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之前, 多數的寶寶還不會說話, 即使“說”, 也只是簡單地吐出極短的字詞, 而更多的是用肢體和音節來表達自己。 人們給小寶寶“說”的話起了一個可愛又好聽的名字, 叫做“嬰語”。
何為“嬰語”?嬰兒一出生就開始建立自己的語言系統, 儘管嬰兒不會講話, 但是他們會通過肢體語言、表情語言、聲音語言隨時隨地傳遞自己的各種訊息, 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生理情況。 這種特殊的“語言”被大家稱為“嬰語”, 是嬰兒與外界交流的方式和途徑。
讀懂“嬰語”, 對爸爸媽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瞭解寶寶哼哼哈哈、咿咿呀呀語音的含義,
Advertisiment
現在, 讓我們一起走進寶寶的“嬰語世界”——
寶寶的“嬰語世界”你的哭
哭, 是人類的第一種語言, 當然也是寶寶的“第一嬰語”。 每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上的, 哭, 在整個嬰幼兒時期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1.當寶寶餓了啼哭——這種哭聲中帶有乞求感, 往往是由小變大, 很有節奏, 並且不急不緩, 是表示饑餓的啼哭。
2.當寶寶嘴唇乾燥——他們會哭, 哭哭停停, 伴隨著伸舌頭、捲舌頭。 所以, 媽媽這時要給寶寶喂水、餵奶, 寶寶就會停止啼哭。
3.當寶寶渴望關愛——寶寶到了四五個月以後,
Advertisiment
Tip:
媽媽照顧寶寶的第一關就是從他的哭聲中尋找答案, 給予及時的回應。 要記得, 沒有胡鬧的寶寶, 只有不理解寶寶的媽媽。 哭泣是寶寶們最初的語言噢!
你的笑
笑, 是最受歡迎的語言;而寶寶的笑讓爸爸媽媽的幸福指數飆升。
1.新生兒會在睡夢中微翹嘴角, 展示淡淡的微笑, 說明他吃飽喝足、尿布乾淨、睡得很安穩, 沒有驚嚇和打擾。
2.當寶寶咧嘴笑, 說明他內心快樂, 對爸爸、媽媽和家人的照顧很滿意。
3.當寶寶發出激動的“咯咯”笑, 這說明他在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 可能他正享受著自己玩耍的玩具;也可能是爸爸媽媽逗他,
Advertisiment
你的眼神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 新生兒的視力發育還不完善, 聚焦點模糊, 但是隨著寶寶漸漸發育, 大約在兩三個月以後, 他就開始表現出對移動物體的好奇, 尤其是照料他的媽媽。
1.寶寶會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媽媽身上, 會睜大眼睛期待與媽媽交流。 同時, 他也會關注周圍的事物。
2.媽媽要正面回應寶寶, 讓他看到你的臉和你的眼神, 從而得到精神上的安撫。 尤其是當寶寶受到驚嚇時, 寶寶睜大眼睛看著你更是為了尋找安全感, 所以媽媽也要凝視他。 可以把手輕輕地、安穩地放在寶寶的肚子上, 讓他感到安全, 緩解驚恐的情緒。
你的呵欠
打呵欠常被認為是困倦的表現,
Advertisiment
1.剛出生的寶寶打呵欠, 說明他正在逐漸適應這個新世界, 吸入氧氣, 在生理上進行自我調節:
·寶寶在打呵欠的短暫幾秒的時間裡, 全身神經和肌肉是完全放鬆的, 因此, 打哈欠具有保護腦細胞、增加腦細胞供氧量的作用;
·打呵欠也說明了寶寶還不能完全放鬆, 也是寶寶“心理饑渴”的表現, 他需要更多的來自媽媽的關愛。
2.如果寶寶滿月後還經常打呵欠, 則要留心寶寶所處的環境中是否二氧化碳積聚過量、房間裡是否有植物與寶寶“搶奪”氧氣。 因為寶寶的睡眠時間長, 正常情況下不會像成人一樣因困乏而呵欠連天, 若是哈欠連連, 則多半是上述原因。
媽媽應該經常打開寶寶房間的窗戶,
Advertisiment
3.除此之外, 還有一種情況下寶寶會特別喜歡打呵欠, 那就是感冒來臨。 因為他的呼吸系統已經有不暢感了, 人體的自然反應促使寶寶多打哈欠來幫助通絡血流和體液。
你的吃手
吮吸是人類最早發展起來的感覺, 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標誌著寶寶與世界接觸的第一步。
1.睡覺前的寶寶更需要安全感和寧靜感, 所以他們會在睡前把手指放入口中吮吸。 這是寶寶的正常反應, 爸爸媽媽不必過多在意, 只要確保寶寶的手指乾淨就行了。
2.寶寶在清醒的時候吸吮手指, 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無意識地吸吮, 就像大人在思考問題時或是煩惱、無聊時擺弄東西一樣;
·另一種情況是饑餓時的條件反射吸吮。這時寶寶除了吃手指之外,還可能會張開嘴對周圍的東西做出啃咬的動作;媽咪可以試探性地把奶嘴或是手指放在寶寶的嘴邊,如果他動動小嘴表現出要吮吸的樣子,則說明他餓了。
3.如果是饑餓引起的吃手、吮吸,媽媽及時餵奶就能解決;若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吃手,媽媽不應把寶寶的手從嘴邊拿走,這樣只會讓他覺得安全感在消失。
最好的辦法是輕輕地拍打寶寶,在他耳邊輕輕說話,撫慰他的情緒。受到父母關愛的寶寶,會自然而然地把手指放下。
4.還有些時候,寶寶突然受了驚嚇,或一直哭泣無人理睬,他就會把手指長時間地放在嘴裡。這時爸爸媽媽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例如往他的手裡塞一個玩具或輕輕撫摸他的手指。
你的顫抖
做過媽媽的人一定有這樣的感受: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都能讓懷中的寶寶重重地抽搐或顫抖一下;有的寶寶甚至會突然肘部彎曲、脖頸後仰,臉上露出驚恐和不知所措的表情。
1.其實這是新生兒正常的“驚嚇反射”。剛出生的寶寶十分敏感,建議爸爸媽媽儘量避免過大的噪音嚇到寶寶,讓寶寶生活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
2.驚嚇反射是每個健康寶寶必經的生理發育過程。即使是平常的開門聲、說話聲或者雨滴聲,對於寶寶稚嫩敏感的雙耳來說,都是擲地有聲的。爸爸媽媽不用太過擔心,也不要太刻意降低走路、說話的聲音,可以讓寶寶慢慢適應環境,但是不能有意製造噪音而讓寶寶過度驚嚇。
你的咿呀
五六個月以後的寶寶會發出比較清晰的音節,例如“PU”“BU”“BABA”“MA”,乍一聽,爸爸媽媽以為寶寶開始學說話、開始叫爸媽了呢!
其實,在寶寶的“嬰語”裡,相同的發音並不代表指定的意思。例如“BABA”,很多寶寶叫的並不是“爸爸”,只是因為“BA”是個開口音,對於寶寶來說是個最容易張口而來的音節。而當寶寶到了10~12個月左右的時候,他說“BABA”可能是“拉耙耙”的意思——聽起來很幽默,但是這可是真的。因為寶寶從小就聽到撫養人稱他的大便為“耙耙”,所以他聽在耳裡、記在心上了,有便意或是拉出便便時,就會說“BABA”。
寶寶的“嬰語”遠不止這些,還會嘟嘟小嘴巴、皺皺眉頭、搖頭晃腦、捲舌頭甚至做出各種怪相。當他癟嘴時,可能是感覺受了委屈;當他自娛自樂時,他會吐泡泡、眨巴眼睛;當他不願被別人打擾時,他會喁喁顧自玩耍;當他想要人抱時,他會哼哼唧唧扭捏身體……從表情、動作到逐漸學會發出各種聲音,寶寶在成長中不斷增添著新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如果爸爸媽媽錯過了,就會和寶寶產生“代溝”。所以,讀懂寶寶的“嬰語”,是爸爸媽媽的重要課程,讀懂了,則開啟了親子交流鑰匙。
讀懂寶寶的“嬰語”,不僅可以讓媽媽瞭解寶寶的情緒,更好地照料寶寶,而且還能通過良好有效的溝通來培育寶寶的智商和情商。
·另一種情況是饑餓時的條件反射吸吮。這時寶寶除了吃手指之外,還可能會張開嘴對周圍的東西做出啃咬的動作;媽咪可以試探性地把奶嘴或是手指放在寶寶的嘴邊,如果他動動小嘴表現出要吮吸的樣子,則說明他餓了。
3.如果是饑餓引起的吃手、吮吸,媽媽及時餵奶就能解決;若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吃手,媽媽不應把寶寶的手從嘴邊拿走,這樣只會讓他覺得安全感在消失。
最好的辦法是輕輕地拍打寶寶,在他耳邊輕輕說話,撫慰他的情緒。受到父母關愛的寶寶,會自然而然地把手指放下。
4.還有些時候,寶寶突然受了驚嚇,或一直哭泣無人理睬,他就會把手指長時間地放在嘴裡。這時爸爸媽媽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例如往他的手裡塞一個玩具或輕輕撫摸他的手指。
你的顫抖
做過媽媽的人一定有這樣的感受: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都能讓懷中的寶寶重重地抽搐或顫抖一下;有的寶寶甚至會突然肘部彎曲、脖頸後仰,臉上露出驚恐和不知所措的表情。
1.其實這是新生兒正常的“驚嚇反射”。剛出生的寶寶十分敏感,建議爸爸媽媽儘量避免過大的噪音嚇到寶寶,讓寶寶生活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
2.驚嚇反射是每個健康寶寶必經的生理發育過程。即使是平常的開門聲、說話聲或者雨滴聲,對於寶寶稚嫩敏感的雙耳來說,都是擲地有聲的。爸爸媽媽不用太過擔心,也不要太刻意降低走路、說話的聲音,可以讓寶寶慢慢適應環境,但是不能有意製造噪音而讓寶寶過度驚嚇。
你的咿呀
五六個月以後的寶寶會發出比較清晰的音節,例如“PU”“BU”“BABA”“MA”,乍一聽,爸爸媽媽以為寶寶開始學說話、開始叫爸媽了呢!
其實,在寶寶的“嬰語”裡,相同的發音並不代表指定的意思。例如“BABA”,很多寶寶叫的並不是“爸爸”,只是因為“BA”是個開口音,對於寶寶來說是個最容易張口而來的音節。而當寶寶到了10~12個月左右的時候,他說“BABA”可能是“拉耙耙”的意思——聽起來很幽默,但是這可是真的。因為寶寶從小就聽到撫養人稱他的大便為“耙耙”,所以他聽在耳裡、記在心上了,有便意或是拉出便便時,就會說“BABA”。
寶寶的“嬰語”遠不止這些,還會嘟嘟小嘴巴、皺皺眉頭、搖頭晃腦、捲舌頭甚至做出各種怪相。當他癟嘴時,可能是感覺受了委屈;當他自娛自樂時,他會吐泡泡、眨巴眼睛;當他不願被別人打擾時,他會喁喁顧自玩耍;當他想要人抱時,他會哼哼唧唧扭捏身體……從表情、動作到逐漸學會發出各種聲音,寶寶在成長中不斷增添著新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如果爸爸媽媽錯過了,就會和寶寶產生“代溝”。所以,讀懂寶寶的“嬰語”,是爸爸媽媽的重要課程,讀懂了,則開啟了親子交流鑰匙。
讀懂寶寶的“嬰語”,不僅可以讓媽媽瞭解寶寶的情緒,更好地照料寶寶,而且還能通過良好有效的溝通來培育寶寶的智商和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