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
成語解釋:由:從;衷:內心。 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即說的話不是出於真心實意;指心口不一。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 質無益也。 楊伯峻注:“人言為信, 中同衷。 ”
成語簡拼:YBYZ
成語注音:ㄧㄢˊ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ㄙ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禁☆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言不由衷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衷, 不能讀作“zōnɡ”。
成語辨形:衷, 不能寫作“哀”或“忠”。
成語辨析: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 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為目的;不坦率;形容虛偽欺騙時成分要輕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虛偽欺騙的言行。
Advertisiment
近義詞: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
反義詞: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成語例子:清 龔自珍《對策》:“進身之始, 言不由衷。 ”
英語翻譯:speak affectedlly
日語翻譯:心(こころ)にもないことを言(い)う
俄語翻譯:словá эти не от души
其他翻譯:die Worte kommen nicht von Herzenparoles insincères
成語謎語:表白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 諸侯鄭國的實力強大, 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 執掌朝廷大權。 他憑藉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處理鄭朝政,卻有對號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處理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後,對周平王特別不滿.周平王非常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忌父取代鄭莊公的想法.為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讓周太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而鄭公子忽則到周朝來做人質。
Advertisiment
西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孫子姬林繼位.稱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讓忌父代替鄭莊公當卿士。
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後大怒,派大夫祭(zhài) 足領兵馬,到周朝的溫地收割麥子 ,並全部運送到鄭國.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兵馬到周朝成周,把那裡的穀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從此,兩國之間的關係愈加惡化,彼此間結下了仇恨。
說的話不是發自內心,即使互換人質也是沒用的.這是當時的史官對這件事精闢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