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放“小腳丫”

幾乎每個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剛為寶寶穿好衣褲和鞋襪, 才一轉身, 寶寶便麻利地伸手拉開鞋絆, 開始脫鞋扯襪, 直到露出光光的小腳丫, 並會如釋重負地向你露出勝利的微笑。 對於這種情況, 寶寶往往是屢教不改, 好似天生與鞋襪有仇似的。 其實, 不喜歡受束縛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天性, 小腳丫當然也不例外。

現在天氣熱了, 爸爸媽媽大可以滿足寶寶們解放小腳丫的願望, 因為赤腳的好處多多:

一、減少腳汗產生的細菌侵擾

1歲以上的寶寶, 由於剛學會走路, 視野範圍開闊了, 特別的好動, 而且很容易出腳汗。

Advertisiment
由於汗液中的糖份、脂肪酸、皮脂及皮屑等微生物分解後, 會生成不飽和脂肪酸和氨基物質, 一來會產生異味, 二來非常適合黴菌的生長, 鞋子裡又悶又潮, 而寶寶的肌膚又比較嬌嫩, 容易受到細菌的侵擾, 導致軟組織炎症。

二、調節機體功能, 提高適應能力

腳部不僅支撐了全身的重量, 還肩負行走、跳躍等多項功能, 它集中了人體的66個穴位。 經醫學研究證實, 經常讓寶寶赤腳活動, 有利於全身的血液迴圈和機體各項功能的調節, 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同時, 還有助於鍛煉踝關節的柔韌性, 防止扁平足。 早在20年前, “赤足訓練”就已經風靡日本, 許多幼稚園經常組織兒童赤腳繞操場或走廊進行慢跑活動,

Advertisiment
實踐證明, 推行赤足運動以來, 大多數兒童的體質都得到增強, 連傷風感冒都很少發生。

三、刺激觸覺神經, 加強腳掌的感應和平衡能力

1歲以後的寶寶, 從四肢的爬行轉向兩足的站立和行走, 這時寶寶如果常常是鞋不離腳的話, 腳掌不能直接感覺到地面, 而這種感覺正是幼兒學習平衡及協調的關鍵, 失去這種感覺很容易跌倒, 且反應不夠敏捷。 相反, 如果多給寶寶赤足站立和行走的機會, 讓腳部神經感受更多的刺激, 他的腳掌感應和力度運用就能得到加強, 從而更能掌握平衡感, 促進運動能力的發展。

既然赤足運動對寶寶有那麼多益處, 就不要經常把寶寶的小腳丫關在悶熱的鞋襪中, 時常讓他們出來透透氣吧!那麼如何誘導和加強寶寶對赤足活動的興趣呢?

Advertisiment

1、多給寶寶提供赤足活動的機會:在溫度適宜的季節, 一回到家中, 爸爸媽媽就可以讓寶寶赤腳活動;浴前和浴後也是寶寶最興奮和開心的時候, 可以讓他做一些赤足熱身運動;親子遊戲時間, 爸爸媽媽也不妨陪寶寶一起玩光腳丫遊戲, 引導寶寶的注意力和興趣。

2、多給寶寶提供赤足活動的空間:這個空間首先要足夠大, 這樣寶寶在玩耍時才不會因為空間限制而束手束腳;其次是要舒適, 地面不能太硬, 摩擦力要適中, 最好是地板、地毯或遊戲墊。

好了, 準備活動一切就緒, 在這個夏天, 就讓寶寶們做一個健康快樂的“赤腳”天使吧!

1、頂腳丫:爸爸或媽媽的大腳丫與寶寶的小腳丫四足相對,

Advertisiment
按口令做左右腳來回的頂蹬動作。

2、滾球:寶寶呈站立姿勢, 單腳踩一枚小球, 用腳掌進行前後左右的滾球動作, 左右腳輪換。

3、踩水:讓寶寶雙足浸入水中, 水中漂浮有喜愛的塑膠玩具, 讓寶寶用足部拍打水面玩具。

TIPS:

1、寶寶的身體對外界氣溫的適應能力很有限, 氣溫突變時, 應及時為寶寶穿上襪子, 以防傷風感冒。

2、確保赤腳活動範圍內的安全性:檢查地面是否有鋒利的物品(如碎石或玻璃等), 以免劃傷寶寶幼嫩的雙腳。

3、赤腳活動後, 要及時清洗並擦乾寶寶的小腳丫, 注意保持腳部皮膚的衛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