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近小動物,孩子最好的成長夥伴

夏天太熱, 冬天太涼, 而春天溫暖舒適, 是全家出遊的好時節。 可是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忙碌, 擔心傳染病等原因, 不讓小朋友們外出遊玩。 小傢伙們只能宅在家裡, 最遠只能在家附近的小公園轉轉。 漸漸地, 寶寶們粘上了電視、電腦不愛出門, 一個個小宅男小宅女就此誕生。

前不久, 有一位元媽媽在網路上撰文“吐槽”自家的寶寶。 清明佳節, 這位好不容易抽出時間的母親帶著女兒去動物園遊玩。 小傢伙聽說可以出門非常開心, 一路上問東問西。 到了動物園, 小傢伙饒有興趣地觀察著每一個動物, 一會兒喂餵食,

Advertisiment
一會兒拍張照, 開心地大叫: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真的動物啊!而很多動物小姑娘可能沒有聽說過, 所以總是表現的很陌生, 很膽怯, 明明興致勃勃卻又不敢親近。 女兒看到大熊貓很喜愛, 之前只看過《功夫熊貓》的她堅持認為熊貓喜歡吃麵條和包子, 當媽媽說熊貓是吃竹子和水果的時候, 小姑娘還不信。 當看到獅子的時候, 小姑娘又說想養一隻騎著它上學, 因為電腦遊戲裡獅子是可以騎的。 這位媽媽有點心酸, 認為是自己沒有做好一個家長的責任。 “小鳥關在“籠中”太久而忘記了藍天, 孩子囚在家裡太久而失去了童年。 ”文章的最後, 這位媽媽這樣寫到。

確實,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著實有些可憐。 處處高樓林立,

Advertisiment
商場大廈鱗次櫛比, 就是沒有一塊供小朋友親近自然的空地。 孩子們除了到動物園或者農村, 能夠親密接觸的動物只有寵物了, 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的現象。 孩子對於小動物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 動物小夥伴給孩子們帶來的溫暖和安慰, 對心理的健康和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 有科學研究表明, 經常接觸小動物的孩子具有較高的自信和自尊, 懂得愛與關心。 而喜愛小動物的孩子也更容易結交新朋友, 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 英國劍橋的研究實驗顯示, 飼養、接觸小動物越多, 孩子的社交承受能力就越強。 當寶寶和小動物嬉戲, 那種發自內心的興奮和開心是任何動畫片或電子遊戲替代不了的。 與小動物們吐露心聲,
Advertisiment
獲得安慰, 擺脫孤獨, 讓寶寶在自己的世界裡獲得了安全感。

除此之外, 年幼的寶寶通過模仿和接觸來認識世界。 在1~3歲期間, 寶寶的大腦快速發育, 學習能力飛速發展, 是培養創造力的絕佳時期, 此時大自然是絕妙的教育場所。 陪伴你的寶貝共同認識更多的動物朋友, 去農場或者動物園, 近距離甚至零距離的接觸小豬、小羊、小馬等平時見不到動物, 以及日常生活難以一見的珍稀動物, 讓寶寶學會欣賞、瞭解每一種動物的形態、聲音和特點。 對於不具備危險性的動物, 可以嘗試讓寶寶近距離地體驗與動物的親密接觸。 摸一摸, 或是和小動物們說說話, 當孩子在有豐富的觸覺經驗時, 會慢慢發展出相似的辨識能力。

在家中,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共同為小動物們建構一處模擬家園, 把小動物玩具放進為自己構造的房子裡, 辦一個屬於寶寶的“動物農莊”。 比如樂高得寶的“農場系列”玩具中, 就為寶貝們準備好了大農場、小卡車、小拖拉機以及很多可愛的動物模型, 寶寶們可以自己把小馬、小山羊、小牛犢一一拼裝, 然後用小拖拉機把小動物一同拉進搭建好的動物農莊, 同時在寶寶模仿不同的動物叫聲, 為小動物們餵食, 一起過家家的過程中開拓想像, 開發創造力。 在簡單、有趣的遊戲中讓孩子親近自然, 熱愛自然, 瞭解自然。
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 也是寶貴的。 不要讓這段時光匆匆流逝留下遺憾, 帶孩子走出家門, 帶上樂高和一顆自由的童心,
Advertisiment
去尋找親密的動物小夥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