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密育兒七法

新爸爸和新媽媽要達到3個至關重要的目標:

●瞭解你的寶寶

●讓寶寶感到舒適

●享受撫育寶寶的過程

我們介紹的育兒方式可以説明你達到以上目標。 下面是構成親密育兒法的7個方面的內容。

1.讓分娩成為一種情感紐帶――及早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

寶寶和父母早期的親密關係, 往往是由他們開始接觸的方式決定的。 積極參與到“分娩”這一曲生命華章的譜寫中來吧!

對你的分娩負責, 學習有關分娩的知識, 並與你的助產士討論討論你的分娩觀念。 難產或者不必要的剖腹產所導致的母嬰分離都不是理想的開端,

Advertisiment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 媽媽本該用來瞭解寶寶的那部分精力卻用在了關注治療自己的創傷上。 順利的分娩過程會讓媽媽對新生兒有更多好感。 (閱讀第2章《安全順產的10個要點》, 瞭解分娩與情感紐帶之間的聯繫, 以及如何降低難產及不必要剖腹產的幾率。 第44頁解釋了母嬰同室的重要性。 )

嬰兒出生後的幾周到幾個月是一個敏感期, 在此期間, 媽媽和寶寶都需要彼此陪伴。 這個時期的親密接觸能使寶寶對媽媽親近的天性, 以及媽媽關愛、照顧寶寶的本能與生理需要都得到自然的發展。 這時的寶寶最需要媽媽的呵護, 媽媽也渴望照顧寶寶, 這是媽媽與寶寶早期親密接觸的最佳時機。

當然, 媽媽對寶寶的愛,

Advertisiment
以及感覺到和寶寶之間的親密聯繫, 早在寶寶降生前就開始了, 而且還將一直持續下去。 (關於產後如何建立母嬰間的親密關係與情感紐帶, 見第4章《與寶寶一起邁好第一步》及第5章《產後全家的調適》。 )

2. 寶寶哭聲中的學問――分辨和回應寶寶發出的信號

你所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知道寶寶每時每刻的不同需要。 這真的很難, 很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 覺得“我根本就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放輕鬆!你的寶寶會幫助你的。 研究人員曾認為, 嬰兒在育兒過程中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 而現在我們知道, 寶寶會主動指導父母的反應。 寶寶天生就會使用“親密增強劑”, 通過一些自身的行為(如高聲尖叫, 你不可能聽不到)像磁石一樣將父母吸引過去。

Advertisiment
這些行為有些顯而易見, 比如哭泣、微笑, 或是抓住你不放;還有一些就比較隱蔽, 需要用心發現, 比如眼神交流和肢體語言。 所有的父母――尤其是母親, 天生就有判斷和回應寶寶這些行為的直覺。 母親和寶寶就如同接收裝置和發射裝置, 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就能達到無障礙交流。 至於磨合期的長短, 則因人而異。 有些寶寶發出的信號比較易懂, 而有些父母更善於理解這些信號。 但不論時間長短, 父母與寶寶最後都能達到相互理解的程度。 如果你能細心觀察, 時時回應, 這個目標就會更快實現。 偶爾你也會做出錯誤的回應, 比如你以為寶寶餓了, 就開始喂他, 其實他只想讓你抱抱。 即使是這樣錯誤的回應,
Advertisiment
也比沒有回應要好, 只要你在回應他, 就是在鼓勵他和你一起努力, 直到你準確理解他的意思。

寶寶一哭, 就把他抱起來。 這方法聽起來簡單, 但很多父母都不這樣做, 他們會讓寶寶一直哭下去, 因為他們認為不能縱容寶寶的“壞”習慣。 但是嬰兒是不會有“壞”習慣的, 他們只是在用唯一的方式與你交流。 可以換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身體還沒有協調能力, 自己無法獨立做任何事情, 而你作為請求信號的哭聲也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你會有什麼感覺?哭聲沒有得到回應的寶寶並不會變成一個“好”孩子(雖然他可能安靜下來);他只會變成一個灰心喪氣的孩子, 因為他覺得他無法與你交流, 也沒有人會來滿足他的需求。

Advertisiment

旁人可以很輕鬆地說, 讓你的寶寶一直哭好了, 不要去抱他。 因為你的寶寶的哭聲不會讓旁人的身體發生什麼化學反應――除非他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 而你就一定會。 嬰兒的哭聲會讓父母不安, 尤其是母親。 如果我們讓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小寶寶一起待在實驗室裡, 然後將血流測量儀貼在她的胸口, 就會發現, 當這位母親聽到寶寶哭泣時, 流向她胸口的血液會增多, 同時她會有一股強烈的衝動想抱起寶寶安撫他。 由此可見, 嬰兒的哭聲是一種強有力的語言, 這是嬰兒為了生存和成長與生俱來的本領, 也是父母學習回應寶寶的入門之道。 (有關嬰兒用哭聲來交流的更詳盡解釋, 請參閱本書第46頁。 )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及時滿足他的所有需求, 這意味著你們之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交流模式。慢慢地,當寶寶學會哭泣以外的其他交流方式,而且能獨立做一些事情以後,你就可以逐漸延緩回應速度,讓寶寶學會等一會兒。學會回應寶寶的信號,這絕對是你對未來的一次成功投資。當孩子年齡漸長,問題更多――而且不僅僅是吃飯、睡覺這麼簡單的問題時,你會慶倖你們及早建立了溝通。

3.用母乳哺育你的寶寶

爸爸們總是說: “我們已經決定好用母乳餵養了。”母乳餵養確實是一個不只牽涉到媽媽和寶寶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家庭的決定。那些成功採取母乳餵養的媽媽和寶寶,都有全力支持的丈夫和爸爸。大家都知道母乳餵養對促進嬰兒健康發育具有重大作用,但覺得媽媽為此需要付出太多精力,所以放棄這種餵養方式。媽媽們應該瞭解母乳餵養對你們自己的好處:寶寶每一次的吮吸,都會使你的身體產生激素(泌乳素和催產素)。這些“哺育激素”不僅會幫助你形成所謂 “母親的直覺”,還會幫助你的身體分泌乳汁,讓你的哺育更輕鬆。關於這些細節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講解。你還可以從第8章瞭解到,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吃母乳長大的孩子更聰明。

4.把寶寶“貼”在身上――儘量多抱寶寶

這是近年來對西方國家育兒界最具震撼力的觀念。我們在做育兒方式研究時,參加過一個國際育兒會議。在那個會議上,我們注意到一些其他國家的媽媽們用背巾或類似的東西把寶寶背在身上,就像是她們服飾的一部分。這些媽媽們如此體貼周到,她們的寶寶個個看起來無比滿足。這種母嬰間的親密關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去問這些媽媽們為什麼要把寶寶背在身上,她們的回答簡單卻深刻:這樣對寶寶好,同時也讓媽媽感到輕鬆。太對了!讓寶寶舒適,讓父母輕鬆――這正是所有父母所追求的啊!

嬰兒背巾絕對是你的育兒物品裡最不能少的一種。要是沒有它,你簡直就出不了門。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每分每秒都背著或抱著寶寶,但你必須改變對寶寶的認識。大多數人一想到嬰兒,就會想到他們安靜地躺在嬰兒床裡的樣子,他們會盯著上方正在旋轉的音樂轉鈴,只有在吃奶、換尿布或玩耍的時候才會被抱起來一小會兒,然後又回到他們的那個“歸屬地”――嬰兒床。好像抱起寶寶只是為了安撫他們,讓他們重新乖乖睡下的一種手段。把寶寶 “貼”在身上的做法徹底顛覆了這種觀點。把寶寶“貼”在身上意味著大多數時間寶寶都被父母或其他看護人抱著或背著,只有在寶寶要睡覺或者照顧他的人要做自己的事情時才將寶寶放下。

這種育兒方式對寶寶和父母都有益。最顯著的特點是,被抱著的寶寶很少哭,他們仿佛忘了什麼是不滿和煩躁。除了表現得更快樂,被抱著的寶寶發育得更好,這也許是因為他們將需要用到哭鬧上的精力轉移到自身的成長上了。另外,寶寶還可以觀察到父母忙碌的生活。對於生活節奏快的父母來說,把寶寶背在身上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你到哪兒,寶寶就到哪兒。你再也不用為了寶寶而閉門不出,因為你在哪裡,寶寶的家就在哪裡。(關於這種方式給寶寶和父母帶來的好處,請見第14章《把寶寶“貼”在身上:抱孩子的藝術與科學》。)

5.和寶寶一起睡

只要你開始帶孩子,你就會發現,那種能一覺睡到天亮的寶寶只在書裡有,要不就是在別人家裡,總之你自己的寶寶不會是這樣的。要做好準備,夜裡會翻來覆去,直到找到你和寶寶都睡得好的位置。有些寶寶在嬰兒房裡睡得好,有些愛睡在父母的房間裡,還有些則要緊緊地貼著母親才能安睡。不管睡在哪裡,只要你和寶寶都睡得好,就是正確的安排,而且這完全是你個人的決定。你可以嘗試各種睡覺的方式,包括讓孩子睡在你的床上――我們將這種夜間育兒方式稱為睡眠共用。

睡眠共用似乎比其他親密育兒方式更容易引起爭論,我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這個歷史悠久的優良傳統,一到現代社會就突然“不對”了,我們對此感到萬分驚訝。世界上大多數寶寶都是和父母一起睡的。即使在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喜歡上這種睡覺的方式,只是他們不告訴醫生或親友罷了。你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下次與那些新爸爸和新媽媽在一起時,告訴他們你想和寶寶一起睡,你會驚訝地發現許多人都是和寶寶一起睡的――即使不是每天,也是經常這樣做的。別擔心寶寶會賴在你床上不走,他會離開的。對於那些夜間需要與父母親近的寶寶來說,和你一起睡眠共用的時間並不會很長,但會讓他終生受益。(關於睡眠共用如何簡化夜間育兒及如何促進寶寶發育,以及關於這個話題的最新研究,請見第15章《夜間育兒:如何使寶寶乖乖安睡》。)

6.把握平衡與界限

常常有這種情況:你本來一心想給寶寶所有他需要的,最後卻變成給他所有他想要的。這種情況會讓媽媽們精疲力竭。既然一個剛出生的寶寶可以將你事先安排好的計畫徹底“顛覆”,可想而知,你在滿足他的需求時,一定會忽略掉你自己的需求。在本書中,我們將向你展示如何做到適當地滿足你的寶寶,也就是說,掌握何時對寶寶說 “不”的技巧,獲得對自己的需求說“行”的智慧。如果爸爸和媽媽都做得很好,寶寶也會做得很好。有一天,瑪莎氣衝衝地對我說:“我連洗個澡的時間都沒有了,小傢伙總離不開我!”我微笑著提醒她:“我們的寶寶需要的是一個快樂的,懂得勞逸結合的媽媽。”記住,親密育兒法雖然不是最輕鬆的育兒法,但只要經過適當的練習,它會是最舒適的育兒法。

7.學會分辨關於育兒的建議

每位父母都把寶寶當做心頭肉,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因此父母們很容易接受與此相關的所有建議,也很容易成為別人授予建議的對象。那些人的初衷是一片好意,給你的建議卻可能是冷漠無情的。例如“就讓他哭好了”,“一定要讓他養成固定的習慣”,“你不應該繼續喂他了”和“別總抱著他,你會把他寵壞的”,等等。如果你真的嚴格按照這些建議做了,育兒就會進入“雙輸”狀態,即寶寶否定了他的暗示信號的作用,父母否定了他們讀懂並回應寶寶暗示的能力。最後,父母和寶寶之間就會出現隔閡,這正好是與親密育兒法所營造的親近關係背道而馳的。親密育兒法的基礎是敏感細膩的感情,而讓寶寶形成規律會使父母變得不敏感。親密育兒法會幫助父母更好地瞭解寶寶,而訓練寶寶則會妨礙這一目標。訓練的目的是讓寶寶變得很“順從”,這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的。這個假設就是:寶寶用哭泣來要脅父母滿足他,而不是用哭泣來與父母交流。那些嬰兒訓練手冊和課程教媽媽們違背自己的本性,不去回應寶寶的信號,最後,媽媽們就會喪失敏感性,不相信自己的直覺。因此,在開始這種嬰兒訓練前,請先用你的直覺來衡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親密育兒法是一種理想的育兒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身體狀況、生活方式的差異,或者只是由於最近生活得不順心,都有可能導致你無法時時按照親密育兒法的原則行動。育兒其實是一項因人而異的工作,而且每個寶寶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很難找出一種唯一最好的方式來對待所有問題。你必須找出適合你自己的育兒方式,本書提供的親密育兒法的7個方面的內容就是來説明你完成這一目標的基本工具。這其中有些方法,比如把寶寶“貼”在身上和辨別寶寶哭聲的學問,不僅寶寶的父母應該多多練習,其他照顧寶寶的人也應常常使用,這樣即使父母不在寶寶身邊,寶寶也能得到親密的撫育。

重要的一點是要和寶寶溝通。請盡情使用親密育兒法為你和寶寶提供的所有方法,一旦溝通成功,就記住這個有效的方法,堅持使用;如果發現有的方法不管用,就改造它或者放棄不用。最終你一定能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你和寶寶一定都是最好的。

這意味著你們之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交流模式。慢慢地,當寶寶學會哭泣以外的其他交流方式,而且能獨立做一些事情以後,你就可以逐漸延緩回應速度,讓寶寶學會等一會兒。學會回應寶寶的信號,這絕對是你對未來的一次成功投資。當孩子年齡漸長,問題更多――而且不僅僅是吃飯、睡覺這麼簡單的問題時,你會慶倖你們及早建立了溝通。

3.用母乳哺育你的寶寶

爸爸們總是說: “我們已經決定好用母乳餵養了。”母乳餵養確實是一個不只牽涉到媽媽和寶寶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家庭的決定。那些成功採取母乳餵養的媽媽和寶寶,都有全力支持的丈夫和爸爸。大家都知道母乳餵養對促進嬰兒健康發育具有重大作用,但覺得媽媽為此需要付出太多精力,所以放棄這種餵養方式。媽媽們應該瞭解母乳餵養對你們自己的好處:寶寶每一次的吮吸,都會使你的身體產生激素(泌乳素和催產素)。這些“哺育激素”不僅會幫助你形成所謂 “母親的直覺”,還會幫助你的身體分泌乳汁,讓你的哺育更輕鬆。關於這些細節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講解。你還可以從第8章瞭解到,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吃母乳長大的孩子更聰明。

4.把寶寶“貼”在身上――儘量多抱寶寶

這是近年來對西方國家育兒界最具震撼力的觀念。我們在做育兒方式研究時,參加過一個國際育兒會議。在那個會議上,我們注意到一些其他國家的媽媽們用背巾或類似的東西把寶寶背在身上,就像是她們服飾的一部分。這些媽媽們如此體貼周到,她們的寶寶個個看起來無比滿足。這種母嬰間的親密關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去問這些媽媽們為什麼要把寶寶背在身上,她們的回答簡單卻深刻:這樣對寶寶好,同時也讓媽媽感到輕鬆。太對了!讓寶寶舒適,讓父母輕鬆――這正是所有父母所追求的啊!

嬰兒背巾絕對是你的育兒物品裡最不能少的一種。要是沒有它,你簡直就出不了門。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每分每秒都背著或抱著寶寶,但你必須改變對寶寶的認識。大多數人一想到嬰兒,就會想到他們安靜地躺在嬰兒床裡的樣子,他們會盯著上方正在旋轉的音樂轉鈴,只有在吃奶、換尿布或玩耍的時候才會被抱起來一小會兒,然後又回到他們的那個“歸屬地”――嬰兒床。好像抱起寶寶只是為了安撫他們,讓他們重新乖乖睡下的一種手段。把寶寶 “貼”在身上的做法徹底顛覆了這種觀點。把寶寶“貼”在身上意味著大多數時間寶寶都被父母或其他看護人抱著或背著,只有在寶寶要睡覺或者照顧他的人要做自己的事情時才將寶寶放下。

這種育兒方式對寶寶和父母都有益。最顯著的特點是,被抱著的寶寶很少哭,他們仿佛忘了什麼是不滿和煩躁。除了表現得更快樂,被抱著的寶寶發育得更好,這也許是因為他們將需要用到哭鬧上的精力轉移到自身的成長上了。另外,寶寶還可以觀察到父母忙碌的生活。對於生活節奏快的父母來說,把寶寶背在身上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你到哪兒,寶寶就到哪兒。你再也不用為了寶寶而閉門不出,因為你在哪裡,寶寶的家就在哪裡。(關於這種方式給寶寶和父母帶來的好處,請見第14章《把寶寶“貼”在身上:抱孩子的藝術與科學》。)

5.和寶寶一起睡

只要你開始帶孩子,你就會發現,那種能一覺睡到天亮的寶寶只在書裡有,要不就是在別人家裡,總之你自己的寶寶不會是這樣的。要做好準備,夜裡會翻來覆去,直到找到你和寶寶都睡得好的位置。有些寶寶在嬰兒房裡睡得好,有些愛睡在父母的房間裡,還有些則要緊緊地貼著母親才能安睡。不管睡在哪裡,只要你和寶寶都睡得好,就是正確的安排,而且這完全是你個人的決定。你可以嘗試各種睡覺的方式,包括讓孩子睡在你的床上――我們將這種夜間育兒方式稱為睡眠共用。

睡眠共用似乎比其他親密育兒方式更容易引起爭論,我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這個歷史悠久的優良傳統,一到現代社會就突然“不對”了,我們對此感到萬分驚訝。世界上大多數寶寶都是和父母一起睡的。即使在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喜歡上這種睡覺的方式,只是他們不告訴醫生或親友罷了。你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下次與那些新爸爸和新媽媽在一起時,告訴他們你想和寶寶一起睡,你會驚訝地發現許多人都是和寶寶一起睡的――即使不是每天,也是經常這樣做的。別擔心寶寶會賴在你床上不走,他會離開的。對於那些夜間需要與父母親近的寶寶來說,和你一起睡眠共用的時間並不會很長,但會讓他終生受益。(關於睡眠共用如何簡化夜間育兒及如何促進寶寶發育,以及關於這個話題的最新研究,請見第15章《夜間育兒:如何使寶寶乖乖安睡》。)

6.把握平衡與界限

常常有這種情況:你本來一心想給寶寶所有他需要的,最後卻變成給他所有他想要的。這種情況會讓媽媽們精疲力竭。既然一個剛出生的寶寶可以將你事先安排好的計畫徹底“顛覆”,可想而知,你在滿足他的需求時,一定會忽略掉你自己的需求。在本書中,我們將向你展示如何做到適當地滿足你的寶寶,也就是說,掌握何時對寶寶說 “不”的技巧,獲得對自己的需求說“行”的智慧。如果爸爸和媽媽都做得很好,寶寶也會做得很好。有一天,瑪莎氣衝衝地對我說:“我連洗個澡的時間都沒有了,小傢伙總離不開我!”我微笑著提醒她:“我們的寶寶需要的是一個快樂的,懂得勞逸結合的媽媽。”記住,親密育兒法雖然不是最輕鬆的育兒法,但只要經過適當的練習,它會是最舒適的育兒法。

7.學會分辨關於育兒的建議

每位父母都把寶寶當做心頭肉,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因此父母們很容易接受與此相關的所有建議,也很容易成為別人授予建議的對象。那些人的初衷是一片好意,給你的建議卻可能是冷漠無情的。例如“就讓他哭好了”,“一定要讓他養成固定的習慣”,“你不應該繼續喂他了”和“別總抱著他,你會把他寵壞的”,等等。如果你真的嚴格按照這些建議做了,育兒就會進入“雙輸”狀態,即寶寶否定了他的暗示信號的作用,父母否定了他們讀懂並回應寶寶暗示的能力。最後,父母和寶寶之間就會出現隔閡,這正好是與親密育兒法所營造的親近關係背道而馳的。親密育兒法的基礎是敏感細膩的感情,而讓寶寶形成規律會使父母變得不敏感。親密育兒法會幫助父母更好地瞭解寶寶,而訓練寶寶則會妨礙這一目標。訓練的目的是讓寶寶變得很“順從”,這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的。這個假設就是:寶寶用哭泣來要脅父母滿足他,而不是用哭泣來與父母交流。那些嬰兒訓練手冊和課程教媽媽們違背自己的本性,不去回應寶寶的信號,最後,媽媽們就會喪失敏感性,不相信自己的直覺。因此,在開始這種嬰兒訓練前,請先用你的直覺來衡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親密育兒法是一種理想的育兒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身體狀況、生活方式的差異,或者只是由於最近生活得不順心,都有可能導致你無法時時按照親密育兒法的原則行動。育兒其實是一項因人而異的工作,而且每個寶寶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很難找出一種唯一最好的方式來對待所有問題。你必須找出適合你自己的育兒方式,本書提供的親密育兒法的7個方面的內容就是來説明你完成這一目標的基本工具。這其中有些方法,比如把寶寶“貼”在身上和辨別寶寶哭聲的學問,不僅寶寶的父母應該多多練習,其他照顧寶寶的人也應常常使用,這樣即使父母不在寶寶身邊,寶寶也能得到親密的撫育。

重要的一點是要和寶寶溝通。請盡情使用親密育兒法為你和寶寶提供的所有方法,一旦溝通成功,就記住這個有效的方法,堅持使用;如果發現有的方法不管用,就改造它或者放棄不用。最終你一定能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你和寶寶一定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