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兒童畫的世界,孩子想要表達什麼?

兒童的繪畫是孩子自我表達、自我宣洩、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 也是和他人交流的一種方式。 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邊畫畫邊說話, 所以繪畫甚至也是發展孩子講故事潛能的一種方式。 很多沒有在孩子的畫面中出現的內容或許會在他的語言中體現出來, 所以孩子的畫不僅是用來“看”的, 也是用來“傾聽”和交流的, 孩子的情感有時是複雜且矛盾的, 甚至孩子自己有時都弄不清楚自己的一些情緒, 而成人的猜測往往和孩子內心的真實世界有所出入, 好在繪畫是一種少有的可以同時承載多種情感的表達方式,

Advertisiment
我們需要留意孩子繪畫中的內容, 感受孩子畫中透露出來的情感資訊, 也需要注意傾聽孩子的畫都說了些啥。

傾聽孩子, 本來就是一種態度, 父母真誠地瞭解孩子的態度, 這一點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是很重要的。

解讀兒童畫的世界

她畫了什麼?

這是一個6歲小女孩的自由畫, 大家能看明白這張畫上的內容嗎?當時是在正式上課前, 小朋友都還沒有到齊, 先到的孩子可以自己先畫一些關於自己平時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 那天這個小女孩來得比較早, 當她畫完, 我比較好奇她畫的內容, 於是就問了孩子, 原來她畫的是自己一家人在家的狀態, 我們看到這是一家四口, 爸爸、媽媽、姐姐和弟弟, 爸爸正忙著打電話,

Advertisiment
媽媽蹲在地上逗著小弟弟玩(左下角), 而姐姐則跳上跳下拉著爸爸的手要求爸爸和她玩, 而爸爸的這個電話似乎打不完, 女兒的嘴角下垂, 顯得非常不滿。

她為什麼會畫這樣的畫呢?

原來, 她媽媽剛剛生了小弟弟, 在生弟弟以前平時一直是媽媽帶著女兒, 媽媽對女兒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 而當媽媽生了小弟弟後, 媽媽的注意力就比較多地放到了弟弟身上, 女兒感到受冷落了。 之後, 有幾次這個孩子是媽媽送來上課的, 但女兒不願媽媽離開, 拉著媽媽的手不放, 媽媽坐在女兒邊上安撫了她一段時間, 直到快上課了, 媽媽說:“上課時間到了我得走了。 ”結果女兒似乎要哭出來了。 我和孩子的媽媽開玩笑地說:“看來這段時間她有些受冷落,

Advertisiment
導致安全感有些小小缺失。 ”媽媽說:“是呀, 不過弟弟小, 總歸需要我多陪一些時間。 ”我提醒媽媽:“女兒在家的時候, 可以和孩子說說弟弟目前的情況, 還需要媽媽多花些時間照顧, 媽媽還是愛你的。 這樣會讓女兒理解媽媽和弟弟之間的關係, 也可以彌補姐姐的不安全感。 爸爸也可以多陪姐姐一點。

給家長的提醒:

原來這小小的一張畫中蘊含著這小女孩對家庭、親情深深的訴求, 讓我們不得不重視起孩子的畫來。 孩子的畫是孩子內心世界的展現, 特別是孩子在自由狀態下畫的畫更多是孩子無意識和情緒的流露, 如果我們家長有心憑藉著一張畫和孩子多多溝通, 可以更多感知到孩子畫裡的內容,

Advertisiment
與孩子的心更接近。

再來看另外一幅畫《爸爸媽媽在罵我》, 這是一張有趣的小畫, 小作者已經上學了, 是一個非常可愛開朗的女孩子, 這是一張在上課前的自由畫, 畫裡面是爸爸媽媽皺著眉頭指著她在訓斥, 媽媽還拿著她的作業本, 非常不滿, 而女孩子在啪啪地掉眼淚, 一副非常委屈的樣子, 她把自己的腳畫得特別大, 很有《大腳丫跳芭蕾》的味道。 我當時不太明白孩子為何把腳畫那麼大, 問了她, 她說是不小心畫大的。

孩子想要表達什麼呢?

畫中表現的是怒氣衝衝的父母和委屈的孩子。 我就這張畫問了一下這個女孩子的父母:“你們平日會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嗎?”孩子的媽媽說:“還好, 但是會因為孩子作業做得實在不認真而罵她。

Advertisiment
”其實, 據我所知, 這女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是比較開明的, 女孩子的個性也非常開朗, 一般不會把別人的一些話放在心上。 但畫了這樣的內容, 表明孩子仍舊非常希望父母能更包容自己一些吧!

《一對有孩子的袋鼠》女孩 7歲 郭豫立

這是一個非常喜歡畫畫的女孩子, 想像力非常豐富。 她很喜歡畫袋鼠, 在她的筆下有各種各樣關於袋鼠的故事。 這不, 她又畫了一個關於袋鼠的故事:有一隻袋鼠死了, 他們就進入天國, 生活在那裡。 我們在地上看到這只袋鼠是死了的, 但它在天國裡卻是活的, 然後它又飛下來了, 重新到媽媽的肚子裡生活。 我想瞭解為什麼孩子會表現有關死亡的故事。 在與她父母交流後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爺爺去世了, 孩子有些悲傷,同時她也不是特別理解一個人怎麼就從世界上消失了,於是家長給她講過類似畫中情節的繪本故事。生離死別並不是我們經常碰到的,但一旦碰上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是有些難以理解的,這個孩子的父母處理孩子遇到死亡問題的辦法很值得其他家長一試。

給家長的提醒:

孩子的繪畫作品並不是我們成人所想像的為了畫一張畫而畫,在孩子的畫中我們其實能看到很多情感意味,而且有些情感很難用語言來表述,甚至孩子自己也不完全清楚自己內在的一些情感,這樣自由創作的繪畫有助於孩子通過畫筆把自己潛意識裡的一些情緒表達出來,其實也有助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

當然,每個孩子的繪畫表達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喜歡畫滿一張紙,而有的孩子喜歡簡潔的表達,有的孩子或許喜歡表現很多細節,而有的孩子則喜歡突出少數的細節,繪畫是一種很個人的表達方式,並沒有標準方式和答案,所以家長在看兒童繪畫作品時更需要用一種開放的心態,用心感受細心傾聽,才能讓我們的心和孩子的心更接近。

孩子有些悲傷,同時她也不是特別理解一個人怎麼就從世界上消失了,於是家長給她講過類似畫中情節的繪本故事。生離死別並不是我們經常碰到的,但一旦碰上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是有些難以理解的,這個孩子的父母處理孩子遇到死亡問題的辦法很值得其他家長一試。

給家長的提醒:

孩子的繪畫作品並不是我們成人所想像的為了畫一張畫而畫,在孩子的畫中我們其實能看到很多情感意味,而且有些情感很難用語言來表述,甚至孩子自己也不完全清楚自己內在的一些情感,這樣自由創作的繪畫有助於孩子通過畫筆把自己潛意識裡的一些情緒表達出來,其實也有助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

當然,每個孩子的繪畫表達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喜歡畫滿一張紙,而有的孩子喜歡簡潔的表達,有的孩子或許喜歡表現很多細節,而有的孩子則喜歡突出少數的細節,繪畫是一種很個人的表達方式,並沒有標準方式和答案,所以家長在看兒童繪畫作品時更需要用一種開放的心態,用心感受細心傾聽,才能讓我們的心和孩子的心更接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