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小兒蛔蟲病病因與現象

關於蛔蟲:

原腔動物門, 線蟲綱, 蛔目, 蛔科。 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 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 體表有橫紋, 雄蟲尾部常捲曲。 蟲卵隨糞便排出, 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 前者金黃色, 內有球形卵細胞, 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後者窄長, 內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 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發育。 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杆狀蚴。 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 此時如被吞食, 卵殼被消化, 幼蟲在腸內逸出。 然後穿過腸壁, 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 經肝、右心、肺,

Advertisiment
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 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 回到小腸, 整個過程約25~29天, 脫3次皮, 再經1月餘就發育為成蟲。 蛔蟲是世界性分佈種類, 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 感染率可達70%以上, 農村高於城市, 兒童高於成人。 受感染後, 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食欲不振或善饑、臍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狀, 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 鑽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 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 對人體危害很大。

蛔蟲自測:如果孩子出現以下9種現象, 即表明孩子很可能肚子裡有蛔蟲, 這時就應該帶孩子就醫依醫囑採取相應措施了。

(1)不明原因的反復肚子痛, 多發生在肚臍周圍。

Advertisiment

(2)不明誘因, 反復出現蕁麻疹。

(3)非長期性白天緊張激動, 但夜間睡眠時經常磨牙。

(4)伸舌, 舌面有散在的圓形, 邊緣整齊的乳☆禁☆頭狀紅色丘疹。

(5)拉開下唇, 接近齦緣處, 可見密集、針頭大小的灰白色小顆粒。

(6)白眼球上有三角形、圓形或半月圓形的藍色斑點。

(7)用人不當上有指頭大小的圓形白色癬塊。

(8)儘管孩子吃的多, 但仍不斷消瘦。

(9)平時看東西注意力不集中。

蛔蟲的預防:加強宣傳教育, 普及衛生知識, 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 做到飯前、便後洗手, 不生食未洗淨的蔬菜及瓜果, 不飲生水, 防止食入蛔蟲卵, 減少感染機會。

使用無害化人糞做肥料, 防止糞便污染環境是切斷蛔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 在使用水糞做肥料的地區,

Advertisiment
可採用五格三池貯糞法, 使糞便中蟲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 由於糞水中游離氨的作用和厭氧發酵, 蟲卵可被殺滅, 同時也會增加肥效。 利用沼氣池發酵, 既可解決農戶照明、煮飯;又有利糞便無害化處理。 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糞渣。 此時, 絕大部分蟲卵已失去感染能力。 在用於糞做肥料的地區, 可採用泥封堆肥法, 三天后, 糞堆內溫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 可以殺死蛔蟲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