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關係決定教育成敗


現在很多父母事業很成功, 卻感覺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怎麼成功, 十分苦惱。 其實, 衡量孩子教育成功與否, 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悅和幸福, 能否與周圍人和諧相處, 能否在親子關係中融洽自如。

不妨問問自己, 是否更關心孩子如何變得讓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 卻很少關注他是否快樂, 有沒有朋友?這些關懷的缺失, 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是有層隔膜, 孩子總是表現叛逆, 總是和父母“對著幹”。 在孩子長大後, 和父母之間“沒話說”、“聊不來”。

親子關係, 在青少年時期, 勝過許多教育,

Advertisiment
甚至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 據研究, 如果孩子在12歲之前沒有和父母建立很親密的親子依戀, 那麼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難建立, 尤其是6歲之前, 如果父母沒有拿出足夠的精力陪孩子, 親子之間很難再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和依賴。

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 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而其前提是, 父母必須明白, 愛是無條件的, 孩子存在本身就是父母給予愛的理由。 教育的藝術首先是傾聽的藝術。 父母必須學會傾聽, 學會去欣賞、理解孩子的成長。 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 就是自以為是, 以為自己什麼都懂, 其實不然。 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滿是缺點, 那麼你可能是一個很失敗的父母。

教育的核心, 就是培養健康的人格。

Advertisiment
身為父母, 不要太重視孩子外在的成功。 孩子的成績好壞, 上的大學好不好, 有沒有找到好工作, 這些外在的標準固然對家庭很重要, 但是父母必須意識到, 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愛和幸福的能力。

資訊時代動搖了老年人的權威。 過去的父母可以很傲慢地跟孩子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到了今天, 反倒是孩子們經常跟父母很不屑地說“你懂什麼呀!”青少年對新技術、新觀念的得心應手更加映襯得父母很“老土”, 是個在網路上笨手笨腳的“菜鳥”。

所以, 我認為, 21世紀是父母和孩子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時代。 父母需要從孩子那裡學習的, 不僅僅是新技術新知識, 還有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

Advertisiment
學習的前提是互相尊重, 尊重孩子的特性, 尊重孩子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