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錄在幼兒種植活動中的運用和作用

幼稚園的種植活動因其自然、生動、豐富多彩深深地吸引著幼兒, 幼兒親手種植、親自管理、親眼發現、親歷成長, 實現了自然課堂下真實經驗的主動獲得, 是幼稚園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種植活動中, 伴隨著植物生長的是幼兒那專注的目光、傾心的付出、耐心的等待, 為了把幼兒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所想形象地呈現出來, 幫助幼兒將獲得的關於植物的零碎知識經驗系統化, 逐步自我建構科學知識與經驗, 最終形成科學概念, 記錄是無可替代的最佳選擇。

“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做標本等辦法記錄觀察和探究的過程與結果,

Advertisiment
注意要讓記錄有意義, 通過記錄説明幼兒豐富觀察經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和分享發現。 ”它強調了記錄在發展幼兒探究能力中的方法、內容和作用, 那麼, 在種植活動中, 為何記錄、記錄什麼、怎樣記錄呢?下面試以種植活動《蘿蔔》為例從教師和幼兒兩個角度來解答這三個問題。

一、為何記錄

1.利於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 種植活動中的記錄, 主要是客觀、真實地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 利於幼兒比對、驗證, 尋找到客觀的答案。 在種植活動《蘿蔔》中, 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蘿蔔的生長變化, 並把每天的情況記錄下來, 促使幼兒更細緻地觀察, 在不斷反復的觀察——記錄——交流——再觀察——再記錄——再交流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幼兒逐步樹立起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探究能力也得以迅速發展。

2.利於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 教師通過幼兒的觀察記錄能瞭解幼兒興趣、經驗和需要, 能調整指導的節奏, 把幼兒對植物的關注和探究活動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 並能適時介入活動給予恰當的指導, 不斷發現新的教育契機, 及時幫助幼兒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 從而更好地認識植物、探索植物。

二、記錄什麼

1.幼兒的記錄

(1)記錄自己的問題。 為了增強活動的計劃性, 使種植活動有明確的指向和目的, 在種植活動之前可先讓幼兒梳理自己的“已知”, 以便後續探究活動更有針對性。 如關於蘿蔔, 幼兒已有了哪些經驗, 又想知道些什麼呢?我們通過設計“小問號卡”開展問題大搜索,

Advertisiment
引導幼兒用符號或圖畫、簡單的數位來記錄自己的問題, 説明幼兒將自己已有的經驗、問題實事求是地呈現出來, 幼兒在此基礎上建構新經驗, 提高種植活動的有效性。

(2)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 對植物生長情況的記錄能更好地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充分思考, 將感性經驗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 在種植活動《蘿蔔》中, 我園每個班級分別設計了一本個性化的記錄冊, 幼兒認真做好每日一記, 或用照片或用圖片記錄下蘿蔔的成長變化, 留下了他們思維與觀察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體驗到了植物生長所帶來的樂趣。 看著那滿滿一本的記錄冊,

Advertisiment
我們看到了蘿蔔的生長, 也看到了幼兒的成長。

2.教師的記錄

(1)記錄、梳理幼兒的問題。 當記錄著幼兒問題的“小問號卡”呈現在老師面前時, 老師需及時梳理出適合幼兒探究的關鍵問題, 如:種植活動《蘿蔔》中, 老師以表格的形式把幼兒的問題呈現了出來, 便於老師瞭解幼兒、準確評估幼兒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經過篩選和判斷, 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和幫助, 幫助幼兒尋找答案, 使幼兒在原有經驗水準上有所提升、有所發展。

(2)記錄幼兒的記錄過程。 教師主要記錄幼兒觀察記錄的過程中, 遇到的問題、形成的觀點和所有的發現, 並通過提問、建議等方式引導幼兒建構經驗。 如在種植活動《蘿蔔》中, 我園教師每週梳理幼兒的記錄內容,

Advertisiment
選擇經典的、有價值的內容記錄下來, 保存好照片(觀察情境照片+幼兒記錄圖照片), 並用文字記錄幼兒的發現, 呈現在觀察記錄冊上, 並將幼兒和植物之間發生的趣事用故事的形式記錄下來, 便於教師調控活動的方向。 如有教師記錄了2013年12月30日發生的事情:孩子們發現養在水裡的白蘿蔔終於長出來一點點的小蘿蔔, 東東說:“跟我的小指頭一樣小。 ”欣欣說:“它的須須比蘿蔔還長。 ”朵朵說:“它有點彎, 像個小辣椒。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熱烈地討論著。 同時, 大家也比較發現, 水養的蘿蔔沒有泥土裡的長得好, 孩子們親身驗證了蘿蔔更適合在泥土裡生長。

三、怎樣記錄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 在種植活動中, 我們鼓勵幼兒嘗試用圖畫、符號、照片等方式直觀、形象地記錄自己猜想、探索、發現的過程, 促使幼兒回顧、比較、梳理,從而深化記錄活動。

1.繪畫式記錄。對於幼兒來說,圖像是一種比文字簡單且清楚的溝通工具,運用它就可以使他們多樣化的想法、意念形象化。因此,在種植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嘗試用圖畫、符號、照片等方式來記錄,既讓幼兒體驗著“書面學習”的過程,逐步由符號向文字過渡,也易於自己和他人閱讀和理解。

2.個人、小組和集體相結合記錄。在種植活動中,個人記錄是以幼兒個人的發現為基礎的個體記錄,小組記錄是以幾名幼兒共同探究為基礎的合作記錄,集體記錄是由多名幼兒記錄彙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記錄。在種植活動《蘿蔔》中,小班幼兒更多地運用集體記錄,中大班幼兒則根據活動內容靈活選用,或將三者結合使用。

3.教師和幼兒記錄相結合。在種植活動《蘿蔔》中,我園以周記的形式來呈現幼兒的記錄情況,並由老師在旁注明發生的事情或出現的情況,以真實地再現當時的情景。

一次次的記錄,讓幼兒走進了植物的世界,也讓我們走進了幼兒的心靈,使幼兒的觀察更細緻,思考更認真,交流更充分,探究更積極。伴隨著植物生長的記錄就是幼兒整個觀察探究過程的記錄,也是幼兒經驗積累的記錄,更是幼兒能力發展的真實記錄。記錄讓幼兒在種植活動中更直接、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並且在種植、觀察、體驗、交流中獲得成長!

促使幼兒回顧、比較、梳理,從而深化記錄活動。

1.繪畫式記錄。對於幼兒來說,圖像是一種比文字簡單且清楚的溝通工具,運用它就可以使他們多樣化的想法、意念形象化。因此,在種植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嘗試用圖畫、符號、照片等方式來記錄,既讓幼兒體驗著“書面學習”的過程,逐步由符號向文字過渡,也易於自己和他人閱讀和理解。

2.個人、小組和集體相結合記錄。在種植活動中,個人記錄是以幼兒個人的發現為基礎的個體記錄,小組記錄是以幾名幼兒共同探究為基礎的合作記錄,集體記錄是由多名幼兒記錄彙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記錄。在種植活動《蘿蔔》中,小班幼兒更多地運用集體記錄,中大班幼兒則根據活動內容靈活選用,或將三者結合使用。

3.教師和幼兒記錄相結合。在種植活動《蘿蔔》中,我園以周記的形式來呈現幼兒的記錄情況,並由老師在旁注明發生的事情或出現的情況,以真實地再現當時的情景。

一次次的記錄,讓幼兒走進了植物的世界,也讓我們走進了幼兒的心靈,使幼兒的觀察更細緻,思考更認真,交流更充分,探究更積極。伴隨著植物生長的記錄就是幼兒整個觀察探究過程的記錄,也是幼兒經驗積累的記錄,更是幼兒能力發展的真實記錄。記錄讓幼兒在種植活動中更直接、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並且在種植、觀察、體驗、交流中獲得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