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住孩子並不是媽媽的傭兵

媽媽不會把被“包含”的處境終結在自己的生涯中, 這種狀況會被延續下去, 她們也要自己的孩子過同樣的生活。 那些不承認孩子和自己是不同的個體的媽媽們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代替自己上“戰場”的“傭兵”, 而且她們認為孩子也希望如此。

有一位夫人從內心深處對努力工作白手起家的丈夫感到自豪, 但在私底下她還總是愛把那些因為繼承遺產而比自己富裕的親戚作為競爭物件。 房子的大小、傢俱的好壞, 孩子們的外表、才能、學業成就等都要比較一番。

對這位夫人而言, 漂亮而聰明的大女兒是她的驕傲。

Advertisiment
這位大女兒小時候就長得很惹人疼愛, 又非常聰明, 也很懂事, 而且小小年紀就寫得一手好字, 所以親戚們都覺得大女兒前途無限。 這位夫人也為大女兒感到自豪, 所以提前一年就把大女兒送去學校了。 為了能讓女兒在學校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位夫人可謂是煞費苦心。 但女兒非但成績沒有期望中的好, 而且老師還反映她與同學們的關係也不好, 整天坐在教室裡不愛說話。 以前聰明可愛的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這位夫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就是因為她太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 比如, 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適應環境等, 再加上這個孩子又比其他的同學小一歲, 進一步增加了她融入集體的難度。
Advertisiment

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 這個孩子會很難交到朋友, 學習進度也很難跟上。 在人際關係或生活上出現問題的時候, 孩子就無暇顧及學習了, 這時的孩子就會像陷入深淵一般無力和無助。

那需要做什麼才能讓孩子恢復正常呢?單憑孩子自己是無法完成的。 一旦成績下降, 媽媽的失望與憤怒就會像火球一般砸在孩子身上, 孩子自然也不敢向媽媽求助, 求助無門的孩子又怎麼能恢復正常、步入正軌呢?

媽媽總是擅長給孩子提希望, 卻很少在行動上給予幫助, 這讓孩子覺得大人都是靠不住的, 漸漸地對大人失去了信任。 倘若有人稱讚他, 他會懷疑別人的真心。 如果有人對他表現出關心或疑問, 甚或是好心指出他的錯誤,

Advertisiment
他就會認為別人是在對他進行嘲諷。 表揚不對, 批評也不行, 大人面對這樣的小孩真是左右為難啊。 可是這樣的小孩是家長們親手培養出來的呀。

孩子拼命學習最終上了不錯的大學, 本想可以喘口氣, 可媽媽還是不滿足。 於是孩子明白, 即便自己上了最好的學校, 也無法讓媽媽滿意。 面對著要求越來越高的媽媽, 孩子很難感受到成功與被肯定, 因為完成一個目標還有另一個更艱巨的等著自己, 優異的成績、不錯的大學、很好的工作, 這些不僅沒有給孩子帶來信心, 反而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媽媽們你們都不覺得奇怪嗎?

媽媽的期望總是圍繞著“學習、就業、結婚”諸如此類的問題展開並逐漸擴大。 這些問題是重要,

Advertisiment
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孩子需要找到生活的樂趣, 學會真正的生活, 而不是只會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 可媽媽卻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享受生活的機會, 媽媽對孩子的這種“包含”行為模式, 對孩子的人生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孩子總有一天會產生“不能繼續成為媽媽的牽線木偶”的想法, 與其那樣, 還不如從現在就開始, 放開手, 讓孩子去開創自己的人生呢。 看看媽媽們是怎麼做的吧, 當女兒說“我現在可以做飯了”, 媽媽會說:“你能做出這種味道嗎”, 這樣的懷疑極大地打擊了孩子做飯的積極性。

一位年輕媽媽說, 有一次她聽到年僅四歲的小外甥女的話後感到十分震驚。 小外甥女的哥哥在學校被別的孩子打了,

Advertisiment
她看到後竟然對哥哥說:“你應該先下手。 ”一個四歲的女孩說出這樣的話, 讓年輕媽媽感到不寒而慄:這也是小時候自己聽媽媽常說的一句話。

把自己的孩子與親戚、鄰居家的孩子做比較並分出高低, 這就是媽媽們最愛做的事情。 這些媽媽把子女送到非合理的欲望戰爭中, 卻不管孩子內心的痛苦。 新時代的媽媽必須擺脫從自己媽媽那裡傳承下來的“包含”行為模式, 讓孩子在沒有比較中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