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星爸萌娃帶動了全民娛樂的同時, 也引起了社會關注, 尤其引發了那些初為父母的年輕一代對“父職”的爭論:家庭教育中, 父親是主角還是配角?堅持充當配角的一方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格局是時代需要, 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而堅持扮演主角的一方則認為, 爸爸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體, 是開啟孩子智慧的最佳金鑰, 你贊同哪種觀點呢?
白方意見:親職教育中, “父愛如山”的爸爸同樣也是主角
藍方意見:“男主外、女主內”, 爸爸在親子教育中是重要的配角
Advertisiment
白方: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職業女性, 這使得爸爸在親子教育中的角色分量不斷加重, 如果不是主角, 至少也是和媽媽平起平坐的。 父親是孩子的成長路標, 更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源泉。 父愛缺失會導致社會結構受到傷害, 如果父親角色在親子教育中成為配角, 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不夠昂揚。
藍方:女人懷孕生子, 承受過多少痛苦, 男人永遠無法理解。 孩子0~3歲時的早期教育完全依靠母親, 這個時候孩子的眼裡大多只有媽媽, 爸爸往往是被忽略的。 現實生活中, 爸爸無法參與孩子教育, 所以只能充當配角。 有一項調查問卷, 問孩子最想把心裡話說給誰聽, 63%的孩子選擇媽媽,
Advertisiment
Rebecca:親職教育過程中, 要想爸爸不缺席, 需要爸爸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爸爸要想融入孩子, 媽媽起著很大的作用。
王春松:教育子女如履薄冰, 作為爸爸, 不一定要教授那麼多的知識技巧, 首先要讓他成為一個正常的人, 然後才能把他教育成一個有成就的才。
程明航:爸爸要給孩子多一點陪伴, 陪伴是一種愛, 比任何一種才藝培養、道理論講都更有意義。
謝宏:不是簡單的角色主配, 而是真正做到“到位不缺位, 補位不越位, 換位不錯位”
父母的角色是親職教育中的關鍵命題,
Advertisiment
從成功生養教的角度, 現代社會不應該固化父母角色。 每個家庭情況和父母職業不一樣, 無法用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模式去固化。
傳統父權社會中, 父愛如山是典型的教育觀點, “養不教父之過”“養不好母之責”非常充分地表達了傳統社會的觀點;而現代社會的重要觀點是“養教一體化”:孩子五六歲之前, 媽媽在養育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更多, 同時這個時期也有教育的職能。
Advertisiment
比如教育孩子吃東西的習慣,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餵養動作, 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可以教育孩子集中注意力:現在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就在於父母在餵養孩子時沒有注意到教育環節。
現代社會父母角色是交叉的、互補的。 從成功生養教的角度, 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不是簡單地分主角配角, 而是要“達成共識, 角色互補, 揚長避短, 分工配合, 相互加持。 ”
這裡的“達成共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 父母要在培養方向、培養目標上達成共識;
第二, 父母要在價值觀、價值準則上達成共識;
第三, 媽媽在批評孩子時, 爸爸不要當面干預。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從成功生養教的角度,
Advertisiment
六大發展是什麼?包括孩子的身體發展、認知發展、語言發展、行為發展、人格發展, 以及思想意識發展。
這六大發展具體操作上要落實到五個學會: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溝通、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從專業角度, 給父母的建議就是:不管是知性的媽媽, 還是感性的爸爸, 其實每個父母性格都會不一樣, 但我們建議你們做知識型的爹媽, 遵循無條件有原則的愛。 而父母角色定位要做到:到位不缺位, 補位不越位, 換位不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