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察力是通向一切知識的門戶

培養孩子對周邊事物的觀察力是父母的一個重要教育使命。 因為, 觀察力是通向一切知識的門戶, 是科學實驗和科學發現的基礎。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 也沒有過人的智力, 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方面可能在眾人之上。 ”

很多偉大的藝術大師能夠畫出傳世的作品, 也恰恰源於他們有敏銳的觀察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福爾摩斯這個名字, 是的, 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偵探, 當他第一次與華生見面的時候, 就一眼辨別出華生是一名去過阿富汗的軍醫。

Advertisiment
他為什麼能夠這麼快地知道呢?答案很簡單, 這一切源于他從小養成的善於觀察周圍任何細節的能力。

幼兒觀察力的培養和發展, 對幼兒心理發展和認識世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為培養維妮弗裡德的觀察能力, 在嬰兒時期, 我就在她房間裡準備了很多偉大藝術家作品的複製品和雕塑, 並把一些有益的圖片製成圖冊, 使小維妮弗裡德從嬰兒時期就積累了一些審美意識, 並且知道一些偉大作品的名稱。

這些效果非常明顯。 當維妮弗裡德兩歲的時候, 她就讓一位藝術品經銷商大吃一驚。 因為在藝術品商店裡, 看完陳列品後, 維妮弗裡德問他為什麼他的商店裡沒有米洛和金星第奇的維納斯雕塑,

Advertisiment
一個兩歲的孩子居然知道這些, 讓人很難以置信。 事實上,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此時的維妮弗裡德具有天才般的智商, 這一切得益於她一出生就能觀察到這兩件藝術作品, 時間久了就能輕易地區分它們。 而此時大多數兩歲的孩子可能才知道區別一把椅背挺立的椅子和彎形搖背的椅子。

當然, 在維妮弗裡德很小的時候我還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來教育她。 值得一提的是小維妮弗裡德的第一個玩具――一個深紅色的氣球, 那是她父親在她 6周大的時候買給她的。 她父親細心地用繩子把氣球拴在小維妮弗裡德的手腕上, 這樣, 當維妮弗裡德上下揮舞手臂的時候, 氣球也會隨著上下擺動。 我相信,

Advertisiment
6個星期大小的維妮弗裡德會對著這只氣球產生印象。 等她大了些, 我們開始用氣球教她感知圓、輕的概念。 當我們用氣球跟她玩耍時, 小維妮弗裡德很快學會了拋接氣球。

當維妮弗裡德更大一些的時候, 我們經常帶她到戶外活動, 這樣她就可以見識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這時我會和她玩一個叫做“重複他們”的遊戲。 比如看到一朵金盞花, 我會首先說出這種植物的名字, 然後維妮弗裡德會嘗試著描述這種開花植物的所有特徵, 例如花的顏色、花瓣的形狀及數量、葉子的形狀等, 這樣她就會在下次輕易地從很多花朵中將金盞花認出來。 有時, 這些關於一棵樹或一朵花的描述遊戲, 我們會在一天之內重複多次。 小維妮弗裡德也會在散步歸來後把她看到的東西描述給她父親聽,

Advertisiment
她做這一切的時候通常興致勃勃, 每每描述完總會非常驕傲地仰著她的小腦袋, 當然, 她父親這時也會慷慨地給予她足夠的鼓勵和讚美。

對於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 比如給他們糖果的時候, 可提醒孩子糖果的顏色、大小、紋理等, 對於細心的母親來說, 這可以非常容易地做到。

當然, 需要提醒的是, 孩子在建立觀察習慣的過程中, 常常顯得不知所措, 所以在進行觀察習慣的訓練時, 應該注意幫助孩子建立明確的觀察目的。 如在孩子觀察事物時, 給他們提出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 使得他們帶著任務去觀察。 孩子越小, 任務就應該越具體。

Advertisiment
比如, 當你問比較小的孩子們:“這圖片上的小狗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會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是如果你換成另外一種說法:“你看看圖片上小狗的眼睛是什麼形狀的?”“這只小狗的毛髮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就會很容易地給出完整答案。

很明顯, 觀察目的、任務的明確程度, 會直接影響到觀察的效果。 目的、任務越明確, 效果就越好, 而且這樣做還可以幫助孩子們建立起觀察事物的思維習慣。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這樣做了, 當你指著一棵橡樹問孩子那是什麼的時候, 他就不會簡單地告訴你那是一棵樹, 他會從樹的高矮、粗細、形狀、色彩等各個方面進行描述。

享譽世界的偉大博物學家法布林, 被世人尊稱為昆蟲界的荷馬和維吉爾, 他在昆蟲領域所取得的成績無人能敵。我想這些應源於他童年時期在後院對螞蟻、鳴蟲的觀察。如他那本流傳甚廣,並為孩子和成人深愛的《昆蟲記》,起先名字就叫《觀察記》,正是由他的觀察手稿整理而成。

我們不難看出,觀察力的訓練,不僅教會孩子如何認知世界,還會引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求。我建議父母們,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從小就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從而讓每個孩子都具有福爾摩斯般的觀察力。

他在昆蟲領域所取得的成績無人能敵。我想這些應源於他童年時期在後院對螞蟻、鳴蟲的觀察。如他那本流傳甚廣,並為孩子和成人深愛的《昆蟲記》,起先名字就叫《觀察記》,正是由他的觀察手稿整理而成。

我們不難看出,觀察力的訓練,不僅教會孩子如何認知世界,還會引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求。我建議父母們,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從小就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從而讓每個孩子都具有福爾摩斯般的觀察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