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父母說東, 孩子指西, 父母說左, 孩子偏要轉右……小傢伙看起來似乎就是存心在跟父母作對。 如果父母堅持原則, 他甚至可能倒地哭鬧, 折騰不休, 直到父母完全妥協, 這才甘休。 為什麼父母的話孩子就是不聽?是他天性頑劣, 還是父母管教無方呢?
我們來看一個非常普遍的例子:飯菜都快涼了, 孩子還不肯離開電視機, 非要看完他正在看的動畫片, 於是, 媽媽一再地催促, 情急之下又由催促轉為呵斥, 心頭的火氣在一點點地累積。 而小傢伙對媽媽那些苦口婆心的諸如“飯菜涼了,
Advertisiment
孩子為什麼要針尖對麥芒似地跟父母對著幹呢?很多人可能都會把問題歸咎到孩子的身上, 給他扣上“不聽話”的帽子, 貼上“任性”的標籤, 但是實際上, 這不是孩子的錯, 而是我們成人的錯。 長期這樣管教孩子, 我們不僅不會讓孩子變得聽話一些,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嘗試改變一下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或許他就會變得“聽話”多了, “懂事”多了。 一般來說, 孩子會喜歡以下的方式:
1.共情的方式
孩子雖然小, 但是他跟我們成人一樣需要理解。 因此, 表達我們對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面看電視的實例為例, 如果我們不是強行制止孩子看電視, 而是先表達我們對他迫切想看動畫片的這種心情的理解, 那麼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了。 “媽媽知道, 你特別想看完這個動畫片再吃飯對不對?這麼好看的動畫片,
Advertisiment
2.順勢誘導的方式
孩子是最現實的, 他只關注他當下正感興趣的事情, 所以如果強心阻止他, 他就會很難別過勁兒來。 當我們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發生衝突的時候, 我們可以採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著他的期望走一走,
Advertisiment
家長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3.體驗自然後果的方式
沒有比親身體驗更能說服孩子的了。 很多時候, 我們把不能做某個事情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的了, 可孩子還是不聽。
Advertisiment
4.靈活變通的方式
同一件事情, 我們常常能找到很多別的方式來變通處理,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堅持到底。換一種方式,孩子一直對抗的行為可能就會被消除,甚至還可能非常癡迷地愛上這種方式。於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無需“戰爭”就可以和平過渡了。比如,孩子推著他的小汽車到處跑,甚至把小汽車開到餐桌上去了,結果把餐桌上裝了調料的小碗打翻了,弄得滿手都是調料。媽媽想要他去洗手,可他就是不肯去,非要堅持開小汽車玩。如果媽媽強制他,他肯定不高興,不如就換一種方式,讓他乖乖巧巧去洗手:“帶著你的小汽車去洗手吧!看看你的小汽車能不能在水池裡浮起來好不好?”這麼一說,孩子肯定會對媽媽的這個提議感興趣,於是,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就會跑去洗手,在水池裡玩他的小汽車,而媽媽也無需呵斥他,就可以很順利地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文/林怡
我們常常能找到很多別的方式來變通處理,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堅持到底。換一種方式,孩子一直對抗的行為可能就會被消除,甚至還可能非常癡迷地愛上這種方式。於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無需“戰爭”就可以和平過渡了。比如,孩子推著他的小汽車到處跑,甚至把小汽車開到餐桌上去了,結果把餐桌上裝了調料的小碗打翻了,弄得滿手都是調料。媽媽想要他去洗手,可他就是不肯去,非要堅持開小汽車玩。如果媽媽強制他,他肯定不高興,不如就換一種方式,讓他乖乖巧巧去洗手:“帶著你的小汽車去洗手吧!看看你的小汽車能不能在水池裡浮起來好不好?”這麼一說,孩子肯定會對媽媽的這個提議感興趣,於是,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就會跑去洗手,在水池裡玩他的小汽車,而媽媽也無需呵斥他,就可以很順利地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文/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