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吃虧

西西是個聰明乖巧的孩子, 他愛分享、愛幫助別人, 特別討人喜歡。 上繪畫課的時候, 他第一個把太陽畫好了, 同桌讓西西幫忙畫太陽, 他熱心地幫助了他。

接著前桌、後桌的小朋友都喊他幫忙, 西西畫了一節課的太陽, 最後, 全班小朋友都交了畫面豐富的作業, 而西西的圖畫紙上卻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太陽。

平時, 班上的小朋友無論向西西要什麼, 西西都會給他們, 即使到最後, 西西自己都沒的吃、沒的玩, 也會照樣給他們。 西西媽媽苦惱地問我:為什麼西西只知道幫助別人, 討好別人, 卻不會拒絕別人呢?

Advertisiment

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孩子, 他們都不會拒絕他人, 反而處處以自己的退讓、犧牲來討好他人、滿足他人的需求, 他們屈從自己的意願來獲得別人想要的愛與讚賞, 說白了, 其實是在討好他人。 這種性格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討好型人格。

卡倫 .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裡說:討好型人格對於溫情和讚賞有極度需求。

他們總能十分敏銳地覺察到別人的需求, 並隨時都準備、並能夠無條件地去滿足對方。

他們對別人的服從是在潛意識裡面直接做出的, 即使意識到不對勁兒, 但照樣會做出了服從的舉動。

他們躲避別人的不滿, 逃避爭吵, 回避競爭。

他們傾向於自動地承擔罪責, 無論自己是否有過失, 都先問責自己,

Advertisiment
對於他人的缺點或不足總是有著巨大的包容心。

正如前段時間zi sha的高智商創業者蘇享茂一樣, 理智上他已經明白翟欣欣做得不對, 應該拒絕, 但還是會下意識地服從。 面對著翟欣欣的勒索, 他不拿起法律武器, 而是哀求著:一千萬我真的付不起啊, 欣欣……他問翟欣欣:你為啥要置我於死*地呢?你認為我最對不起你的地方是啥……

他把婚姻失敗的過錯, 歸於自己身上, 他沒有指責翟欣欣貪得無厭與層層欺騙。 討好型者失去了自我意識, 很多時候道德感淩駕於自我之上。

他們幾乎難以拒絕他人的請求, 即使是一些無禮的、過分的要求, 他們也難以開口反駁。

“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這種事經常在他們的身上發生。 不會拒絕他人,

Advertisiment
成為了討好型人性的標誌。

討好型者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太在意他人的評價, 過於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愛, 所以往往用無底線的付出來追尋自己想要得到的。

日本影片《被嫌棄的松子一生》裡, 松子的一生是炙熱的, 她一生只為愛奔赴, 飛蛾撲火。

小時候的松子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的關注, 可惜爸爸把所有的愛與溫柔都給了病弱的妹妹, 哪怕是多擠出來的一點兒關注, 也不能給松子了。

成年後的松子渴望愛, 她在愛情裡卑躬屈膝, 委屈求全, 盲目付出, 只為得到愛, 然而收穫的卻一直是被虐待, 被拋棄。

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而言:

“我必須做得很好——別人才會對我好”,

“我必須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他們才會愛我”

這種信念已經從他們的意識至潛意識之中都根深蒂固。

Advertisiment
因此, 幾乎所有的討好者, 在成人之後都不會快樂, 因為他們的快樂是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 他們容易受騙、上當、吃虧, 最後卻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造成這樣的結局。

我們的孩子, 將來要獨自面對這善良與邪惡並立的世界上, 更需要生存的智慧。 因此, 在孩子尚且年幼之時, 我們就應當引導他們, 避開這些誤區, 免得他們將來吃虧上當受傷流血。

教會孩子懂得拒絕, 學會說“不”

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美好的品性, 於是就盡力教導孩子要懂事、會分享、要幫助他人……, 我們無意中會強調, 不這麼做就得不到他人的喜歡。

但我們還要告訴他們:幫助他人也是有底線的。 所有的分享與幫助,

Advertisiment
都不是用自己的委屈, 來成全對方的快樂。 無論是分享還是幫助, 都應該是雙方都感到快樂的事。 那些超過底線的, 讓我們感受到委屈的人與事, 都要拒絕, 學習說“不”。

說“不”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願意幫助他人, 也不意味著會傷害他人。

讓孩子坦然面對他人的拒絕

我的女兒小桂圓有天從鄰居家裡回來, 不高興地問我:“媽媽, 我去玲玲家裡, 她媽媽給她買了輛自行車, 為啥不借給我騎呢?平時她問我要什麼玩具, 我都給她的呀。 ”

我就告訴她:“自行車是玲玲的, 她有權利決定借不借你, 你的玩具是你自己的, 如果沒有你的決定, 玲玲也拿不走的呀。 ”

孩子說:“那以後我也可以不給她我心愛的玩具了。 ”我說:“對, 你的玩具你自己決定呀, 借或者不借,給或者不給,全在你自己。”拒絕與被拒絕都極為正常,每個人都應該維護好自己的權益,每個人也都可以合理地拒絕別人,也應該坦然接受他人的拒絕。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生活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用,“你應該怎麼做,要不媽媽(爸爸)會生氣”諸如此類的話來左右孩子的意識,最終他們將成為沒有主見的孩子。

沒主見的孩子,往往怕別人生氣而不敢開口說出拒絕的話。不敢拒絕的代價是壓抑內心的自我意識,長期下去,自我漸漸消失,孩子成為一個唯他人命令是從的人。所以應當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尊重孩子的選擇,鍛煉他們的自主能力:想穿哪件衣服自己做主;上超市允許他自主挑選幾件東西;上飯店讓他自己點一兩道喜歡的菜....

孩子能拿主意的事,就讓他自己做主好了,即使穿難看點、買貴了點、點了不好吃的菜,那又如何?越俎代庖,並不適合孩子的成長。

一個有主見、有自信的孩子,才會坦然自若地在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時說“不”。

評價來源於自我價值

對一個人的評價,本質上是取決於這個人自身的價值。一個"好人"的稱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的討好和遷就,非但不會贏得尊重,反而會更讓人看輕你。

產生"討好"行為的根源,其實是把對自我的認識和價值,建立在別人身上。因此,教孩子擺脫對他人讚賞和認可的依賴,建立自主確認自我的價值和需求才是關鍵。

告訴孩子大膽地拒絕他人無理的要求,尊重自己內心的需求,才能不陷入“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誤區裡。

學會適當的拒絕,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長大之後才會少吃虧。

借或者不借,給或者不給,全在你自己。”拒絕與被拒絕都極為正常,每個人都應該維護好自己的權益,每個人也都可以合理地拒絕別人,也應該坦然接受他人的拒絕。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生活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用,“你應該怎麼做,要不媽媽(爸爸)會生氣”諸如此類的話來左右孩子的意識,最終他們將成為沒有主見的孩子。

沒主見的孩子,往往怕別人生氣而不敢開口說出拒絕的話。不敢拒絕的代價是壓抑內心的自我意識,長期下去,自我漸漸消失,孩子成為一個唯他人命令是從的人。所以應當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尊重孩子的選擇,鍛煉他們的自主能力:想穿哪件衣服自己做主;上超市允許他自主挑選幾件東西;上飯店讓他自己點一兩道喜歡的菜....

孩子能拿主意的事,就讓他自己做主好了,即使穿難看點、買貴了點、點了不好吃的菜,那又如何?越俎代庖,並不適合孩子的成長。

一個有主見、有自信的孩子,才會坦然自若地在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時說“不”。

評價來源於自我價值

對一個人的評價,本質上是取決於這個人自身的價值。一個"好人"的稱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的討好和遷就,非但不會贏得尊重,反而會更讓人看輕你。

產生"討好"行為的根源,其實是把對自我的認識和價值,建立在別人身上。因此,教孩子擺脫對他人讚賞和認可的依賴,建立自主確認自我的價值和需求才是關鍵。

告訴孩子大膽地拒絕他人無理的要求,尊重自己內心的需求,才能不陷入“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誤區裡。

學會適當的拒絕,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長大之後才會少吃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