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會出現一些讓人不解的事兒, 比如性格外向的孩子突然見了人就躲在媽媽後面, 再比如一向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一說話“不”就成了口頭禪......這些行為家長應該如何解讀呢?
我只喜歡媽媽——認生場景
我出生的時候, 誰抱我我都高興, 後來我慢慢發現, 媽媽每天跟我說話, 給我換尿片, 唱好聽的歌給我聽, 我越來越喜歡看媽媽的臉, 喜歡聽媽媽的聲音, 別人抱我我會大哭, 媽媽走開我也會哭, 看到媽媽, 我才覺得安全和放心。 大人們都很不解, 奇怪我小時候還不挑人, 現在怎麼不讓抱了,
Advertisiment
給父母的話
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6個月左右, 能區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 開始認生, 出現對媽媽的分離焦慮和陌生人焦慮, 只喜歡讓媽媽或者最熟悉的看護者抱, 陌生人抱會大哭, 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這個時候, 可以多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 這會讓孩子意識到, 看不見並不等於沒有了, 慢慢地, 孩子會建立“客體永久性”, 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 並不是沒有了, 分離焦慮就會減弱。
我有自己的想法了, 對於別人的想法我會通通說“不”場景
兩歲的我, 忽然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和別人不一樣。 於是我想證明給別人看, 我想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 自己畫畫,
Advertisiment
給父母的話
兩歲以後, 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也就是進入了人生的“第一獨立期”, 特別想獨立做事情,
Advertisiment
場景
媽媽經常帶我去社區廣場玩, 那裡有好多我的好朋友, 西西、笑笑等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但是爭起玩具來, 我們就顧不得那麼多了, 你也想玩, 我也想玩, 誰搶到就是誰的, 為此我們經常發生爭執, 得不到玩具的小朋友經常大哭, 好朋友之間也會經常鬧得不愉快。 但是媽媽從來沒有批評我們,
Advertisiment
給父母的話
孩子3歲以後, 隨著社會化的發展, 需要逐漸懂得輪流、排隊、借用這樣一些概念。 當然這些概念的形成需要一次次實踐,
Advertisiment
場景
在我兩歲左右的時候, 開始瞭解到我的東西是屬於我自己的, 我覺得應該努力捍衛我的權利, 所以我不願意把我的玩具、書等分享給任何人, 因為我不確定別人會不會還給我或者會不會損壞。 在外面別人經常會說我小氣、摳門, 可是我的媽媽不這麼認為, 媽媽每次都很認真地告訴我, 我的玩具、圖書都是屬於我自己的, 我有權利決定是否分享;媽媽每次都很尊重我, 從不強迫我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慢慢地,我開始懂得,我的東西是真的屬於我自己的,我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同時,我也不斷分享到朋友的好吃的、好玩的,也越來越確信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分享會讓我交到很多好朋友,所以現在已經4歲的我非常樂於分享。有時候在外面玩,很多小弟弟小妹妹會很眼饞我的自行車,我每次都很大方地告訴他們“去騎吧,但要注意安全”,大家都開始誇獎我大方、愛分享。當然了,我已經是大姐姐了,我也感受到,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相信我已經長大了!
給父母的話
孩子兩歲以後會進入物權敏感期,不斷地重複“這是我的”,需要確認物品的所有權,不願意分享。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權,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不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東西贈予他人。可以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抽屜,讓孩子存放自己心愛的東西。如果家裡有小朋友來做客,也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允許孩子把最心愛的東西收起來。父母也經常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樣,慢慢地,孩子會建立起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安全感。4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樂於分享了,這也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從不強迫我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慢慢地,我開始懂得,我的東西是真的屬於我自己的,我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同時,我也不斷分享到朋友的好吃的、好玩的,也越來越確信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分享會讓我交到很多好朋友,所以現在已經4歲的我非常樂於分享。有時候在外面玩,很多小弟弟小妹妹會很眼饞我的自行車,我每次都很大方地告訴他們“去騎吧,但要注意安全”,大家都開始誇獎我大方、愛分享。當然了,我已經是大姐姐了,我也感受到,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相信我已經長大了!給父母的話
孩子兩歲以後會進入物權敏感期,不斷地重複“這是我的”,需要確認物品的所有權,不願意分享。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權,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不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東西贈予他人。可以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抽屜,讓孩子存放自己心愛的東西。如果家裡有小朋友來做客,也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允許孩子把最心愛的東西收起來。父母也經常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樣,慢慢地,孩子會建立起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安全感。4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樂於分享了,這也是孩子成長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