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解析寶寶性別意識敏感期

媽媽總說我是小小男子漢, 不能哭、不能玩洋娃娃⋯⋯可是媽媽, 你知道嗎?就是這些限制, 讓我不能自由地探索自己的身體和性別, 建立起正確的性別意識

【12個月的軒軒 很疑惑】

我1歲了, 不但能爬得飛快, 走路也很穩當了, 可以自由行動、自主玩耍, 可是還有一些事情我搞不太清楚, 有時還會覺得很委屈!

摔倒不能哭

我本來就好奇心強, 調皮好動, 現在會走路了, 每天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似的東跑西跑、橫沖直撞, 媽媽在后面直喊慢點慢點, 媽媽一喊我跑得就更快了, 我就是讓媽媽抓不著。 哎喲, 沒想到腳下一個小石子讓我摔了個大馬趴,

Advertisiment
嗚嗚, 好疼啊!

可是媽媽沒有像以前那樣跑過來抱起我, 而是讓我自己爬起來, 還說我現在長大了, 是個小小男子漢, 要勇敢不能哭。 嗚嗚, 我才不當什么男子漢, 摔倒好疼啊, 我就是想哭!媽媽快來抱抱我, 親親我吧。


不讓我碰“小雞雞”

我愛探索周圍的一切, 每天都有新鮮的東西吸引我的注意。 最近這幾天我就被

愛心提醒:以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觀

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就是有性別的, 但是他們的行為是不受性別意識支配的, 當嬰兒開始探索周圍環境時, 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是包括在這種探索中的。 這種探索是健康的, 家長不要干擾寶寶的探索。 寶寶對自己身體器官的探索以及通過和別人的交往,

Advertisiment
逐漸建立了自我意識和對性別的理解。 所以, 不要覺得“害羞”, 這對寶寶非常有益。

當軒軒開始探索自己身體的時候, 媽媽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觀, 比如可以告訴軒軒這是“小雞雞, 是寶寶用來尿尿的”。

我的“小雞雞”吸引住了。 可每次我用手去摸我的“小雞雞”, 媽媽就會輕輕拉開我的手, 奶奶呢, 還會做出“羞羞寶寶”的樣子;爸爸最過分了, 他會輕輕地打我的小手。 哼, 爸爸真壞!不過他們越是這樣, 我越是好奇, 越忍不住去摸它呢。 我只是想知道“小雞雞”到底是什么?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編后:不要干擾寶寶對自己身體的探索

性別意識是寶寶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Advertisiment
性別認同是寶寶從出生就開始的學習過程。 寶寶通過各種方式來積極地探索并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 而且一生都在持續地學習。 所以家長不要干擾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探索, 不要讓孩子以為他的探索是“羞恥”的。

【25個月的大志分不清】

現在媽媽常常告訴我并讓我記住“我是一個小男孩”, 并希望我在親子課的自我介紹中告訴大家, 而且媽媽總說:“大志是個小男孩, 不能哭。 ”為什么男孩就不能哭呢?真是搞不明白。

不玩洋娃娃

那天媽媽帶我去珍珍家玩, 呵呵, 她家玩具可真多, 汽車、積木、拼圖我都玩不過來了。 咦, 這還有一個洋娃娃呢, 大大的眼睛還會眨啊眨, 還會唱歌扭屁股, 真可愛啊!一個下午我都抱著這個小洋娃娃玩, 逗她眨眼睛,

Advertisiment
還學著她的樣子扭啊扭, 媽媽和阿姨都給逗樂了。 她們還笑著問說:“大志是男孩子, 怎么像小姑娘似的也喜歡洋娃娃呢!”哼, 我可不管這么多, 我就是喜歡這個洋娃娃, 我大聲地說:“我要給洋娃娃當媽媽。 ”沒想到, 大家笑得更厲害啦。 媽媽還笑話我沒出息, 把洋娃娃拿走啦, 塞了一輛小汽車到我手里。 嗚嗚, 我不要玩小汽車, 我要洋娃娃。

現在媽媽常常告訴我并讓我記住“我是一個小男孩”, 并希望我在親子課的自我介紹中告訴大家, 而且媽媽總說:“大志是個小男孩, 不能哭。 ”為什么男孩就不能哭呢?真是搞不明白。


愛心提醒:不要用自己的性別觀念去干涉孩子的選擇和行為

當孩子產生一定的性別意識后, 媽媽可以和寶寶做一些游戲(如過家家)并引導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

Advertisiment
媽媽可以先讓寶寶自己挑角色:“你是當爸爸還是媽媽?”在寶寶的扮演過程中, 盡量先觀察寶寶針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能把握性別特征, 適當的時候可以提示寶寶他可以做的事情。

無論寶寶要求做什么, 媽媽不要用自己成人的性別觀念去干涉孩子的選擇和行為, 讓寶寶自己選擇。

誰能生寶寶

那天在小區里跟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的游戲, 我和玲玲都想當娃娃的媽媽。 玲玲不讓我當媽媽, 還大聲地對我說:“只有女孩子才會生寶寶當媽媽, 你是男孩子, 你不能生寶寶的!”哼, 才不是呢。 這個玲玲真是不講理, 我也大聲回答:“我也會生寶寶!”玲玲小臉漲得紅紅地大聲說:“我是媽媽生的, 不是爸爸生的,爸爸是男的,不能生寶寶的,男孩子都是不能生寶寶的!”

最后媽媽走過來,也沒問怎么回事,就對我說:“玲玲是女孩,你是男孩,你要讓著玲玲。”我委屈地大哭起來,當男孩不好,我不要當男孩啦。

編后:促使孩子對性別形成健康和平衡的態度

父母不要限制寶寶對性別最初那種開放和靈活的態度,要打破僵硬的性別界限,促使孩子對性別形成健康的態度。比如,男孩子在學習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他會把女性的細心和同情心融入游戲,這樣的做法會引導寶寶成為更完整的人。

【37個月的豆豆想結婚】

那天媽媽帶我去參加一個婚禮,婚禮真熱鬧,還有很多好吃的。我趕緊問媽媽:“我長大是不是也可以結婚啊?”媽媽笑著說:“當然啦!”可是我跟誰結婚呢,這真是個嚴肅的問題,我得好好考慮!


和媽媽結婚

“媽媽,我最喜歡你啦,等我長大了,我們一起結婚好不好?”我滿心期待地向媽媽“求婚”,可是沒想到媽媽卻笑著搖頭說:“不行,媽媽已經和爸爸結婚了,不能再和豆豆結婚。”啊,媽媽結婚為什么不等我呢?“那等我長大了,我和媽媽還有爸爸我們三個人一起結婚好不好?”我想這次捎上爸爸一起,媽媽總該答應了吧!可是媽媽還是笑著搖頭,這可怎么辦啊,難道還得捎著爺爺、奶奶一起嗎?

可以重新選擇

媽媽看我很苦惱的樣子,就說:“豆豆還有很長時間才會長大,長大了自然就會和誰結婚了。”哼,媽媽一遇到解釋不了的問題,就會這樣說。這可不能讓我滿意,我要等到上幼兒園時去問小程老師,她一定會告訴我。

愛心提醒:正確引導孩子探索情感世界

當經歷過生命之初幾年的成長之后,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產生,性別意識也逐漸增強,在3〜4歲,孩子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一種強烈的好感,這種好感其實是兒童對異性的最初認識,但是,孩子在這個時期,還不能在生理上對性別有清楚的概念。像豆豆會說跟媽媽結婚,甚至有的女孩也會說跟媽媽結婚。

媽媽千萬不要把這些當成是孩子無知的表現,一笑了之,這是孩子們已經開始探索人類情感世界的表現。媽媽首先不要回避,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當孩子投入感情去實踐時,媽媽應該和孩子共同討論,建立正確的概念。比如讓孩子知道可以重新選擇,這都是很重要的。

小程老師聽了我的問題,就給我詳細地解釋說:“豆豆是個小男生,長大以后要和一個喜歡豆豆的,同時豆豆也喜歡的小女生結婚。”呵呵,這下我明白了,原來我得找一個喜歡的小女生地結婚啊!找誰呢?對了,瑩瑩對我最好了,每次我去她家,她都會拿出好多玩具跟我一起玩,還給我許多好吃的,也不會像玲玲那樣總和我搶東西,那我就和瑩瑩結婚吧!

我跑過去跟瑩瑩說:“瑩瑩,我要和你結婚。”沒想到瑩瑩想了一會兒,用力搖搖頭。瑩瑩拒絕了我,我一下子就哭出來:“我就是要和你結婚。”這時小程老師走過來,問我:“你是不是很愛瑩瑩,很喜歡她?”我點點頭,小程老師接著說:“可是喜歡是兩個人的事,她不喜歡你,老師認為你可以重新選擇。”對啊,我可以重新選擇,那我去問問玲玲好啦。

編后:對性別的認識引發婚姻敏感期

最早孩子要和父母結婚,之后會“愛上”一個自己喜歡的伙伴,這實際上是孩子對性別所產生的一個認識。

這一時期孩子只要理解最基本的婚姻要素就可以了,比如,要和你喜歡的,他也喜歡你的異性結婚,不能和有血緣關系的人結婚。

不是爸爸生的,爸爸是男的,不能生寶寶的,男孩子都是不能生寶寶的!”

最后媽媽走過來,也沒問怎么回事,就對我說:“玲玲是女孩,你是男孩,你要讓著玲玲。”我委屈地大哭起來,當男孩不好,我不要當男孩啦。

編后:促使孩子對性別形成健康和平衡的態度

父母不要限制寶寶對性別最初那種開放和靈活的態度,要打破僵硬的性別界限,促使孩子對性別形成健康的態度。比如,男孩子在學習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他會把女性的細心和同情心融入游戲,這樣的做法會引導寶寶成為更完整的人。

【37個月的豆豆想結婚】

那天媽媽帶我去參加一個婚禮,婚禮真熱鬧,還有很多好吃的。我趕緊問媽媽:“我長大是不是也可以結婚啊?”媽媽笑著說:“當然啦!”可是我跟誰結婚呢,這真是個嚴肅的問題,我得好好考慮!


和媽媽結婚

“媽媽,我最喜歡你啦,等我長大了,我們一起結婚好不好?”我滿心期待地向媽媽“求婚”,可是沒想到媽媽卻笑著搖頭說:“不行,媽媽已經和爸爸結婚了,不能再和豆豆結婚。”啊,媽媽結婚為什么不等我呢?“那等我長大了,我和媽媽還有爸爸我們三個人一起結婚好不好?”我想這次捎上爸爸一起,媽媽總該答應了吧!可是媽媽還是笑著搖頭,這可怎么辦啊,難道還得捎著爺爺、奶奶一起嗎?

可以重新選擇

媽媽看我很苦惱的樣子,就說:“豆豆還有很長時間才會長大,長大了自然就會和誰結婚了。”哼,媽媽一遇到解釋不了的問題,就會這樣說。這可不能讓我滿意,我要等到上幼兒園時去問小程老師,她一定會告訴我。

愛心提醒:正確引導孩子探索情感世界

當經歷過生命之初幾年的成長之后,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產生,性別意識也逐漸增強,在3〜4歲,孩子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一種強烈的好感,這種好感其實是兒童對異性的最初認識,但是,孩子在這個時期,還不能在生理上對性別有清楚的概念。像豆豆會說跟媽媽結婚,甚至有的女孩也會說跟媽媽結婚。

媽媽千萬不要把這些當成是孩子無知的表現,一笑了之,這是孩子們已經開始探索人類情感世界的表現。媽媽首先不要回避,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當孩子投入感情去實踐時,媽媽應該和孩子共同討論,建立正確的概念。比如讓孩子知道可以重新選擇,這都是很重要的。

小程老師聽了我的問題,就給我詳細地解釋說:“豆豆是個小男生,長大以后要和一個喜歡豆豆的,同時豆豆也喜歡的小女生結婚。”呵呵,這下我明白了,原來我得找一個喜歡的小女生地結婚啊!找誰呢?對了,瑩瑩對我最好了,每次我去她家,她都會拿出好多玩具跟我一起玩,還給我許多好吃的,也不會像玲玲那樣總和我搶東西,那我就和瑩瑩結婚吧!

我跑過去跟瑩瑩說:“瑩瑩,我要和你結婚。”沒想到瑩瑩想了一會兒,用力搖搖頭。瑩瑩拒絕了我,我一下子就哭出來:“我就是要和你結婚。”這時小程老師走過來,問我:“你是不是很愛瑩瑩,很喜歡她?”我點點頭,小程老師接著說:“可是喜歡是兩個人的事,她不喜歡你,老師認為你可以重新選擇。”對啊,我可以重新選擇,那我去問問玲玲好啦。

編后:對性別的認識引發婚姻敏感期

最早孩子要和父母結婚,之后會“愛上”一個自己喜歡的伙伴,這實際上是孩子對性別所產生的一個認識。

這一時期孩子只要理解最基本的婚姻要素就可以了,比如,要和你喜歡的,他也喜歡你的異性結婚,不能和有血緣關系的人結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