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得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北風呼呼地吹

Cindy剛上幼稚園的第一個星期, 一直是我和豬豬吳兩個人一起牽著她送她去上學。 我們想讓她知道, 我們很重視她上幼稚園這件事。 我們想讓她知道, 我們不是拋棄了她, 我們想讓她心情愉悅輕鬆地進入幼稚園生活。 畢竟, 這是她開始獨立踏入另一種生活的第一步。

除了上幼稚園的第三天是哭著去的, 其餘的大多數時間她都是高高興興去的。 偶爾沒有睡醒的情況下, 會哭著去, 走到幼稚園門口, 她把眼淚一擦又笑著對老師說:“老師早上好!”

多麼愛面子的Cindy!多麼好強的Cindy!雖然讓我筋疲力盡,

Advertisiment
可我怎麼能否定, 她是多麼可愛的傢伙!

每天去接她的時候, 她都會向我展示她漂亮的貼紙。 那是靠她自己掙來的榮譽, 那是老師對她的肯定, 她喜歡這種成就感。 每個小朋友都喜歡這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儘管開學的第一個星期, 那貼紙是每個人都有的。

第二個星期以後, 老師說只有表現好的小朋友才能得到獎勵。 貼紙開始變得更加珍貴, 小朋友們也就格外地珍惜, 得到貼紙後就會更加開心。 自從貼紙政策規範後, 緊縮政策讓Cindy漸漸地對貼紙失去了自信。 由於她的調皮多動, 就算成績不錯, 也是拿不到貼紙的。

在一次家長開放課以後, Cindy得到貼紙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因為我發現, Cindy同學學習態度非常惡劣。

Advertisiment
只要得到貼紙, 就開始自我陶醉, 非但如此, 還肆無忌憚地向周圍的同學炫耀, 絲毫不理會老師在講些什麼。

我一再告訴她:“你媽我沒對你有多大的期望, 沒想過你可以做神童。 所以也沒讓你一定要成績優秀, 只要你學習態度好我就心滿意足。 你可以成績一團糟, 但你必須認真聽老師講課, 哪怕你聽不明白。 別人講話的時候, 你要認真傾聽, 這是一種尊重。 ”

從那天以後, 我告訴老師, 不要在課堂上獎勵給Cindy貼紙, 口頭表揚就可以。 Cindy也覺得得到獎勵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於是每拿到一張貼紙, 就愛不釋手, 連洗澡也不捨得拿下來。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挺冷

今天是星期五, 我像往常一樣,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出現在Cindy的課室門口。 Cindy也像往常那樣,

Advertisiment
每到放學的時間, 就急切地望著教室門外, 期待著媽媽的出現。

我還沒在門口站定, 接送卡還沒來得及遞出去, Cindy尖利地哭著跑出課室, 撲到我的懷裡。 老師和我都同時驚呆了, 這太意外了!以前都是等著老師叫到名字, 她才會出來的。 這次居然是這樣哭哭啼啼跑出來了。

我眼睛望著她的同時, 仍舊用餘光掃到了老師的臉上, 我看到了老師的慌張。

“不要哭, 你怎麼了?告訴媽媽好嗎?”

Cindy哭著說:“媽媽, 我想你……”

老師也趕緊哄她, 畢竟現在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 她們對家長總是保持著一絲緊張, 生怕家長不滿意, 為了一點兒小事被家長投訴早就屢見不鮮了。

老師說:“Cindy, 你為什麼哭啊?”

Cindy:“我就是想我媽媽了。 ”

我越來越覺得蹊蹺, 想媽媽絕對不是理由。

Advertisiment
怎麼可能呢?是被小朋友欺負了?還是被老師打了?不管是哪個原因, 我必須在教室門口問清楚她。 這種事情, 出了幼稚園就更加說不清楚了。 有一次Cindy被一個小男生拿著鞋子打了臉, 我非常氣憤, 第二天跟老師反映了情況, 不希望再出現下次。 等我去接Cindy放學的時候, Cindy一跑出課室門口就說:“媽媽, 小朋友是和我開玩笑的, 不是真的拿鞋子打我。 ”這種解釋讓我啼笑皆非, 只得不了了之。

於是, 我蹲下來問Cindy:“好好和媽媽說, 為什麼哭了?”

Cindy說:“我貼紙沒有了!”

我就說嘛!一定有什麼事, 不然何至於哭成這樣?我禁不住有點兒生氣:“不准哭!你哭貼紙就會長腿跑出來嗎?”

Cindy哭得越發大聲:“貼紙被老師拿走了!”

這個時候教室裡邊的老師走出來說:“快放學了才獎勵給她一個貼紙,

Advertisiment
讓她不要說話, 她還是在那裡說, 我就把貼紙收起來了。 ”年輕的老師臉上紅一塊白一塊, 看得出來她很是緊張。

班主任笑笑說:“好了, Cindy不哭了。 老師再獎勵給你一張貼紙好嗎?”

另一個老師趕緊又拿了一張貼紙貼在她的額頭上, 她才破涕為笑。

看, 她多麼愛面子呢!還有一點點小小的虛榮, 不好意思說因為被老師批評了。 老師收回了對她的獎勵, 她就哭了, 卻不說因為什麼。

我跟她說:“以後不能因為這樣就哭, 知道嗎?你表現好了, 老師就獎勵你了, 你表現不好, 老師收回貼紙是對的。 這次就算了, 下次媽媽不允許你這樣。 媽媽會告訴老師, 不能因為你哭又獎勵你貼紙。 ”

她趴在我肩膀上不肯說話, 老師也笑了。我知道,因為Cindy守著家長哭鬧,讓老師尷尬了,所以老師重新給了她貼紙。我作為家長,理應打破Cindy老師的尷尬。做幼稚園老師的,是很害怕被家長看到小朋友在幼稚園哭的,正是因為家長的緊張,而破壞了原來的規則,我不想Cindy以後用哭來達到某種目的,也不想讓老師有壓力。所以我不能縱容她的這種不良習慣,儘管所有的孩子都會用哭來達到某種目的。

由這件小小的貼紙事件裡,我有了一點點小小的受益和感悟。不管在什麼狀況下,我們看見自己的孩子哭得悲悲切切的時候,我們的條件反射就是:孩子受欺負了嗎?

可是,很多條件反射都是錯誤的。正因為孩子是自己的,就以為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肯定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還沒有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前,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條件反射作為判斷是非的理由。

我認識一個小朋友,每次遇見他就跟他鬧著玩,問他在幼稚園乖不乖。他每次都說:“乖。”可他媽媽卻說,他的老師每天跟媽媽說,他是班裡最能哭的一個孩子,上了兩個月幼稚園,每天送的時候也哭,睡醒了也哭。

所以說,孩子的話是不能完全相信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正確地辨別孩子的對錯,絕不是一味地相信老師或者是小朋友。正確的判斷也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視如珍寶,這種愛會讓自己失去辨別的能力。

我小的時候,如果老師家訪說了稍微貶義的話,老師前腳出去,我媽後腳就批評我,連是非對錯都沒有,老師說的一切都是對的。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也很大,他會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會覺得老師讓他受委屈了。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是沒錯的,因為孩子都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會認為是父母做事情的方法有錯誤。

我經常和Cindy的老師聊天,從而知道她在幼稚園是怎樣的。我並不是不相信Cindy說的,三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也許還不夠成熟,再說,也許她有可能會隱瞞一些她不願意說的事情。比如說她被老師批評了,是因為她上課開小差了。

然而,讓我欣慰的是,Cindy一直都還算誠實,每天回來都會報告她在幼稚園的情況。比如說,今天老師沒有獎勵她貼紙,獎給其他小朋友了;老師今天批評她了,因為她上課講話了。我是不會因為這個嚴厲批評她的,她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已經很可貴了。正因為她知道我不會批評她,所以她才願意和我說。有時候我會跟她講一大通大道理,有時候會開著玩笑羞羞她,我總不能老一本正經長篇大論說教,那樣她也許會煩,可能適得其反。

老師也笑了。我知道,因為Cindy守著家長哭鬧,讓老師尷尬了,所以老師重新給了她貼紙。我作為家長,理應打破Cindy老師的尷尬。做幼稚園老師的,是很害怕被家長看到小朋友在幼稚園哭的,正是因為家長的緊張,而破壞了原來的規則,我不想Cindy以後用哭來達到某種目的,也不想讓老師有壓力。所以我不能縱容她的這種不良習慣,儘管所有的孩子都會用哭來達到某種目的。

由這件小小的貼紙事件裡,我有了一點點小小的受益和感悟。不管在什麼狀況下,我們看見自己的孩子哭得悲悲切切的時候,我們的條件反射就是:孩子受欺負了嗎?

可是,很多條件反射都是錯誤的。正因為孩子是自己的,就以為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肯定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還沒有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前,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條件反射作為判斷是非的理由。

我認識一個小朋友,每次遇見他就跟他鬧著玩,問他在幼稚園乖不乖。他每次都說:“乖。”可他媽媽卻說,他的老師每天跟媽媽說,他是班裡最能哭的一個孩子,上了兩個月幼稚園,每天送的時候也哭,睡醒了也哭。

所以說,孩子的話是不能完全相信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正確地辨別孩子的對錯,絕不是一味地相信老師或者是小朋友。正確的判斷也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視如珍寶,這種愛會讓自己失去辨別的能力。

我小的時候,如果老師家訪說了稍微貶義的話,老師前腳出去,我媽後腳就批評我,連是非對錯都沒有,老師說的一切都是對的。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也很大,他會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會覺得老師讓他受委屈了。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是沒錯的,因為孩子都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會認為是父母做事情的方法有錯誤。

我經常和Cindy的老師聊天,從而知道她在幼稚園是怎樣的。我並不是不相信Cindy說的,三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也許還不夠成熟,再說,也許她有可能會隱瞞一些她不願意說的事情。比如說她被老師批評了,是因為她上課開小差了。

然而,讓我欣慰的是,Cindy一直都還算誠實,每天回來都會報告她在幼稚園的情況。比如說,今天老師沒有獎勵她貼紙,獎給其他小朋友了;老師今天批評她了,因為她上課講話了。我是不會因為這個嚴厲批評她的,她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已經很可貴了。正因為她知道我不會批評她,所以她才願意和我說。有時候我會跟她講一大通大道理,有時候會開著玩笑羞羞她,我總不能老一本正經長篇大論說教,那樣她也許會煩,可能適得其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