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寶寶的八大奧秘

如果說人體如同一個充滿問號與懸念的王國, 那麼, 新生寶寶身上的“為什麼”就更多了。 本文選擇部分令父母最關心的奧秘予以解讀, 相信剛做爸媽的你一定感興趣。

皮膚嫩軟之秘

小寶寶的皮膚特別細嫩柔軟, 摸起來像絲綢一樣順滑。 原來, 他在羊水裡浸泡了整整10個月, 假如你也在一個充滿液體的健身中心呆上10個月, 說不定你的皮膚也會這麼柔軟呢。 再加上嬰兒的皮膚分層少, 較硬的角質層尚未發育好, 又比成人的脂肪與水分含量都多, 所以摸起來十分光滑。

懂得了這個道理, 就不難明白,

Advertisiment
要想寶寶的皮膚柔軟度能長時間地保持下去, 到戶外活動時別忘記使用嬰兒霜, 否則陽光與風沙會加快其皮膚變粗變硬的速度。

體味好聞之秘

小小寶寶的體味清新, 很好聞, 主要得益於他的汗腺還沒有發育成熟, 沒有汗自然不像大人那樣有一股汗味。

由於沒有汗, 也就沒有細菌滋生, 而細菌正是難聞體味的“釀造者”。 另外, 母親對嬰兒格外呵護, 洗浴頻繁, 衣褲常換, 再撲上爽身粉, 當然體味就好聞了。

呼吸香甜之秘

首先“得益”於他們沒有長牙, 因牙齒最容易殘留食物殘渣, 從而滋生細菌, 使口氣變味。 其次, 寶寶大部分時間張著嘴, 空氣流動抑制了細菌的生長。 另外, 嬰兒的食物單純, 沒有大蒜、洋蔥這些辛辣味重的食物成分。

Advertisiment

體形圓胖之秘

寶寶的皮下脂肪較多, 在剛出生的幾天裡, 他們要靠這些脂肪生活, 直到母親的奶水品質趨於穩定。 至於以後仍然保持著這種肥胖體形, 直到蹣跚學步, 科學家認為這是嬰兒的自我保護, 多餘的脂肪為他們保溫。 到孩子3歲以後, 脂肪在全身重新分佈, 體形發生變化, 就開始向“嬰兒胖”說拜拜了。

常打噴嚏之秘

打噴嚏常被視為感冒的信號, 不過這只適用于大孩子與成人, 三四個月內的小寶寶例外。 原來, 孩子剛從密封的、與外界不接觸的子宮出來, 自然界的溫度與濕度的任何改變, 都可以刺激鼻黏膜裡豐富的嗅神經纖維末梢, 誘發他不斷地打噴嚏。 新生兒適應外環境有一個過程, 一般到出生三四個月後逐漸穩定,

Advertisiment
常打噴嚏的現象慢慢減少。

當然, 傷風感冒或者患上了過敏性鼻炎, 嬰兒也打噴嚏, 此時就需要看醫生了。

嗝聲不斷之秘

嬰兒打嗝很普遍, 因為孩子出生後一兩個月, 調節橫膈膜的植物神經發育尚不完善, 一旦受到哪怕是很輕微的刺激, 如吸入冷空氣、吸奶太快等, 膈肌會突然收縮, 引起快速吸氣而發出嗝聲。 有時候孩子嗝聲可持續5-10分鐘, 看起來很難受, 不過打嗝本身對孩子的健康並無任何不良影響, 用不著擔心。 一般在出生3個月後, 調節橫膈膜的神經發育趨於完好, 打嗝現象會自然減少。

如果寶寶嗝聲不斷, 不妨讓他吸奶、喝溫開水, 或者通過其他刺激, 如光亮、聲音等使之緩解。

小手緊握之秘

小寶寶出生後,

Advertisiment
如果你用手指接觸他的手掌, 他會牢牢地抓住你的手指不放, 有時你可以用手指將他的胳膊提起來, 可見握得好緊。 這種反射稱為握持反射, 是人類的先天反射, 發育成熟的足月寶寶都會這樣。 至於個中奧秘, 醫學專家尚未弄清楚。 這種先天反射多在6個月以後逐漸消失。

吞氣之秘

有些吃奶的嬰兒, 正吃得香甜之際, 突然中止吃奶, 兩手握拳、雙腿伸直、全身用力, 好像在做運動, 一直到面紅耳赤後才停止, 又恢復正常吃奶。 有人認為這是嬰兒的一種長高運動, 其實是一種誤解。 醫學上將此稱為嬰兒吞氣症。

原來, 嬰兒吸奶時, 附帶吞入的空氣進入胃的下部, 被位於胃上部的奶汁所覆蓋, 難以逸出, 只好向下進入小腸與大腸。

Advertisiment
而腸壁受到空氣壓力刺激後, 引起陣發性痙攣而出現腹痛。 嬰兒無法說話, 只有握拳伸腿, 直到肚子咕咕作響或者放屁後, 空氣排出去了, 症狀才得以好轉。 這不是病, 不必擔憂, 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如果症狀較重, 也可採用一些措施:如輕拍寶寶背部, 讓他打嗝, 促使空氣從口腔裡逸出;或者自下而上地在其肚子上輕輕按摩5~10分鐘, 也可用濕熱毛巾敷于嬰兒腹部, 使空氣較快排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