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析孩子的家庭教養類型

我們的教養方法

父母如何才能讓孩子去做大人指望他們做的那些事情――並且讓他們自覺自願地去做呢?這是一個古老的教養問題,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不僅僅要引導孩子的行為, 而且還要激發他們養成良好品行的主動性。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能從一系列的行為控制技巧中去尋找, 而根本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對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瞭解, 對他的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 那麼他就會信任你, 由此就自然而然地使他培養起了做出良好行為的能力, 因為他想要讓你感到高興。

Advertisiment

在對孩子的教養中, 你與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比起採用所謂的“正確”技巧來得更為重要。 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説明你和你的孩子都成為通情達理的人。 對於教養孩子這個問題, 我們的方法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通情達理”, 即教會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心思, 教會孩子如何去顧及自己的行為對別人所造成的影響。 當今的許多教養(和社會)問題都可以追溯到一個源頭――對自己和他人的冷漠無情。 因此, 儘管本書從頭到尾的各個章節裡講述的都是一些培養良好品行的理念, 但是在本書的全部內容裡我們最為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和感情。 我們把這種教養方式稱為“依附性教養”。

教養的類型

為了更確切地理解我們所宣導的依附性教養方式有什麼特別之處,

Advertisiment
我們不妨來瞭解一下其他的各種教養類型。 教養方式分為三大類:專制型、溝通型和行為改進型。 這三種方式在引導孩子們的品行方面各有長短。 在22年的兒科實踐中, 我積累了解決各種各樣教養問題的經驗, 自己還養育了8個子女,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發現, 雖然僅僅靠這三種方式來教養孩子還遠遠不夠, 但這三種教養方式在不同的階段都各有用處。

專制型教養。 這種傳統的教養方式強調父母的權威形象, 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權威, 否則的話就必須面對由此產生的後果。 正如一位對子女專制的父親所說的:“我是老爸, 他是個孩子, 事情就這麼簡單!我壓根不需要現代心理學這種鬼名堂。

Advertisiment
如果他出了格, 我會讓他知道是誰說了算。 ”按照這種教養方式, 打屁股被認為是正當的, 甚至是應該的。 這種教養方式好的一面是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必須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 當今的許多教養問題都是由於大人們逃避對子女的品行所應盡的責任而引起的。 然而, 子女需要的是開明的權威, 以便從他那裡學會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父母的權威在整個教養過程中始終佔有重要地位。

專制型教養方式會引發許多問題, 問題之一就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愛。 同時孩子會從內心深處生出對父母權威的懼怕, 這種懼怕會嚴重到形成對孩子生活的控制, 甚至延續至孩子的成年。

Advertisiment
最為重要的是, 如果把專制型養育當作唯一的教養方式, 那麼它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 它會讓父母專注于消除孩子的缺點, 從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優點。 其次, 由於父母注重的只是懲罰孩子, 使得他們不會去學習採用其他更為適當的方法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減少懲罰孩子的必要性。 第三, 專制型教養方式最為糟糕的一點是, 孩子的行為更多是出於害怕懲罰, 而不是打心眼裡樂意這麼做。 因此, 他們無法培養起自身內在的控制力, 一旦控制者轉過身去, 被控制的孩子就會像脫韁的野馬。

專制型的養育把對孩子的教養看作是你對孩子做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而不是你與孩子一起進行的一個學習過程。 專制型的養育拉開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 這有兩個原因:首先, 這種養育方式的基礎是懲罰, 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緒上的憤怒, 從而使孩子遠遠地躲開父母, 父母很少或根本不寬容子女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表現出的孩子氣。 明智的家長會成為他們子女的學生, 努力去瞭解自己的孩子。 而專制的父母往往覺得努力去瞭解子女的想法會削弱了他們的權威, 因而會認為努力瞭解孩子與他們對孩子的教養根本不沾邊。 由於專制型的養育不把子女作為個性獨立的人來對待, 因此這種養育方式難以喚起父母和孩子各自內心的美好體驗, 即使在嚴厲的責罰背後有著一顆溫柔的心。

教養具有心理治療作用

教養孩子,特別是難帶的孩子,父母們最好的和最差的秉性都會充分地顯露出來。這鞭策著父母在品行上必須為孩子樹立一個大人的榜樣。因此,你在教養子女的同時,也在教養著自己。要規範子女的行為,你必須首先規範自己的行為。在訓練子女的同時,你也在訓練著自己。對子女的教養可以讓你深入自己幼年的體驗,你能從中發現自己是如何被養育成人的。一位母親曾經告訴我們:“我注意到我的嘴裡發出了與我母親一樣的聲音。”你小時候所遇到的問題又會出現在你與子女的關係上,並且會影響到你對孩子的教養能力。如果你在童年經受的教養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你就極有可能會把這些問題再帶給你的孩子。教養好孩子的願望將迫使你首先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從而使你成為心理健康的父母。

溝通型教養。這種方法體系主張對孩子的教養應該採用溝通的方式,而不是懲罰的方式。由於對專制/懲罰型的教養方式不滿意,人們提出了一些新的教養觀點,形成了溝通型的教養流派,強調父母應該更好地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目前大多數的教養書籍和教養課程都以這種溝通型的教養方式為基礎。這種方法體系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壞孩子,只有差勁的溝通;孩子們本質上是好的;父母應該做的只是學會如何去傾聽他們、與他們交談。這種“現代的”教養方式讓人感到高興,它把孩子當作一個行為由情感支配的人來尊重,並且鼓勵父母去深入瞭解是什麼情感在支配著孩子的舉止行為。父母學會用建設性的方式向孩子傳遞資訊,告訴他們父母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品行。父母也會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用理解去營造一個總體上積極的家庭氣氛,因此,他們會儘量少對孩子說“不”。溝通型教養方式強調為人父母的技巧,以減少懲罰孩子的必要性。這種教養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責罰,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許的。

溝通型教養方式的主要問題是父母往往會失去權威,反而扮演起了業餘心理學家、談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結果可能會使孩子們不尊重權威,對家長權威的缺乏尊重將會導致孩子們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員警等等。此外,如果過分地使用這種教養方式,大多數孩子都會把它看成是虛情假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聽起來只不過是頭天晚上老爸、老媽在家長學校聽來的那些感情上無懈可擊的套話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溝通。溝通型的父母不說“別打你的弟弟”,而是會說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對弟弟非常生氣。”這聽起來沒錯,許多父母也覺得很對,但是,當確定了他在生氣之後,如果他還繼續打他弟弟,那又會怎樣呢?你該怎麼做?另一個問題是,父母常常會擔心由於他們沒有以“心理學上正確的”方式作出反應而損傷孩子的心靈,這讓他們常常會最終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因此,這種教養方式存在著對孩子過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險。

行為改進型教養。行為改進型教養告訴我們,孩子們的行為會由於父母如何構建孩子的成長環境而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果在你已經盡你所能進行了心理學上正確的溝通之後,你的孩子還在繼續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大多數孩子都會對行為改進措施反應良好;而有些孩子會認為這種教養方式是有意為難他們。雖然這種方式有點機械(仿佛與訓練寵物一般),但是行為改進型養育為父母提供了一些教養的技巧,比如暫時制止孩子的行為、正面地支持鼓勵以及教導孩子分析行為所造成的後果等等,當專制型及溝通型的教養方式均不起作用時,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對於有情緒問題的孩子或者脾氣不好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對其他教養方式根本沒有反應,那麼行為改進教養方式可能會十分有用。採用行為改進型養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規範孩子的行為,對孩子加以訓練,而不是去認識孩子的內心。

行為改進型教養的缺點在於遲早你會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盡精力,從而無法持之以恆地應用這些技巧來教養孩子。行為改進型教養的最大危險在於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使得孩子被當成一個項目去實施,而不是作為一個有情感的人來培養。

依附性的教養方式。依靠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來解決教養問題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品行確實有所改觀,但只是暫時的。如果缺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依附作為可靠的基礎,任何其他的教養方式都只是一些不解決根本問題的技巧,或者不過是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招數,採用這些技巧只能是臨時抱佛腳而已。上述三種教養方式中沒有一種融合進了這樣一種教養理念,即:子女的教養應該視孩子的年齡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點而“量體裁衣”。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每個場合都各有不同,在糾正子女行為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對所有的這些因素加以考慮。為了做到這點,他們必須瞭解自己並且瞭解孩子。

向有經驗的父母學習

每當我給即將開始實習的兒科見習醫生們提建議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你們應該走到有智慧、有經驗的父母中去,向他們學習。”這些父母是真正的教養專家。實際上,本書的許多素材來源於我們在兒科實踐中所遇到的許多經驗豐富的父母,他們讓我們一起分享了他們的成功和失敗。在使我們自己的教養理論體系化的過程中,我們記錄了這些有智慧的教養者的做法以及他們的子女最終被培養成了什麼樣子。我們學到了這麼一條:有智慧的教養者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想在前面,創造各種條件來培養子女的良好品行,不給孩子留有行為不當的餘地。有智慧的教養者會:

・ 與他們的子女始終保持情感聯繫;

・ 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敏感;

・ 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培養良好品行上,因而不必對孩子作太多的糾正;

・ 對適齡行為有著富有成效的理解;

・ 用幽默來促進孩子的協作精神;

・ 善於不被孩子察覺地引導孩子的行為。

出於對孩子的疼愛,你非常容易接受每一個有助於你造就一個聰明的、品行良好的孩子的建議。本書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的洞察力,讓你學會辨識哪一種建議會使你和孩子拉開距離,哪一種建議會使你們更加親密無間。你應該選擇那些養育了許多子女、並且子女為你所喜歡的家長,聽從他們的建議,和他們交朋友並向他們學習怎樣管教孩子。

我們的教養方法吸納了上述三種方法的優點,而且在為教養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方面更深入了一步:教養取決於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只有以感情緊密聯結的關係作為堅實的基礎,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頗地應用前面提到的三種方法(專制型、溝通型和行為改進型)來教養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教養問題,你可以利用你和她的親密關係來找到解決的辦法。你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孩子心裡在想些什麼?我該如何幫她處理好這些難題呢?”而不是考慮“我怎樣才能讓她有良好的表現?”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協力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衝突。我們可以把依附性的教養方法看作是一個金字塔:底座寬大、堅實,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來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這種結構既堅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開始可能會顯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樣的寬廣基礎,因而不久你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棘手的修補工作。

作為父母,你必須負起管教子女的責任,但是不能採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須和孩子進行溝通,但是必須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你還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來應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但是當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時候,你必須退而求助於對孩子的深入瞭解。採用依附性的方法來教養孩子,能夠讓你樹立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最大程度地)具有良好的行為表現,並且能夠建立起為享有一個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內在自我控制力。在對孩子的教養中,專制型的教養方法主張:“我來告訴你該做些什麼。”溝通型的方法主張對孩子說:“你認為什麼是該做的事呢?”行為改進型的方法主張對孩子說:“如果你這麼做,就會有那樣的結果。”而我們的建議是給你的孩子這麼一條親情依附性的資訊:“你可以相信我,我會幫助你懂得該做什麼。”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就依附性的教養方法作一個概述,你將會看到上面講述的各種教養方法如何被融入到依附性教養的整個體系中。請你記住,對子女的管教需要採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辦法,所有單獨的部分都必須用親密的親子關係將它們糅合在一起,然後才能加以應用。

教養具有心理治療作用

教養孩子,特別是難帶的孩子,父母們最好的和最差的秉性都會充分地顯露出來。這鞭策著父母在品行上必須為孩子樹立一個大人的榜樣。因此,你在教養子女的同時,也在教養著自己。要規範子女的行為,你必須首先規範自己的行為。在訓練子女的同時,你也在訓練著自己。對子女的教養可以讓你深入自己幼年的體驗,你能從中發現自己是如何被養育成人的。一位母親曾經告訴我們:“我注意到我的嘴裡發出了與我母親一樣的聲音。”你小時候所遇到的問題又會出現在你與子女的關係上,並且會影響到你對孩子的教養能力。如果你在童年經受的教養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你就極有可能會把這些問題再帶給你的孩子。教養好孩子的願望將迫使你首先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從而使你成為心理健康的父母。

溝通型教養。這種方法體系主張對孩子的教養應該採用溝通的方式,而不是懲罰的方式。由於對專制/懲罰型的教養方式不滿意,人們提出了一些新的教養觀點,形成了溝通型的教養流派,強調父母應該更好地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目前大多數的教養書籍和教養課程都以這種溝通型的教養方式為基礎。這種方法體系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壞孩子,只有差勁的溝通;孩子們本質上是好的;父母應該做的只是學會如何去傾聽他們、與他們交談。這種“現代的”教養方式讓人感到高興,它把孩子當作一個行為由情感支配的人來尊重,並且鼓勵父母去深入瞭解是什麼情感在支配著孩子的舉止行為。父母學會用建設性的方式向孩子傳遞資訊,告訴他們父母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品行。父母也會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用理解去營造一個總體上積極的家庭氣氛,因此,他們會儘量少對孩子說“不”。溝通型教養方式強調為人父母的技巧,以減少懲罰孩子的必要性。這種教養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責罰,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許的。

溝通型教養方式的主要問題是父母往往會失去權威,反而扮演起了業餘心理學家、談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結果可能會使孩子們不尊重權威,對家長權威的缺乏尊重將會導致孩子們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員警等等。此外,如果過分地使用這種教養方式,大多數孩子都會把它看成是虛情假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聽起來只不過是頭天晚上老爸、老媽在家長學校聽來的那些感情上無懈可擊的套話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溝通。溝通型的父母不說“別打你的弟弟”,而是會說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對弟弟非常生氣。”這聽起來沒錯,許多父母也覺得很對,但是,當確定了他在生氣之後,如果他還繼續打他弟弟,那又會怎樣呢?你該怎麼做?另一個問題是,父母常常會擔心由於他們沒有以“心理學上正確的”方式作出反應而損傷孩子的心靈,這讓他們常常會最終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因此,這種教養方式存在著對孩子過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險。

行為改進型教養。行為改進型教養告訴我們,孩子們的行為會由於父母如何構建孩子的成長環境而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果在你已經盡你所能進行了心理學上正確的溝通之後,你的孩子還在繼續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大多數孩子都會對行為改進措施反應良好;而有些孩子會認為這種教養方式是有意為難他們。雖然這種方式有點機械(仿佛與訓練寵物一般),但是行為改進型養育為父母提供了一些教養的技巧,比如暫時制止孩子的行為、正面地支持鼓勵以及教導孩子分析行為所造成的後果等等,當專制型及溝通型的教養方式均不起作用時,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對於有情緒問題的孩子或者脾氣不好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對其他教養方式根本沒有反應,那麼行為改進教養方式可能會十分有用。採用行為改進型養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規範孩子的行為,對孩子加以訓練,而不是去認識孩子的內心。

行為改進型教養的缺點在於遲早你會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盡精力,從而無法持之以恆地應用這些技巧來教養孩子。行為改進型教養的最大危險在於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使得孩子被當成一個項目去實施,而不是作為一個有情感的人來培養。

依附性的教養方式。依靠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來解決教養問題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品行確實有所改觀,但只是暫時的。如果缺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依附作為可靠的基礎,任何其他的教養方式都只是一些不解決根本問題的技巧,或者不過是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招數,採用這些技巧只能是臨時抱佛腳而已。上述三種教養方式中沒有一種融合進了這樣一種教養理念,即:子女的教養應該視孩子的年齡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點而“量體裁衣”。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每個場合都各有不同,在糾正子女行為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對所有的這些因素加以考慮。為了做到這點,他們必須瞭解自己並且瞭解孩子。

向有經驗的父母學習

每當我給即將開始實習的兒科見習醫生們提建議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你們應該走到有智慧、有經驗的父母中去,向他們學習。”這些父母是真正的教養專家。實際上,本書的許多素材來源於我們在兒科實踐中所遇到的許多經驗豐富的父母,他們讓我們一起分享了他們的成功和失敗。在使我們自己的教養理論體系化的過程中,我們記錄了這些有智慧的教養者的做法以及他們的子女最終被培養成了什麼樣子。我們學到了這麼一條:有智慧的教養者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想在前面,創造各種條件來培養子女的良好品行,不給孩子留有行為不當的餘地。有智慧的教養者會:

・ 與他們的子女始終保持情感聯繫;

・ 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敏感;

・ 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培養良好品行上,因而不必對孩子作太多的糾正;

・ 對適齡行為有著富有成效的理解;

・ 用幽默來促進孩子的協作精神;

・ 善於不被孩子察覺地引導孩子的行為。

出於對孩子的疼愛,你非常容易接受每一個有助於你造就一個聰明的、品行良好的孩子的建議。本書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的洞察力,讓你學會辨識哪一種建議會使你和孩子拉開距離,哪一種建議會使你們更加親密無間。你應該選擇那些養育了許多子女、並且子女為你所喜歡的家長,聽從他們的建議,和他們交朋友並向他們學習怎樣管教孩子。

我們的教養方法吸納了上述三種方法的優點,而且在為教養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方面更深入了一步:教養取決於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只有以感情緊密聯結的關係作為堅實的基礎,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頗地應用前面提到的三種方法(專制型、溝通型和行為改進型)來教養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教養問題,你可以利用你和她的親密關係來找到解決的辦法。你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孩子心裡在想些什麼?我該如何幫她處理好這些難題呢?”而不是考慮“我怎樣才能讓她有良好的表現?”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協力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衝突。我們可以把依附性的教養方法看作是一個金字塔:底座寬大、堅實,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來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這種結構既堅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開始可能會顯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樣的寬廣基礎,因而不久你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棘手的修補工作。

作為父母,你必須負起管教子女的責任,但是不能採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須和孩子進行溝通,但是必須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你還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來應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但是當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時候,你必須退而求助於對孩子的深入瞭解。採用依附性的方法來教養孩子,能夠讓你樹立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最大程度地)具有良好的行為表現,並且能夠建立起為享有一個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內在自我控制力。在對孩子的教養中,專制型的教養方法主張:“我來告訴你該做些什麼。”溝通型的方法主張對孩子說:“你認為什麼是該做的事呢?”行為改進型的方法主張對孩子說:“如果你這麼做,就會有那樣的結果。”而我們的建議是給你的孩子這麼一條親情依附性的資訊:“你可以相信我,我會幫助你懂得該做什麼。”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就依附性的教養方法作一個概述,你將會看到上面講述的各種教養方法如何被融入到依附性教養的整個體系中。請你記住,對子女的管教需要採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辦法,所有單獨的部分都必須用親密的親子關係將它們糅合在一起,然後才能加以應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