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訓練孩子好習慣的十個方法

激趣式:

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在訓練中我強調“苦練”, 提倡不怕苦, 不怕煩。 但只有家長的嚴格沒有孩子的積極性往往產生“逆反情緒”, 孩子會在過度的限制中, 厭惡習慣訓練, 逃避習慣培養。

所以, 訓練中一定要注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要根據孩子的天性和個性來培養習慣, 把“苦練”與“趣練”結合起來。

訓練中要增加一定的遊戲性, 讓訓練形式多樣化, 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 如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家長可以選用小品表演的形式;還可以結合故事、童話、兒歌、音樂等形式進行, 讓孩子在愉快、生動有趣的氛圍中接受行為訓練,

Advertisiment
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解式:

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

訓練中給孩子提要求要明確, 要孩子養成衛生習慣就要教孩子如何刷牙、洗臉、洗腳、疊被、掃地等等。 要把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結合起來, 只要求不指導等於空要求, 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更要具體指導。 有些操作過程較複雜的行為要求, 可採用分解操作的指導方法。 如學手洗手絹、襪子等, 操作時把它分解成五個步驟: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曬。 這樣孩 子就很容易掌握其要領, 且印象深刻。

家長的指導還可以擴展到更廣的方面, 現在國外的“生活科”課程, 就是教孩子日常生活的知識, 這些都可以通過分解式進行。

Advertisiment

檢查式:

檢查督促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只要求不檢查, 就等於沒要求。 檢查是中心環節, 必須經常堅持。 例如, 要讓孩子養成每天早晨自己疊被的生活習慣, 家長就要每天檢查孩子的被子疊了沒有, 疊得整齊不整齊, 發現不合格及時糾正, 這樣訓練才能對孩子形成良好習慣起到督促作用。 但是, 檢查終究是外力, 養成良好習慣必須靠內因, 為此, 家長要把檢查督促與自我評價結合起來, 要重視孩子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 是孩子進步的力量源泉, 只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 才會產生美化自我行為的強大動力。

制約式:

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相結合

要養成良好習慣, 既需要內部的意志力, 也需要外部的強制力,

Advertisiment
孩子自覺性不高, 良好習慣的養成完全靠自覺是不行的, 必要的紀律制約很重要。

“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 家庭必須制訂家規, 以此來約束孩子的行為。 同時, 還要把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結合起來, 提倡孩子自我要求, 自我教育。 鼓勵孩子把易犯的錯誤寫成小條貼在鉛筆盒中時刻提醒自己, 讓孩子在家中有針對性地貼上名言、警句, 以自我提醒。

在教育中, 家長要大力表彰用意志力自我克制、自我要求的孩子, 充分挖掘孩子內部的原動力。

疏導式:

反復強化與積極疏導相結合

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 教育孩子絕非一日之功, 矯正不良習慣更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 必須反復強化。 但是, 單純強化訓練時間長了, 孩子就煩了。

Advertisiment
因此, 強化訓練要與積極疏導相結合, 特別是對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 要抓住積極因素, 耐心疏導, 使其走上正軌。

疏導時要找好突破口, 孩子千差萬別, 在教育的方法上也要因人而異, 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 有的孩子不愛洗手, 不講究衛生, 家長怎麼說也沒有用。 家長發現這個孩子特別喜歡看科幻故事, 就利用這個特點疏導, 給孩子講一些和衛生知識有關的科幻故事, 讓孩子在滿足需要的同時漸漸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父母要尋找突破口, 就要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特長、熱點是什麼, 興奮點在哪裡, 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藏起來, 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

漸進式:

嚴格要求與循序漸進相結合

訓練孩子要嚴格要求,

Advertisiment
但是不能急躁, 不要強求一步到位, 欲速則不達, 最好的辦法是把嚴格要求與循序漸進結合起來。

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逐步加大難度。 孩子不愛發言, 第一階段訓練:爸爸當老師, 孩子和媽媽是“學生”,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孩子主動舉手發言一次, 可以獎勵一分, 累計20分可以換得一個大獎。 第二階段:媽媽當“老師”, 把孩子的學校同桌叫到家裡來, 與孩子一起模擬上課,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第三階段:把“老師”換成爸爸的同事。 3個階段訓練完畢, 孩子的積分換了一個大獎, 上課也敢於發言了。 循序漸進的特點是培養目標行為不變(敢於發言的習慣), 但是訓練難度逐步加大。 孩子的目標行為受到考驗和挑戰, 最後才敢於在課上發言。

體驗式:

實踐鍛煉與美好體驗相結合

馬卡連柯曾說,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之間有一條“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溝填滿。實踐之後才有體驗和感悟,才能“養”中育情,以情促“成”。

家長要想盡辦法讓孩子在行為的同時有正確的體驗,如孩子幫媽媽洗碗,在洗碗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引導,孩子可能只體驗到滿手的油膩,很不舒服,以後或許不願再洗碗了。但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這一行為進行即時表揚:“哎呀,不怕髒、不怕累,真棒!”孩子就會從媽媽高興的情感流露中體驗到一種快樂和滿足,如果這種快樂與滿足超過了洗碗這一行為中的痛苦,孩子今後還會持續地做出幫媽媽洗碗的行為,並可能進而發展成為勤勞的好習慣。

切斷式:

意志努力與切斷聯繫相結合

習慣訓練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但是完全靠意志控制也不行,因為孩子的意志力有限,必須把意志努力與切斷聯繫結合起來。

許多習慣都是由一系列的行為組成。壞習慣之前,往往有個先導的事件或行為,這個先導行為可能並不是壞事,但它對形成後面的壞習慣有直接影響。要克服不良習慣,就要切斷它和先導行為間的聯繫。例如,有的孩子在家裡一吃完晚飯就開始看電視,一看電視就捨不得走,等到開始做作業時時間已晚,於是,作業做得馬虎潦草。要矯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就要切斷這一系列動作間的聯繫。家長既不開電視,也不允許孩子開電視,這樣就可以避免接下來的行為出現。

切斷聯繫還包括切斷與刺激物的聯繫,不良行為存在是因為周圍有它的強化物,沒有了客觀環境的刺激,不良行為就難以發生。例如為了改變吃零食的習慣,就要避免零食這一強化物出現,採取一些措施不讓孩子帶零花錢,不准買零食。時間長了不吃零食的習慣才能養成。

切斷聯繫還包括切斷與有不良習慣人的聯繫。有些壞習慣有時是受到孩子的同學、朋友的不良習慣的影響,那麼家長應該想方設法切斷自己孩子與他們的聯繫,這對矯正孩子不良習慣是有利的。

協議式:

自我控制與履行協議相結合

習慣培養需要孩子的自我控制,但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這就需要一定的約束,因此家長必須把自我控制與履行協議結合起來。與孩子制定一個親子協議。有了協議,就有一定的約束力,就有奮鬥的目標。

親子協定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確定目標,規定監督方法,確定行為有效期,確定獎勵和處罰的規定,契約雙方簽字。制定親子協議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家長以身作則,自己要認真執行協議,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

◎協定的內容要簡單、具體,便於執行也便於檢查。

◎協議的標準不要太高,應該讓孩子努力就能達到。即“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制定了協議就要執行,中心環節就是檢查,家長和孩子要互相監督、互相檢查。

◎要有獎懲。

積分式:

平時表揚與積分獎勵相結合

每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家長若能及時給予表揚,孩子就會大大增強發生這種行為的幾率。但是,如果孩子的每一次、每一個好行為都得到表揚的話,孩子往往就疲遝了,頻繁的表揚對孩子的震動就不大。我們可採用積分制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每一次好行為都可以得到一個分數,積累到一定數目就可以換取某種獎勵,積分法可以起到長效的作用,對培養習慣是十分有利的。

訓練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格氣質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達到理想效果。

體驗式:

實踐鍛煉與美好體驗相結合

馬卡連柯曾說,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之間有一條“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溝填滿。實踐之後才有體驗和感悟,才能“養”中育情,以情促“成”。

家長要想盡辦法讓孩子在行為的同時有正確的體驗,如孩子幫媽媽洗碗,在洗碗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引導,孩子可能只體驗到滿手的油膩,很不舒服,以後或許不願再洗碗了。但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這一行為進行即時表揚:“哎呀,不怕髒、不怕累,真棒!”孩子就會從媽媽高興的情感流露中體驗到一種快樂和滿足,如果這種快樂與滿足超過了洗碗這一行為中的痛苦,孩子今後還會持續地做出幫媽媽洗碗的行為,並可能進而發展成為勤勞的好習慣。

切斷式:

意志努力與切斷聯繫相結合

習慣訓練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但是完全靠意志控制也不行,因為孩子的意志力有限,必須把意志努力與切斷聯繫結合起來。

許多習慣都是由一系列的行為組成。壞習慣之前,往往有個先導的事件或行為,這個先導行為可能並不是壞事,但它對形成後面的壞習慣有直接影響。要克服不良習慣,就要切斷它和先導行為間的聯繫。例如,有的孩子在家裡一吃完晚飯就開始看電視,一看電視就捨不得走,等到開始做作業時時間已晚,於是,作業做得馬虎潦草。要矯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就要切斷這一系列動作間的聯繫。家長既不開電視,也不允許孩子開電視,這樣就可以避免接下來的行為出現。

切斷聯繫還包括切斷與刺激物的聯繫,不良行為存在是因為周圍有它的強化物,沒有了客觀環境的刺激,不良行為就難以發生。例如為了改變吃零食的習慣,就要避免零食這一強化物出現,採取一些措施不讓孩子帶零花錢,不准買零食。時間長了不吃零食的習慣才能養成。

切斷聯繫還包括切斷與有不良習慣人的聯繫。有些壞習慣有時是受到孩子的同學、朋友的不良習慣的影響,那麼家長應該想方設法切斷自己孩子與他們的聯繫,這對矯正孩子不良習慣是有利的。

協議式:

自我控制與履行協議相結合

習慣培養需要孩子的自我控制,但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這就需要一定的約束,因此家長必須把自我控制與履行協議結合起來。與孩子制定一個親子協議。有了協議,就有一定的約束力,就有奮鬥的目標。

親子協定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確定目標,規定監督方法,確定行為有效期,確定獎勵和處罰的規定,契約雙方簽字。制定親子協議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家長以身作則,自己要認真執行協議,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

◎協定的內容要簡單、具體,便於執行也便於檢查。

◎協議的標準不要太高,應該讓孩子努力就能達到。即“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制定了協議就要執行,中心環節就是檢查,家長和孩子要互相監督、互相檢查。

◎要有獎懲。

積分式:

平時表揚與積分獎勵相結合

每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家長若能及時給予表揚,孩子就會大大增強發生這種行為的幾率。但是,如果孩子的每一次、每一個好行為都得到表揚的話,孩子往往就疲遝了,頻繁的表揚對孩子的震動就不大。我們可採用積分制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每一次好行為都可以得到一個分數,積累到一定數目就可以換取某種獎勵,積分法可以起到長效的作用,對培養習慣是十分有利的。

訓練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格氣質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達到理想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