奶奶帶著。 逐漸地, 孩子父母發現說洋洋更不愛說話了, 脾氣也變得暴躁。
Advertisiment
問題分析
洋洋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爸爸媽媽缺少與洋洋的交流, 只是保證了孩子生活上的需要, 沒有或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造成的。 慢慢地, 孩子就不愛和父母說話了, 脾氣也變得比較暴躁了。 這個例子還反映出當前親子關係中存在的一個很典型的問題, 就是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認識, 就是“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心事呢”, 所以就疏忽了與孩子的交流。 然而事實上是,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對於孩子的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Advertisiment
1.讓老人幫忙說“好話”
父母疏忽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自然只親近照顧他的老人, 對老人非常依賴, 這時候父母要“挽回”孩子的心,
Advertisiment
2.固定聊天時間
家長要養成與孩子聊天的習慣, 即使工作忙經常出差, 也應該每天固定時間打個電話回家, 讓孩子說說今天在幼稚園都發生了什麼事, 有什麼高興事兒, 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兒。 孩子的表述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歸納過程, 同時家長也能從孩子的表述中瞭解到孩子在幼稚園都發生了什麼事, 對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有所瞭解,
Advertisiment
3.注重身體語言溝通
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身體語言進行, 抱一抱, 親一下, 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 美國的人類學家在研究人與人的溝通時發現, 孩子在表達感情時, 更偏重使用身體語言。 即使有時家長沒有長時間與孩子溝通, 也要用身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 “媽媽在關注著你”。
4.保持一顆傾聽的心
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是由於家長過於主觀, 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和需要, 也沒有靜下心來去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孩子的想法有時是有他的道理的。 家長應該用問答的方式瞭解孩子的想法,
Advertisiment
5.減少不良溝通方法
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 有許多影響溝通的方法, 家長由於是溝通過程的主動一方, 往往會意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 如經常指責、埋怨孩子, 認為孩子做的總是不對的;對待孩子的問題經常是囉嗦、打岔, 一個問題沒解決, 卻想起孩子的一堆“不是”;對待孩子過於理智, 凡事都要問個究竟, 沒有考慮孩子自己的空間和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