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和孩子的交往方式根本就是孩子的特點及您的特點的產物, 就像我通過這一部分所說明的。 到目前為止, 您對您和孩子的關係的瞭解也許已經使您對某些典型的衝突理解得更好。 如果您3歲的孩子特別好動, 並且對別人的觸摸過度敏感, 就不奇怪他會痛恨洗澡。 如果您的脾氣火爆, 那麼孩子在洗澡的時候惹得您只想打他的屁股, 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任何這種脾氣的人不可避免碰到討厭的衝突, 但是一定要損害親子關係嗎?一定要把孩子變成事事和您作對, 天天進行無望鬥爭嗎?
不,
Advertisiment
1.通過錯誤的關注, 您無意中鼓勵了孩子的對立行為。
當孩子發脾氣或不聽話時, 很難讓您閉上嘴。 不過, 雖然單純對問題置之不理對大多數違抗兒童不起作用, 但如果孩子的目的實際上就是要打斷您正在做的事, 從而得到您全部的關注或至少引起您的注意, 那您關注他也改不了他的毛病。 不幸的是, 難就難在知道孩子的目的是什麼——並且依靠對孩子氣質有某種程度的瞭解, 去理解他的想法。 一些孩子會靠不聽話獲得您的注意;另一些不聽話是因為可以逃避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或滿足一些其他強烈願望,
Advertisiment
2.通過前後不一的方法對待孩子, 您促使孩子去尋找可預見性, 即使這意味著用不良行為獲得您的懲罰。
如果家裡的規矩每天都在變, 對孩子來說, 很自然地總要採取策略, 通過違抗行為驗證父母的權威。 因此, 即使您覺得很奇怪, 但如果您的兒子感到自己能夠通過拒絕服從指令, 使您產生可以預見的憤怒反應, 他很可能就總是要跟您對著幹。
在我們當中, 有多少人可以說, 自己從來沒有因為偶爾獎勵了通常要懲罰的壞行為而感到內疚?假設您正在食品店裡,
Advertisiment
3.通過表明自己有可突破點, 您加重了孩子的壞行為。
Advertisiment
就像棒棒糖的情況一樣, 孩子不但明白了有時候發脾氣可以奏效, 還懂得了當哄騙不成的時候發脾氣管用。 所以, 下次孩子想要棒棒糖的時候, 她把“求你啦, 求你啦, 求你啦”扔掉, 直接就用發脾氣這一招。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 這種學習過程對父母來說也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 家長和孩子都明白了, 誰發火的速度更快, 誰就能更快地滿足願望——父母讓孩子服從自己, 而孩子緩期執行父母的指令。 當這個過程持續幾個月之後, 可以變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抗, 最後以家長揍孩子或者孩子毀東西、打父母甚至自傷而告終。 這就是某些家庭中, 違抗行為升級為暴力的過程。
根據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違抗行為的原因,
Advertisiment
既然您已經明白了某些鼓勵孩子與父母對抗的原理, 再請您看看您和孩子之間的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