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決寶寶耳朵進水 聰明媽咪有三招!

媽媽是不是發現, 平時給寶寶洗頭洗臉的時候, 寶寶頭一側, 很容易耳朵就進水了。 此刻手忙腳亂, 除了把寶寶的頭往反方向側, 讓水流出來外, 應該如何是好?小編今天告訴你如何處理寶寶耳朵進水的問題, 此外, 還提醒你不要隨便給寶寶掏耳朵哦, 想知道為什麼, 快來看看吧!

寶寶耳朵進水了, 如何是好?

一、寶寶耳朵進水了

媽媽是否常常很苦惱在給寶寶洗澡洗臉的時, 寶寶的耳朵很容易進水?其實, 除了洗澡或者洗臉時耳朵進水, 有時候看看寶寶的耳朵, 也發現裡面有著某些液體, 這是什麼呢?

Advertisiment

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 洗澡水總是很容易進入耳朵內, 液體常在寶寶的中耳積聚。 另一種情況是感冒後, 有些液體常在中耳積聚, 如果細菌感染這些積聚的液體, 很容易就引起耳朵疼痛、寶寶哭叫不安、發熱等症狀, 容易導致急性中耳炎。

還有一些吃母乳的寶寶, 由於媽媽餵養姿勢不當或乳汁流出過急, 而寶寶來不及吞咽, 乳汁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 引起急性中耳炎。

二、識別耳朵炎症——中耳炎

寶寶耳朵進水, 如果處理不當則容易就引發中耳炎。

寶寶是各型中耳炎的好發人群, 由於寶寶難以描述耳痛、耳悶或聽力下降等表現, 臨床上常易漏診和誤診, 父母也容易忽視, 容易轉為比較難治的慢性中耳炎。

對於父母來說, 必須注意寶寶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感冒時有無耳痛、流膿表現。 如果寶寶得了中耳炎, 比較輕的話, 一般就是吵鬧、甩頭、用手抓耳朵等情況, 如果比較重了就會有高燒, 耳朵裡流黃水。

父母平日需注意寶寶聽力表現, 一旦有異常情況就要儘快就醫, 以免耽誤治療, 加重病情。

三、如何處理寶寶耳朵進水?

媽媽可以使用軟棉棒, 在頭部把棉花撐呈蓬鬆狀, 輕輕插入耳朵旋轉, 但不要太深, 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寶寶的頭部不能動。 如果幾次擦乾後仍有臭味, 就要到醫院給耳朵點藥水。 如果寶寶不能配合, 請不要輕易給寶寶掏耳, 否則會有鼓膜穿孔的危險。

怎麼處理寶寶耳朵裡進的水呢?

具體步驟:

1、滾動一清潔、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 或柔軟、結實的棉紙,

Advertisiment
卷成一個燈芯繩(不要使用棉花包上尖頭的棉棍或薄紙, 這東西可能會脫落在耳道裡。 不要使用任何種類的小棍棍)。

2、將燈芯繩放進小兒的耳朵裡。 燈芯繩潮濕時將它撤出。

3、再用一清潔的燈芯繩來做替換。 每天至少3次重複進行這些步驟, 直至耳朵不再弄濕並且沒有膿液從耳中流出為止(通常需7-10天)。

四、不要隨便給寶寶掏耳垢

很多媽媽見到寶寶耳朵裡有一點耳垢, 便覺得要幫寶寶掏耳朵了, 以防耳垢越來越多, 還影響寶寶的聽力。 但是小編提醒你, 不要隨便給寶寶掏耳朵, 過頻掏耳朵對寶寶是弊大於利的。

1、誘發外耳道乳☆禁☆頭狀瘤。 長期掏耳朵慢性刺激可能誘發外耳道乳☆禁☆頭狀瘤, 另外, 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

Advertisiment
厚度僅約0.1毫米, 比紙厚不了多少, 如果掏耳朵時寶寶亂動, 稍不注意, 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 造成鼓膜穿孔, 影響寶寶的聽力。

2、細菌滋長。 經常給寶寶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 利於細菌生長。 外耳道皮膚受破壞, 長期慢性充血, 反而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 “耳屎”會越來越多。

日常如何護理好寶寶的耳朵呢?

日常護理:

1、巧用棉簽。 為寶寶洗澡後若發現其耳道口附近潮濕, 可用耳用棉簽輕微擦拭, 勿深入。 另外可用吹風機(離耳道口約30公分, 弱風)將耳朵吹幹。 將乾淨的毛巾沾濕後擰乾, 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 輕輕擦拭寶寶的外耳部位。 如果用棉簽清潔耳部, 千萬不可將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

Advertisiment
棉花球的頂部小、底部大, 可防止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而不小心傷到耳膜。

2、避免進水。 要防止耳朵進水, 可將寶寶耳朵由後到前按住貼緊臉部, 就不易致耳朵進水。 如進水可以使用軟棉棒, 在頭部把棉花撐呈蓬鬆狀。 輕輕插入耳朵旋轉, 但不要太深, 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寶寶的頭部不能動。 還有帶寶寶游泳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小時以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