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觸摸,寶寶開化的始發點

小寶寶的腦細胞其實並不比成人少, 只是細胞與細胞間的網路節點還未連結, 因此, 世界對寶寶來說是混沌的。 改變這種情況需要父母的幫忙, 通過觸摸他的肌膚, 讓他不斷受到足夠的觀感刺激, 以幫助寶寶的大腦細胞習慣於相互傳遞資訊, 使寶寶從黑暗世界解脫出來。

觸摸猶如父母給予寶寶的神經潤滑劑。 因此, 缺乏觸摸的寶寶一定會變變得反應僵化、遲鈍, 甚至枯萎。 因此, 那些因工作繁忙而忽略觸摸的父母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對孩子做出評估, 以及早發現問題進行糾正訓練。

25種簡易觸覺障礙評估法

Advertisiment

所謂觸覺障礙的寶寶, 是處理觸覺時調節的不夠好, 或許是遲鈍、也或許是太敏感, 以下25種情況, 如果寶寶有多項符合的話, 可能就是觸覺有障礙了, 輕微的話, 父母可以從遊戲或日常生活中引導他, 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就應與職能治療師談談了, 做個簡易的評估, 就能讓父母知道自己與寶寶間的互動有沒有問題。

1、時常感覺腹痛─嚴重, 反復性;
2、易怒─容易哭鬧, 不容易安撫;
3、重力不安全感─不愛動, 或者不喜歡被以直立或水準方式抱;
4、觸覺防禦─不喜歡被觸碰;
5、口腔防禦;
6、吸損或餵食困難-狠狠的喝了幾口奶, 就拒絕再喝了;
7、反復性腸胃消化障礙;
8、睡眠障礙;
9、不容易安撫或轉移情緒;
10、對聲音、味道、氣味、光線或顏色容易敏感;
12、逃避目光接觸;
13、缺乏探索性行為;
14、注意力缺失;
15、僵化或固定化的行為;
16、起床後的刷牙、穿衣等晨間活動有困難或掙扎;
17、攻擊性;
18、固執或墨守成規;
19、好動或過度興奮;
20、過度謹慎;
21、不喜歡穿鞋或穿衣;
22、遊戲或日常生活會堅持不尋常的互動模式或策略;
23、自我刺激、自我傷害;
24、過度尋求本體覺刺激─偏愛追、趕、跑、跳、碰等活動;
25、過度反應─時常出現逃避、戰鬥或是嚇呆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探索, 幫助寶寶觸覺發展

專家認為:提供孩子安全的探索環境, 只要確定遊戲的環境及物品是安全的, 可培養孩子主動的個性, 不過要注意給予的東西不能太小, 例如彈珠;也不要是繩子、塑膠袋等, 以免發生危險。 各個階段有適合的遊戲及發展, 在提供孩子遊戲之前,

Advertisiment
要先知道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 然後再從旁引導。

觸覺認知發展進程

0~6個月
視線隨著物體移動, 別人靠近時顯得有興趣, 自己會主動拿搖鈴。
7~12個月
伸手拿玩具, 可以同時拿兩樣玩具, 找眼前被蓋住的玩具。
13~18個月(1歲~1歲半)
知道不可以, Bye Bye, 指認書本的圖片, 知道什麼可以吃, 會疊二塊積木, 試疊三~四塊積木, 找藏在杯內的玩具, 翻抽屜。
18~24個月(1歲半~2歲)
認得鏡中的自己, 疊四~五塊積木, 認得身體各部分, 會用倒出的方式取得裝在瓶內的小顆粒, 跌五塊積木。
24~30個月(2歲~2歲半)
懂得使用三種東西的用途, 玩伴家家酒, 疊九塊積木, 會正放形狀板。
30~36個月(2歲半~3歲)
幫忙收拾玩具, 記得簡單的童話, 疊品狀積木, 疊十塊積木, 畫圖, 會倒放形狀板。
36~42個月(3歲~3歲半)
疊兩層有變化的積木圖形,

Advertisiment
如品。
4歲
畫圓圈, 依照顏色、形狀配對。
5歲
認得五個顏色, 認得三角形、圓形、四方形, 可以照著畫圓形、四方形、十字交叉線條, 可完成兩個指令, 數到四, 會用身體當參考點, 分左右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