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2歲幼兒智力和行為特點

語言發展新階段

2歲寶寶語言發展再上新臺階, 詞彙量又一次爆炸式增長, 寶寶用語言表達需求的能力更強了, 有能力與父母進行互動式對話了。

與此同時, 寶寶對語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願意使用新詞和媽媽對話。 父母的讚賞, 可極大激發寶寶學習和運用語言的興趣。

當寶寶說出一個新詞時, 父母表現出驚訝的神情, 並適當贊許, 這對寶寶潛能開發具有深遠的意義。 這個月齡的寶寶, 說話的語序已經很少出錯了, 還會使用不少名詞以外的詞彙, 如不能、受傷、知道、認識、喜歡、生氣、高興等。 寶寶能說出不少完整的語句了,

Advertisiment
如“我喜歡爸爸”“小貓咪受傷了”“媽媽生氣了”等。

獨立性和自律能力

2歲的寶寶獨立性不斷增強, 開始有了自律能力, 並特別在意自己的感受。 寶寶開始嘗試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開始感受父母對他的情感。 但由於寶寶的認知能力還是非常有限的, 當媽媽為了避免危險而制止寶寶做某件事時, 寶寶感受到的可能是媽媽“不愛他了”。 寶寶看到的是媽媽外在的表現, 感受到的是媽媽“不友好的態度”。 所以, 當媽媽要嚴肅而堅決地制止寶寶做某件事時, 首先要告知寶寶“媽媽是愛你的”, 這樣就會讓寶寶的情感發展保持在良性軌道上。

喜歡幫爸爸媽媽做事

現在不能只是爸爸媽媽幫寶寶做事了, 父母要教會寶寶幫爸爸媽媽做事,

Advertisiment
教會寶寶自己做自己的事, 這樣不但能夠鍛煉寶寶動手做事的能力, 還能培養寶寶熱愛勞動的品質。 讓寶寶參與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家務事, 也是開發寶寶潛能的方法之一。

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手眼配合越來越好了, 會很耐心地把帶小眼兒的珠子一個一個穿成串珠。 只要是寶寶想做的事情, 幾乎都要嘗試著去做, 儘管有時顯得還比較笨拙, 但寶寶不會氣餒, 堅持把事情做完寶寶開始憑藉自己的想法, 畫一些有意義的圖畫, 如月亮、太陽、蘋果、香蕉;寶寶還會化解尷尬, 寶寶畫的香蕉黑乎乎的, 媽媽問香蕉長得這樣啊?寶寶則詼諧地告訴媽媽, 他畫的是爛香蕉。

鍛煉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寶寶從2歲向3歲邁進, 這個階段最重大的進步, 就表現在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上。 把寶寶玩具放到高一點的地方, 當寶寶想要高處的玩具時, 媽媽不要馬上就把玩具拿下來給寶寶, 而是用啟發的口氣問寶寶, 能自己拿下來嗎?不要等寶寶回答, 你緊接著說, 我相信寶寶一定能想辦法拿到它。 這時, 寶寶可能就會把小凳子搬過來, 站在凳子上, 通過讓自己“長高”而拿到玩具。 如果寶寶這麼做了, 父母一定要表揚寶寶, 讓寶寶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 產生自豪感。 這樣愉快的經歷, 會激發寶寶更大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探索精神。

無暇顧及“小事”了

告別嬰兒期, 剛剛進入幼兒期的寶寶, 儘管有了巨大的變化, 但還能找到嬰兒期的影子,

Advertisiment
寶寶還會不時地喜歡在媽媽懷裡撒嬌, 用小手摸一摸媽媽的乳☆禁☆頭, 回味一下吃媽媽乳☆禁☆頭的感覺。 2歲的寶寶可無暇顧及這些“小事”了, 寶寶有更多的事要做, 有更多的願望要實現, 有更多的事情讓他感到新奇, 有更多讓他感興趣的事情, 有了更強的探索和冒險精神。

強烈的自我意識

2歲的寶寶有了“自我意識”, 最明顯的特徵是“那是我的”, 想從寶寶手裡拿到屬於他的東西, 可要費一番周折。

如果不想把他手中的東西給你, 不再是把小手高高舉起或藏到身後, 而是義正詞嚴地阻止你要他的東西。 果果“手松”, 無論多好吃的食物, 多喜歡的玩具, 只要有人要, 無論是大人寶寶, 他都會慷慨地遞過去。 這是為什麼?難道果果沒有“自我意識”?一個小妹妹要果果的氣球,

Advertisiment
果果玩性正濃, 哪裡會捨得給妹妹, 可妹妹哭著喊著要, 果果默默地遞給了妹妹。 當果果把頭轉過來的時候, 我看到果果眼裡充滿了淚水, 果果不到3歲, 正是“護東西”的年齡, 他把自己心愛的東西給出去, 是仁義使然。

需要講明事情原委

寶寶會展示很多令父母驚奇的能力, 好像什麼都懂。 有時寶寶也會“混”起來——違拗了他的想法, 不答應他的要求等等。 教養良好的寶寶, 只要媽媽和他講明事情的原委, 他就會像個可愛的小天使, 很快樂地接受媽媽的安排。

調皮的寶寶

寶寶動作之快, 簡直出乎媽媽意料。 放在茶几上的杯子, 還沒等媽媽拿起來, 站在媽媽身邊的寶寶, 會躥到媽媽前邊,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它撩到地上,看著摔在地上的玻璃碴,稍微一愣,很快就玩自己的去了,全然沒有了以往的害怕。

聽懂“不”的含義

2歲以前的寶寶,媽媽越不讓他動的東西,他越要動,那是不理解媽媽的話,是由於媽媽的提醒,寶寶才走到東西跟前。

2歲以後的寶寶,可就不這樣了,開始領會媽媽的話,知道“不”的含義了。如果寶寶沒有聽從媽媽的話,這可不是沒有聽懂,而是就想這麼做,以顯示他的能力。即使不愛活動的寶寶,到了這個月齡,也不會老老實實呆著不動。

極強的模仿力

這時的寶寶,有極強的模仿力,也有極強的模仿欲望,媽媽要幹什麼,他就要幹什麼。2歲前的模仿大多是後滯的,或許幾個小時後,或許幾天後才開始模仿媽媽的動作。現在不是這樣了,馬上就要行動。如果媽媽拿著墩布拖地,寶寶馬上就要搶過來幹,成了“小搗亂鬼”。可也有的寶寶喜歡自己玩自己的。寶寶的模仿力不但很強了,還可以模仿一些比較複雜的動作,如用錘子釘釘子,有時會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造,不但像爸爸一樣用錘子釘釘子,還可能用錘子釘其他寶寶認為應該釘的東西。

合作精神

寶寶開始喜歡和小朋友玩耍,但還缺乏合作精神,還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快樂。這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認為寶寶不合群。父母沒有必要煞費苦心教育寶寶,如何與小朋友分享遊戲;沒有必要勸導寶寶慷慨解囊,把他喜愛的玩具或食物送給小朋友。這會讓寶寶有“劣勢”的感覺,對哭著喊著要東西的小朋友也沒有補益,倒是慫恿了那位小朋友搶佔別人的東西。如果寶寶從小朋友手裡搶東西,沒有必要用語言教育寶寶,寶寶還不理解媽媽的語言,媽媽只需說不可以拿小朋友的東西,然後把東西還給小朋友就可以了。有時,如果媽媽硬逼著寶寶把東西還給小朋友,常令媽媽懊惱和沮喪,因為寶寶就是不聽從媽媽的話,甚至會因為媽媽的強迫而號啕大哭。寶寶就是這樣任性,不能就此認為寶寶的品德有問題。


來源:搜狐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它撩到地上,看著摔在地上的玻璃碴,稍微一愣,很快就玩自己的去了,全然沒有了以往的害怕。

聽懂“不”的含義

2歲以前的寶寶,媽媽越不讓他動的東西,他越要動,那是不理解媽媽的話,是由於媽媽的提醒,寶寶才走到東西跟前。

2歲以後的寶寶,可就不這樣了,開始領會媽媽的話,知道“不”的含義了。如果寶寶沒有聽從媽媽的話,這可不是沒有聽懂,而是就想這麼做,以顯示他的能力。即使不愛活動的寶寶,到了這個月齡,也不會老老實實呆著不動。

極強的模仿力

這時的寶寶,有極強的模仿力,也有極強的模仿欲望,媽媽要幹什麼,他就要幹什麼。2歲前的模仿大多是後滯的,或許幾個小時後,或許幾天後才開始模仿媽媽的動作。現在不是這樣了,馬上就要行動。如果媽媽拿著墩布拖地,寶寶馬上就要搶過來幹,成了“小搗亂鬼”。可也有的寶寶喜歡自己玩自己的。寶寶的模仿力不但很強了,還可以模仿一些比較複雜的動作,如用錘子釘釘子,有時會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造,不但像爸爸一樣用錘子釘釘子,還可能用錘子釘其他寶寶認為應該釘的東西。

合作精神

寶寶開始喜歡和小朋友玩耍,但還缺乏合作精神,還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快樂。這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認為寶寶不合群。父母沒有必要煞費苦心教育寶寶,如何與小朋友分享遊戲;沒有必要勸導寶寶慷慨解囊,把他喜愛的玩具或食物送給小朋友。這會讓寶寶有“劣勢”的感覺,對哭著喊著要東西的小朋友也沒有補益,倒是慫恿了那位小朋友搶佔別人的東西。如果寶寶從小朋友手裡搶東西,沒有必要用語言教育寶寶,寶寶還不理解媽媽的語言,媽媽只需說不可以拿小朋友的東西,然後把東西還給小朋友就可以了。有時,如果媽媽硬逼著寶寶把東西還給小朋友,常令媽媽懊惱和沮喪,因為寶寶就是不聽從媽媽的話,甚至會因為媽媽的強迫而號啕大哭。寶寶就是這樣任性,不能就此認為寶寶的品德有問題。


來源:搜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